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文学原理(郝静)

水文学原理(郝静)

来源:化拓教育网


水文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 水文测验:

2. 过程线:

3. 特大洪水:

4. 中泓线:

5. 等流时线:

6. 降水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

1. 水文现象在时程变化方面存在 和 的对立统一;在地区分布方面存在 和 的对立统一。

2. 河川径流的形成阶段有四个,包括 、 、 和

,而且他们是连续、交错进行的。

3. 洪水三要素是 、 、 。

4. 在水文频率分析计算中,要研究总体的规律性,需进行抽样,抽样的类型包括: 、 、 和 ,最好采用前三种形式。

5. 能够采用数理统计法的水文资料要具有一定的要求,包括 、 、 、 和 。

6. 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不是存在的,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两种现象间的关系有: 、 和 ,其中水文现象属 。

7. 有气象部门规定,降雨按为 、 、

24小时降雨量的大小可分

、 、 和 。

8. 降落于地表的雨水,渗入土壤,在 、 和 作用下发生运动,按其所受力和运动特征,下渗可分为三个物理阶段: 、 和 。

三、简答(每题6分,共24分)

1. 皮尔逊Ⅲ型曲线的特点是什么?

2.写出闭合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式,并指出式中各项的含义。

3.图示并说明洪水的三要素。

4.什么是水分循环?分为哪几类?

四、计算题(13分)

已知流域面积F=600km2,多年平均流量Q=9.0m3/s,多年平均降水量P=700.0mm。试求此流域的年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与径流系数。

水文学原理答案

一、1. 水文测验:在河流的一定地点按一定要求建立长期观测水文要素的测站,利用各种水文仪器测量并记录水文要素连续变化的情况,叫做水文测验。

2. 过程线:反映河流某断面处某水文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 特大洪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或近期观测到的,比其他一般洪水大得多的稀遇洪水。

4. 中泓线:河道各横断面表面最大流速点的连线。

5. 等流时线:落在该线上的净降雨通过坡地漫流和河槽集流到出口断面所需的汇流时间都相等,称此线为等流时线。

6. 降水量:降落在不透水平面上的雨水或融化的雪水深度,称为降水量。

二、1、周期性 、 随机性、特殊性、相似性 2、降水 、 蓄渗 、 坡地漫流、河槽集流

3洪峰流量、 洪水总量、 洪水过程线 4 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 、 均匀抽样 、适时抽样

5、一致性 、 代表性 、可靠性 、性、随机性 6、 完全相关 、 统计相关 、零相关(不相关)、统计相关 7、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和特大暴雨

8、 分子力 、 毛管力 、重力

三、1.曲线只有一个众数;曲线呈铃形;曲线一端或两端以x轴为渐近线

2. X = Y + Z + △U + +V

X—流域平均降水量; (1分)

Y—流域平均径流量; (1分)

Z—流域平均蒸发量; (1分)

△U—流域蓄水量变化; (1分)

V—经地下流入相邻流域的径流量 (1分)

3. 洪水三要素:洪峰流量;洪水历时;洪水总量

4. 水分循环:降水、蒸发、渗流、径流的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 ,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海洋的水蒸发到空气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最后汇入海洋。小循环:陆地的水蒸发到空气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

四、解:(1)先计算年径流总量W:T时段内通过流域出口断面的径流体积

年径流总量应计算出一年时间的秒数T,有

T=365×24×60×60=3.1536×107s

径流总量W=QT=9.0×3.1536×107s=2.84×108m3

(2)计算径流模数M:单位流域面积内的平均流量

MQ/F9.0/6000.015m3/s.km2

(3)计算径流深R:径流总量按全流域计的平均水深

RW/F2.84108/(600*1000000)0.473m473mm

(4)计算径流系数a: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深与毛降水量的比值

R/P473/7000.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