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内经》与精神动作行为疾病相宜的志意辨证理论雏形探微

《内经》与精神动作行为疾病相宜的志意辨证理论雏形探微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中医药通报2012年4月第11卷第2期 利,肢节不安和的外感病等不同类 溲不利,不足则四支不用。血气 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 别的疾病。《内经》业已存在区分 未并,五藏安定,肌肉蠕动,命日 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 志意精神病、形体病类别及选择各 微风。”进而言之,“人有精气津 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 自相宜辨证论治方法的取向,后世 液,四肢、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 忘。”血并于阴,气并于阳,血气离 医家正是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形成 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 居,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 了形体内伤病证的脏腑辨证、伤寒 皆有虚实。”,病“皆生于五藏也。 顷,因病因不同、病位各异,证有 外感的六经辨证、温病的卫气营血 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 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内伤、外 辨证及三焦辨证等相宜的辨证方 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 感等区别。 法,只是其中与精神行为病相宜的 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藏。五藏 精神行为异常疾病有其阶段 辨证方法未被后人重视和充分挖 掘而已。 7 《素问・调经论篇第 六十二》等亦较早地认识 到志意行为异常病理阶段 性演变规律 《内经》亦较早的认识到疾病 尤其志意行为异常的阶段性病理 演变。即志意神魂魄不足、血气 未并,志意神魂魄伤、血气并,血 气伤、形损。 7.1 其气不等、血气未并、五藏 安定的五有余、足病证 五 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 意,肾藏精与志。《素问・调经论 篇第六十二》“神有余有不足,气 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 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 者,其气不等也。”未至血气并, “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血气未并,五藏安定,邪客于形, 洒淅起于毫毛,未人于经络也,故 命日神之微。”“气有余则喘咳上 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气未并, 五藏安定,皮肤微病,命日白气微 泄”。“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If【L气未并,五藏安定,孙络水溢, 则经有留血。“形有余则腹胀、泾 l8 Tradifonal Chinese Me ̄eine Joumal 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 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 经隧焉”。 7.2 魂、魄、意、志、神伤,血气 并,五藏不安,兼形损病证所谓 五并,“精气并肝则忧,并心则喜, 并肺则悲;并肾则恐,并脾则畏, 是谓五精之气并于藏也”。神伤 表现恐惧自失、流淫不止、破炯脱 肉、色天毛悴、死于冬;魂伤表现 狂妄不精、不精则不当、当人阴缩 而挛筋、两胁骨不举、色天毛悴、 死于秋;魄伤表现狂、意不存人、 皮革焦、色夭毛悴、死于夏;意伤 表现懑乱、四肢不举、色天毛悴、 死于春;志伤表现喜忘其前言、腰 脊不可以俯仰曲伸、色天毛悴、死 于季夏。“形乐志苦,病生于 脉。”“形乐志乐,病生于肉。”“形 苦志乐,病生于筋。”“形苦志苦, 病生于咽嗌。”“形数惊恐,经络不 通,病生于不仁。”,“是善用针 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 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已伤,针不 可以治之也。” 7.3血气伤、脏腑形体损病证 “气血以并,阴阳相顷,气乱于卫, 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 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 性病理演变规律。初为其气不 等、气血未并、五藏安定、骨节有 动的精、神、志、意、魂、魄有余或 不足证。次为魂、魄、意、志、精、 神伤,血气并,五藏不安,渐有形 损病证。终致血气伤、脏腑形体 损病证。先有不等、次并、终致脏 伤形损。“不等”者,宜志意辨证, 调谐精、神、志、意、魂、魄;“次并” 者,方宜志意辨证与脏腑气血辨 证并用,调养精、神、志、意、魂、 魄、脏腑气血;“脏伤形损”者,最 宜脏腑辨证。疾病类属不同,各 有其主要的最为相宜的辨证方 法。各得其法,为相宜。志意辨 证可能是多动、抽动、癫痫、躁狂、 焦虑、抑郁、孤独、自闭、攻击、自 残、成瘾、依赖、强迫、恐惧、癔症、 排泄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 精神动作行为异常病证相宜辨证 体系的选择之一。_3 参考文献 [1]邓铁涛.中医诊断学[M].长春:长春出 版社,2000:135. [2]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89. [3]阎兆君.志意辨证论裁[M].上海:上海 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4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