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货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的影响

货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的影响

来源:化拓教育网
浅析货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货币是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渐演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部门,货币在宏观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货币是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制定和实施货币,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是银行的基本职责之一。货币作为宏观经济间接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由于货币主义理论的盛行,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其货币的中介目标,用于控制通货膨胀。但是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完善,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发展,经过对货币实施效果的检验,各国却发现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存在种种弊端,于是又先后放弃了货币供应量,而以利率作为货币中介目标,并在实践中运行良好。

通过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1.积极的货币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最合适。2.消极的货币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消极的货币较合适。货币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一、中国货币的传导机制

2008年初以来由于受美国次级贷危机和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再加上人民币购买力被低估以及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得中国的经济过热,为此央行采取从紧的货币,以保证经济的平稳有序运行。目前中国的货币在传递过程中,主要受高额外汇占款、国外资本流入、净出口等因素影响,其传导机制为:(1)国际收支盈余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2)人民币购买力被低估,国际上看好中国经济大量外资涌入(热钱过多)投资旺盛经济过热通货膨胀;(3)经济结构不合理、雪灾与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国内供给冲击,以致供需失衡引起通货膨胀;这三个主要因素共同冲击货币使得其有效性下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影响中国货币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外汇占款的影响

1.外汇储备与外汇占款的现状

1994年外汇改革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于20062月达到8537亿美元总体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而且在当年年底突破万亿元大关。到2007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额为15282.49亿美元。据悉截至20086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1.8万亿人民币,继续称雄全球。如此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必然伴随着高额的外汇占款。到2007年末,中国的外汇占款已经高达12.84万亿人民币,相应的2007年基础货币的投放量达到了10.2万亿人民币,这对中国的货币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维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央行要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量,以对冲大量外汇占款,同时也给中国的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很大的压力。

2.对中国货币的影响

面对高额的外汇储备与外汇占款,央行为了币值稳定这一目标,必须采取措施,抛本币买进外币增加本币的供应量。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中国每年的基础货币投放量都大幅上升,近年来有不断加大的趋势。截至20084月末,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M2的投放量已经达到了43万亿人民币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投放量。由于加大货币投放量,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流动性过剩,势必会冲击货币。

此外CPI指数居高不下,更加给中国的宏观带来巨大困难;而且国际上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元不断贬值这给中国的外汇储备造成巨大压力,因为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例接近70%。有数据显示美元每贬值1个百分点,人民币就损失800多亿元,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了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央行会进一步增加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增加基础货币的供应量不可避免地会引发通货膨胀。年初的南方雪灾和四川汶川地震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部分产品的供应紧张,这不可避免地会加剧通货膨胀。

(二)资本流入因素影响

由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且浮动的区间较小,而且人民币的购买力被严重低估,这在短期内就形成了一个套利空间。由于存在资本逐利的法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外资涌入,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中国的货币的性。

目前境外资本流入国内主要有下面几种方式一是QFII即境外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另外一种是FDI即实际利用外资;再就是通过不正当途径涌入的境外资本,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QFIIFDI。热钱对中国货币能构成更大的冲击,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看出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了153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其中贸易顺差414.2亿美元,同比下降10.6%,FDI实际利用外资274.1亿美元,同比增长61.3%,二者相加为688.3亿美元,说明2008年第一季度其他外汇流入增加851亿美元左右,同比增加16%。仍有200亿美元的QFII在排队申请伺机进入中国市场,数据显示2007年实际外汇资金流入为5500亿美元,比去年新增外汇储备近1000亿美元,预计今年将超过3000亿美元。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但是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人民币预期升值的可能性看好,再加上国际上普遍看好中国的经济强劲发展,因此这种情况下将对中国货币的有效实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三)净出口因素的影响

1.对外贸易的现状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中国的外贸总额增长迅速,其中净出口总额更是连年大幅增长,自2004年的319.8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622亿美元。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净出口总额为414.2亿美元,其增长速度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持续走高,必然影响到中国货币的性,导致其有效性下降。

2.中国现行的贸易结构对净出口的影响

净出口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贸易结构,即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1485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694.7亿美元,大量外资企业的涌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形势促使中国进出口总额快速上升,从而也导致了外贸依存度的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40%2007年的70%2006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高达8318.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7.2%;其中,加工贸易出口5103.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2.7%加工贸易进口3214.9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0.6%,因此中国的贸易出口额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属于加工贸易。

三、建议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

美元与美国成功的国际经验告诉我们,高能货币和高能资本是相辅相成的。二战以来美国之所以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头号经济强国与此密切相关。有鉴于此,在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选择人民币升值不失为一个不错的策略。一方面可以缓解当前的贸易顺差平衡国际贸易,以减少外汇储备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在国际经济的博弈中,可以增强中国的金融安全、提高风险控制力。因此人民币升值更能反映其真实购买力,可以推动其国际化进程进而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二)积极合理利用外汇储备,改善外汇储备结构

提高外汇储备收益以减少风险,中国可以用过多的外汇储备在国际市场采购,例如石油、矿石等战略性资源,以维护;我们还可以动用外汇储备、建设中国的医疗、教育体系、提高国民福利等等,这些用途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汇占款对经济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改善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为主,这在当前美元贬值的大背景下,再加上人民币的购买力被严重低估其升值的预期很大,因此我们不妨改善中国的外汇结构,比如说适当加大欧元等币值比较坚挺的币种,以降低巨额外汇的风险。

(三)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刺激国内有效需求

重视并加强对第一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稳固国民经济的根基,同时农业的发展壮大,还可以进一步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确保农民增产增收,进而逐步解决三农问题。优化完善投资结构,把投资重点落实到环境、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国计民生工程,不仅仅局限于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调整税收制度减税,让利下放给企业更多的投资自主权,从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上给予方向性的指导,通过产业调整投资结构,加强之间的协调性,提高的实施效果;就目前而言,不能单靠货币的调节,应加强财政产业和贸易等之间的配合,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财政激励,解决供给效率、要素流通的效率问题。

(四)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中介目标

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是顺周期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同方向变动,为了维持稳定高速的经济增长,需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增长,且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可以实现对物价的调节。同时,央行有能力控制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的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仍是可行的。何况,我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定义仍清楚,并没有发生模糊,不存在被动改变中介目标为利率的强制力量。

(五)将货币供应量作为直接中介目标,将利率作为辅助中介目标

货币是否有效是各国银行关注的问题,而货币的传导机制与货币的有效性密切相关,货币传导机制的灵敏有效是货币有效的基础。企业和居民的行为是货币传导的经济基础,是决定性因素;金融机构行为是影响货币传导的中间环节,也是关键环节;金融市场建设和银行是影响货币传导的市场基础和因素。货币的有效性也就对这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1.要求央行比较强大,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能有效地将股票市2.在金融市场方面,要求一个市场容量大、信息传递快、交易成本低、交易活跃持续的货币市场和一个规模较大、竞争充分、市场一体化程度高、运作效率高、市场预期良好的资本市场,要有比较完善的金融机制;3.在金融机构方面,要求商业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企业真正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本为约束,以客户为中心;4.在微观经济主体方面,要求工商企业是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居民个人具备较成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

四、总结

在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明显加剧的大背景下,外部需求明显收缩,甚至部分行出现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城镇失业人员陡然增多,经济增长下行业的压力明显加大。为此,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式,我国实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之举。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日趋严峻,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想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适度宽松的货币将是我国宏观的长期而重要的国策。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进一步理顺货币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有充足的流动性,促进货币合理、平稳增长,更大、更有效地落实并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