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90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及其正确引导

来源:化拓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90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及其正确引导

作者:杜晓霞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11期

【摘 要】 90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有喜欢、寂寞、好奇性、功利性几种类型。作为高校辅导员,应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爱的本质,端正恋爱动机,加大学校的正面引导力度,发挥家庭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净化校园与社会环境,为大学生们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恋爱;动机分析;引导措施

90后大学生,是时代的宠儿,是物质生活充实富裕的一代,是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一代,是思想文化前卫、时尚的一代。在对待爱情问题上,90后则更显前卫和开放,他们不再像六七十年代的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对待爱情,他们热情奔放,豪迈不羁,不忌世俗,进而由此引发的“同居”、“闪婚”、“试婚”现象也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90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所谓恋爱动机,是指男女双方恋爱的内在心理动力,起着发动、调节、维持和中止恋爱行为的作用。90后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都有所差异,因此他们的恋爱动机也就各有不同。 1、因喜欢而恋爱

这种动机强调的就是一个直率和单纯,没有任何功利性的因素在里边,过多的是情感体验上的喜欢或不喜欢。因为喜欢就在一起,因为不喜欢而分开,就这么简单。 2、因寂寞无聊而恋爱

持这种恋爱动机的同学,一是常常觉得文化生活单调,课余生活枯燥乏味,三点一线连成了每天的全部,再加上家庭的干预比中学时大为减弱,对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适应性较差,以致感到孤独无聊、空虚寂寞。在这种情况下,寻求爱情成为填补心灵空虚的需要。通过恋爱,他们(她们)可以释放多余精力,寻求精神安慰,消遣孤独时光。二是以为考上了大学,进入了高等学府,就会高枕无忧,前程似锦,于是开始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有位学生坦言:“进入大学以来,我的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仿佛人生一点意义都没有,头脑一片空白。”这一表白反映了很多大学生的心中苦闷,他们(她们)缺乏人生理想,缺少学习动力,于是谈情说爱,聊以消磨时光,寻求暂时快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因好奇和性而恋爱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中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交往异性,以满足生理上的好奇心。其实,这种好奇心在初高中阶段就已经萌发了,只不过在那个时候他们的感觉不是那么强烈而已,加上家长和学校两方面的看护,他们有所顾忌罢了。大学则不同,远离了家人的看护,学校也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对,于是,这种好奇心理空前膨胀,不少大学生开始了恋爱。同时,由于“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以及当前社会中鱼龙混杂的性文化的泛滥和长期以来性知识教育的淡薄,使得大学生们对性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早已没有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感,他们大胆开放,校园内手牵手、肩搭肩的并排行走,花前月下搂抱亲吻,更有甚者,他们认为“性行为”、“试婚”、“闪婚”都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对此也不拒绝。他们把追求感官刺激作为与异性交往的真实目的。 4、因功利而恋爱

持这种恋爱动机的学生一般是一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这些男女生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却又向往时尚的生活方式,为了走出经济困境,他(她)们通过找社会上的大款或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谈恋爱,以此获得经济资助。还有一种更为极端的功利思想就是为了就业、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急速恋爱。如果在毕业时找不到好的工作,那还不如找个好归宿呢。有了好归宿,即使对方给自己解决不了工作,但至少没有了经济危机,生活还是蛮有保障的。 二、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恋爱动机的有效措施 1、深刻认识和理解爱的本质

最近网络上流行这么一句话:他们(她们)是“练爱”的对象,而非“恋爱”的对象。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恋爱” 呢?心理学大师弗沙姆代表作《爱好艺术》中说:“爱的本质就是付出和责任”,爱情是一种复杂、圣洁、崇高的情感活动,是感情与理性的统一体。如果将爱情比作交响乐,那么恋人双方的关系便是指挥与乐队的关系,是否能奏出和谐的旋律就要看二人的配合。怜悯不能代替爱情,好感不等于爱情,强求更不能促成爱情。只有双方相互理解,平等尊重,忠贞不渝,才能结出美丽的爱情之花。可见,爱情不只是冲动,不只是花前月下、甜言蜜语,它还包含了责任在里面。没有了责任和付出的爱是不道德的爱,是不长久的爱,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因此,大学生们在恋爱问题上必须慎重,首先应明确什么是爱,其次要懂得怎样来爱,如何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最后,是否具备处理恋爱变化的能力,正确对待恋爱中的得失问题。总的来说,我们提倡文明恋爱,有准备的恋爱,有节制的恋爱,有道德的恋爱。

2、端正恋爱动机

恋爱是为了寻求志同道合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满足空虚,寻求刺激,更不是单纯的为了性满足。所谓志同道合,就是双方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基本一致,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生活理想,有相似的人生态度。相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理想,可以使两个人心心相印,对各种事情达成共识,行动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在恋爱中互相促进,达到事业和学习双利,在婚后的日子里,才能走到永远,经历任何事情的洗礼。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是一对有着特殊婚恋观和价值观的职业革命家。他们相识于“五四”运动,1925 年两人在广东结成伴侣,两人坚定的革命理想使他们真正的结合在一起,共同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终身。事后很多人都说周恩来很有眼光,可周恩来却说是我们拥有共同的理想,志同道合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要向周邓夫妇学习,寻找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的对象,以更理性的标准来选择自己的幸福。 3、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情操陶冶功能,加大学校的正面引导力度

大学有着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特色的校园文化。思想教育工作和政治理论学习一直都是时代的最强音,思想是解决问题的源头,端正了思想,也就等于间接地解决了一部分不必要的困惑和诱惑。恋爱问题上,态度是否端正更直接关乎到爱情能否天长地久,家庭能否幸福美满。在此基础上,我们就有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培养良好的情绪自制力,良好的情感品质,认真而慎重地对待恋爱。既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他人负责;同时,我们也可利用校园广播、学院社团、网络、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把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为榜样,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引导他们处理好学业和爱情的关系;还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于大学生恋爱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和有害心理,要及早发现、正确的疏导,防止走极端,并倡导健康文明的恋爱方式和行为;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得大学生在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不良信息、不良环境有正确地辨别能力和抵抗能力。

4、发挥家庭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净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们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爱情,既然是不可避免的话题,那当然也就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家长朋友们只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子女多关心一点,常与他们进行各种形式(面对面、书信)的心灵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给予第一时间的正面引导,相信情况会大有改观。社会也一样,在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弘扬主流恋爱观的同时,对于充斥于当前文化市场的黄色书刊、黄色文化、色情网站应加大整治力度,进行彻底清理,严厉打击黄色文化,净化文化市场,为校园中的恋爱情侣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永平,王亚南.当前大学生恋爱观与恋爱心理分析[J]. 江海洋学院学报,2001.18(4):40-43.

[2] 吕达,崔延力.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分析[J].延安教育学院报,2001(35):16-1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吴鲁平.当代中国青年婚恋、家庭与性观念的变动特点与未来趋势[J].青少年研究,1999(12):19-25.

[4] 崔海波.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6).

[5] 李薇菡,郑娟. 开放地区大学生的爱情道德观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作者简介】

杜晓霞(1981-)女,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陕西教育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