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和范围 (一)、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30°E-170°W 5O°N(大高加索山42°N)-80°N 海陆位置:地跨两大洲,濒临三大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二)、范围
1.欧洲东部:西起波罗的海,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大高加索山。面积占欧洲的一半,人口占欧洲人口的1/4。包括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克兰、俄罗斯的欧洲部分。(30°E-60°E,42°N-70°N)
2.北亚:是指亚洲北部俄罗斯的部分,它西起乌拉尔山,东到太平洋,北起北冰洋南到哈蒙中边界。面积占亚洲的1/4,人口占亚洲的12%,地广人稀。(60°E-170°W,50°N——80°N)
俄罗斯大部分位于50°N以北(40°—70°N),约30°E—170°W之间。是地跨欧亚两洲濒临三大洋,兼跨东西两个半球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1700多平方千米),西接波罗的海(大西洋),东到太平洋(白令海峡),北靠北冰洋。领土包括欧洲东部和亚洲的北部。欧洲部分面积小但其政治经济中心都位于此,是传统上的欧洲国家。 二、自然环境特征 (一)、地形
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地形分布示意图 1.特点:幅员辽阔,地形多样,东部多高原山地、西部多平原
2、地形区: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平原和高原面积广大。乌拉尔山以西东欧平原(世界第二
大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东欧平原:平原上冰川活动遗留的冰碛丘陵,呈波状起伏。西西伯利亚平原:平原上湖泊众多,沼泽连片。中西伯利亚高原:河流切割强烈,河谷纵横。东西伯利亚山地:地形崎岖
(二)河流:
俄罗斯的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河流,世界最长内流河,最主要的内河航道。)、自南向北流的三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冻期长,不利于航运,有凌汛。顿河:发源于中俄罗斯丘陵东麓注入亚速海。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南部注入里海。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湖泊,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从成因上讲,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
思考:伏尔加河为为俄罗斯最主要的内核航道,航运价值很高,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流量稳定;流进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三)、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的东西差异大。
1.气候的分布: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所处纬度较高,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面积广阔。极地气候,北部北冰洋沿岸。温带草原气候,南部小范围内。温带季风气候,太平洋沿岸。地中海气候,黑海沿岸。高原山地气候,大高加索山地与东西伯利亚山地 2.气候的东西差异: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到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且持续时间很长。
思考: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分析俄罗斯气候的特点
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纬50度以北,纬度较高,形成了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而且分布面积广大;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基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漫长,气温年较差很大,气候的大陆性显著 ⑴俄罗斯针叶林带的分布不在同一纬度带上;在西部纬度偏高,东部纬度偏低,其原因是什么? 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同纬度的地区较为温暖,而东部地区受大陆和冬季风的影响,气候寒冷。
⑵摩尔曼斯克的纬度比符拉迪沃斯托克高,为什么摩尔曼斯克为不冻港而符拉迪沃斯托克为冻港?
由于北大西洋暖流强大,能达到北冰洋沿岸,受其影响,摩尔曼斯克为不冻港;而符拉迪沃斯托克虽然纬度较低,但地处亚欧大陆的东部,不仅受陆地和冬季风的影响,还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因此成为一个冻港。
⑶分析俄罗斯国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但是土地却不能充分利用的原因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且冷的时间很长,加之东部广大地区多山地、沼泽、冻土,因而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俄罗斯自然条件最不利的因素是气候寒冷。西西伯利亚地势低平,排水困难,沼泽广布。这是开发西西伯利亚平原首先遇到的困难。 ⑷造成西伯利亚北部冬季气候十分寒冷的原因
俄罗斯西伯利亚冬季气候十分寒冷,有连续七八个月的月均温在0℃以下。在最冷的1月份,大部分地区月平均气温低达—30℃~—40℃;,北部的奥伊米亚康曾达到—71℃的低温,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这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①位于高纬地区,大部分地方在60ºN以北,太阳高度角小,接受太阳光照和热量少,因而气温低。
②地处亚洲大陆最北部,加上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的地势,使得西伯利亚北部受北冰洋的影响很大,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造成气候严寒。尤其是冬季,气候有更加寒冷、干燥、少雪、少云、日光微弱的特征。
③东部、南部地势较高,有一系列山地成为天然屏障,阻挡了太平洋暖热气流的深入,更加重了西伯利亚北部冬季寒冷的程度。
④西伯利亚北部的一些地方,如奥伊米亚康和维尔霍扬斯克等,均位于封闭的盆地中,本身积累的冷空气就很多,又有从山上滑下的新鲜冷空气的补充,使这里成为酷寒之地,成为“北半球的寒极”所在地。
(四)【资源】自然资源丰富
1.特点:俄罗斯领土广大,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种类多,储量大,是世界上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2、种类:(1)主要油田有:里海沿岸油田、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 (2)天然气资源丰富,储量占世界首位。 (3)主要煤田有:库兹巴斯等。
(4)森林资源丰富,俄罗斯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分布区。 (5)淡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也很丰富,水能蕴藏量仅次于中国。 (6)主要铁矿有:库尔斯克等。 (7)有色金属矿丰富。
(8)俄罗斯耕地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的中部和南部。
思考:根据俄罗斯矿产资源状况,中俄两国最适宜在什么领域加强经贸合作?是分析这种合作对双方的意义。
对中国:有利于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突显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降低运费,提高安全性; 对俄罗斯: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三、人文特征
1、【农业】:不稳定的农业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而南部地区降水量少,且极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其周期性干旱,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是造成粮食生产不稳定的直接原因之一。
思考:⑴俄罗斯的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生产与分布的影响
俄罗斯北部气温较低,是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是世界上最大的针叶林分布区;中南部地区夏季气温较高,但降水较少,水热配合欠佳,大部分地区是高原,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东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但多为山地,制约了种植业发展;只有分布在西部的东欧平原和西南部的顿河流域,以小麦、马铃薯、向日葵、甜菜、亚麻为主,西西伯利亚也有小部分种小麦的。由于纬度位置较高,光热条件较差,其农业主要分布在纬度较低东欧平原中部和南部,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地带。
⑵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却需大量进口粮食,而面积较小的法国却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为什么?
