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3篇)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3篇)

来源:化拓教育网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

  3、激发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孕妇、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录音机、磁带,幼儿每人一张纸,勾线笔若干,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讨论----看图片----讨论

  1.教师:昨天老师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一个宝宝,问他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想问问你们,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吗?

  2.教师:"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宝宝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幼儿议论并按自己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图片,了解宝宝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

  1、教师:在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出示图片)

  2、教师: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

  3.教师:宝宝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宝宝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教师小结:这时妈妈就走到医院,请医生把宝宝接出来

  三、宝宝长大了。

  1.教师:宝宝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宝宝做哪些事情呢?

  2.教师: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

  四、幼儿绘画来感谢爸爸妈妈(可以请老师帮忙写一句感谢的话)

  结束:带着画画去送给爸爸妈妈。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并能正确表述比较结果。

  2.能从细到粗给物体排序,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粗细不同的旺仔牛仔罐、吸管、积木、香肠、记号笔、蜡烛等数量若干,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探索发现粗细。

  (1)玩一玩,发现粗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会儿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现在,谁愿意来告诉我,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小结。

  师小结:哦,你们都发现了,这些东西有的粗,有的细。要知道是粗细,除了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动手插一插、叠一叠、比一比。你们都很棒!那到底什么东西粗什么东西细呢?我们一起来比比看。

  2.比较判断粗细。

  (1)比较物体粗细,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①教师先出示不同粗细的红色和绿色积木进行比较。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块红色的积木,你认为它是粗的还是细的呢?我们请绿色的积木来帮帮忙,和它比一比。

  ②继续出示蓝色的积木和绿色的积木进行比较,知道粗细的相对性。

  师:咦,为什么刚才和绿色的积木比,是红色的积木粗,现在和蓝色的积木比,红色的积木就变细了呢?谁知道为什么?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2)比较三个物体的粗细,找出最粗和最细。

  师:现在,我们把这三块积木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认为哪块最粗,哪块最细呢?

  (3)小结。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比较粗细的三个秘密。第一,最少要有两样东西才能比较粗和细,单独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的;第二,和不同粗细的物体比,结果是不一样,粗和细是相对的;第三,三种以上的物体比较粗细,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细的。

  3.粗细差异排序。

  教师出示课件。

  (1)引导幼儿认识从细到粗排序标记图。

  师:小朋友们,小眼睛看到这里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请你想一想它代表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队。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

  师:请你们每个人拿四种材料按照从细到粗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也可以两个人一起合作哦。现在请你们轻轻地走到材料边上去排一排。

  个别提问。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吗?你先怎么做?

  (3)师幼共同小结从细到粗排队的方法。

  教师边说边操作课件。

  小结:第一种方法是先找出4个圆柱体当中最细的放在最左边,然后找出最粗的放在最右边,再把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按顺序排好队。第二种方法是先找出最细的排第一;再找出最细的排第二;依次只用这种方法。

  4.分组操作活动。

  师:“我为你们准备了四种材料,一起来看看。”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

  材料1:找出每组图中细的物品,并在底下的方格里打“√”

  材料2:找出每组图中最粗和最细的物体,分别在它们下面的圆圈里涂上红色和绿色。

  材料3:提供三种粗细不同的吸管,从细到粗排排队。

  材料4:提供橡皮泥让幼儿搓出三条不同粗细的“面条”并能从细到粗排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你们搬起小椅子,轻轻地坐到你喜欢的材料边上,去比一比,排一排。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进行粗细排序。

  重点指导幼儿进行粗细排序。

  5.幼儿自由结束活动。

  师:比较完粗细的小朋友可以去喝水,上厕所。小朋友们再见!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镜子的用途,知道镜子能照出人或物体。

  2、通过照镜子和参与照镜子游戏,感知镜子中的我,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3、乐意照镜子,积极参与照镜子游戏活动,对用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并用过镜子。

  2、物质准备:镜子人手一面。

  活动过程:

  1、出示镜子,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瞧!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2、自由摆弄镜子,探索、感知镜子的特征。

  让幼儿自主玩一玩,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镜子的认识。

  3、“照镜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教师:镜子里有什么?动一动镜子,你还看见了什么?

  教师:瞧一瞧,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照镜子做各种表情和动作。启发幼儿说说:照镜子时,你发现什么?

  3、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师;你在哪里见过镜子?还有谁用过镜子?

  4、引导幼儿开展“照镜子”的游戏活动。

  5、想幼儿介绍“照镜子”游戏的玩法,启发幼儿想一想: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镜子里的人,老师做什么,小朋友应该什么?

  鼓励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感知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人的动作的一致性,体验照镜子的快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