从纬度位置看:法国大部分位于50ºN以南,俄罗斯大部分位于50ºN以北,法国的光热条件优于俄罗斯,更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
从海陆位置看:法国距大西洋近,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较多;俄罗斯北临北冰洋,受极地气团控制,降水较少。可见,法国的水分条件优于俄罗斯,更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
从气候条件上看:法国气候温暖湿润,俄罗斯则温带大陆性气候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寒潮、冻害频繁,生长期短,粮食的产量低且不稳。
从地形、土壤条件上看:法国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俄罗斯的耕地面积虽更广阔,但大部分纬度位置较高,气温低,生长期短,冻土广布,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
从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上看:两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都很高,但法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更高,单位面积的产量高于俄罗斯。
因此,法国能成为世界的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而俄罗斯却需大量进口粮食。 2.【工业】: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1)主要工业部门: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等,特别是核工业和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2)主要工业区,工业由欧洲部分向亚洲部分发展。
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和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主要以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为主。它们不是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区,而是依靠其原有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便利的海陆运输条件以及广阔的市场发展起来的。
乌拉尔工业区,以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 俄罗斯主要工业区的比较 圣得工区 莫科斯工彼堡业主要工业部门 石油化工、造船、点子、造纸和航天等工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等工业部门 石油、钢铁(马格尼托格尔斯克)、机械(斯维尔德洛夫斯科现在叫叶卡捷琳堡)等 重工业、军事工业、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产品 莫斯科 周围有铁矿(库尔斯克)、石油,铁路运输方便,莫斯科是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 叶卡捷琳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煤,堡、车里亚宾斯克 新西伯利煤(顿巴斯煤田)、铁、有色亚 金属等丰富 铁,石油(秋明油田) 工业中心 发展条件 圣彼得堡临波罗的海的优良海港; (原来叫列宁格勒) 业区 乌尔拉工业区 新伯亚西利工业区
(3)俄罗斯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的特点
①原有工业基础较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其大部分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因而经济实力仍然较强。
②工业部门齐全,以重工业为主。钢铁、机械、化学、核工业、宇航等工业是俄罗斯的主要工业部门,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轻工业发展较缓慢。
③工业布局以“煤铁复合体型”为主。俄罗斯各种自然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特质基础,在这些资源丰富地区形成了工业区和工业中心。
④工业分布不平衡,有向东扩散的趋势。俄罗斯的工业区主要在其领土的欧洲部分,而乌拉尔山以东地区的资源储量要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但开采利用较少,近几十年来,随其欧洲部分自然资源的枯竭和工业区的“过度饱和”加快了其东部地区的开发,工业重心有向东移的趋势。 思考:俄罗斯工业兴建的条件和地区分布与日本有什么不同?
俄罗斯工业兴建的条件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分布与资源的分布一致;而日本工业的兴建的条件是依靠其便利的海运,进口原料、出口产品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工业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3.以铁路为主的交通
在俄罗斯的货物运输中,铁路的运量和周转量所占比重最高,水运比重最低,造成以上特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铁路运输:俄罗斯国土辽阔,是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的运输体系的基础。同时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中心主要集中分布于欧洲部分,而工业发展的大部分资源分布于乌拉尔山以东地区,这必然加大运输距离的长度,且在长距离的运输条件下,铁路运输是最经济、最合理的运输方式。
第一条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莫斯科—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
第二条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是我国的连云港和日照。西行穿越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地区,经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等欧洲国家,抵达大西洋东岸荷兰的鹿特丹
②水运:俄罗斯海岸线漫长,但大部分临北冰洋,气候寒冷,封冻期长,影响海运的发展。从内河航运看,除了伏尔加河外,其它河流的航运价值很低,其原因一方面河流大部分为南北走向,与俄罗斯货物、人口流动方面垂直,经济价值不高。第二方面,俄罗斯气候以温带大陆性特征为主,重要河流的封冻期很长。所以说俄罗斯发展水运条件较差。 俄罗斯发展铁路运输的原因
俄罗斯以铁路运输为主,境内有亚欧第一、第二大陆桥穿过。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由于唯独较高,封冻期较长,航运价值不大。主要的海港有: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纬度最高的不冻港)和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4、主要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摩尔曼斯克、伊尔库茨克。
首都莫斯科,全国最大的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市内交通为环行放射式道路网)。最大的综合性工业中心。
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冻港);第一亚欧大陆桥的端点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海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
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 CIS),是由前苏联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进行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成立时,除波罗的海三国外,其它12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格鲁吉亚(1993年12月起)、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1994年4月起)、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均为独联体正式成员国。2005年8月,土库曼斯坦宣布退出独联体。2008年8月14日,格鲁吉亚宣布退出独联体;2009年8月18日正式退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