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考试资料现当代文学 (1)

考试资料现当代文学 (1)

来源:化拓教育网
1.朦胧诗的特点

核心精神:朦胧诗是“”封建主义下迷失、绝望而痛苦的青年一代对人的反思,其核心精神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现代确认,对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心灵自由与的追求。

艺术方式:具有西方现代主义式的文学感受、叛逆精神和审美形态。

A、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

B、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隐示情思;

C、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明的状态。

2.政治抒情诗的特点:

在政治抒情诗中,诗人是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的。

表达的是政治事件和社会思潮的评说及情感反映。

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述说相结合,大量使用铺陈、排比,讲求节奏分明、声韵铿锵。

整体上看,这种以政治鼓动为目的、时代的喉舌式的诗歌形态,主要以演绎政治观念的方式来创作,整体上失落了艺术探索的个性,有的虽然名噪一时,但大都缺乏持久的艺术感染力。

3.新辞赋体 又称“郭小川体”,是当代杰出诗人郭小川的一个独特创造。为了表达壮阔的思想感情郭小川从我国古代辞赋中,借鉴联辞结采的特点,结合现代汉语规律,创造了这种新诗体。短句长排、诗行大体整齐、对应的格式,与铺饰、夸张、重叠、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大量使用,以及结构、辞藻、音韵节奏等方面的考究,有效地增强了诗的情感浓度与语言力度,造成一种宏阔与澎湃的气势,使得这种诗体产生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4.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一、继续高举五四启蒙大旗,反对封建流毒巴金在《随想录》开篇《谈〈望乡〉》中明确告诉人们还要高举反封建的大旗,因为封建流毒在我们身上还继续残存。 二、反思,剖析人性,倡导思考,作真正的人巴金对的批判,常常从自我解剖开始的。在《十年一梦》正是通过批判奴性,巴金号召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人三、挖社会痼疾之根,倡导讲真话巴金《随想录》中有几篇谈骗子的文章《四谈骗子》巴金除了四篇直接与骗子有关的文章外,又写了五篇提倡讲真话的文章以及《写真话》、《卖真货》等倡真打假的文章四、对教育和文艺的思考巴金对教育的思考突出体现在写端端的那几篇文章除了通过写端端表达对教育的思考和认识外,巴金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教育。

5.先锋小说具有实验性,创作上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二是在文学观念上传统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6.新写实小说 80年代后期最为引入注目的文学现象,是"新写实小说"思潮的崛起。"新写实小说"一出现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一种毛茸茸的原生状态的感觉;主题意蕴更多的是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

7.汪曾祺小说的特点

1回忆性特点、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画特点、情节淡化的散文化结构和由独特的语气、语调和语感形成的语言风格。

2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点主要是由小说的结构来体现的,常常是先写环境,再写人,而且是写重于写。其结构是按照生活的流动来构建的,也就是说,是按照生活本来的原貌来描写的

8.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乔光朴之后,蒋于龙又塑造出车篷宽(《开拓者》)、高盛五(《人事厂长》)、牛宏(《锅豌瓢盆交响曲》)、宫开宇(《悲剧比没有剧要好》)等同类文学形象。这些形象虽然从总体而言未脱离乔光朴模式。但也各有性格各有特点,他们与乔光朴一起共同构成了蒋子龙作品中被人们称为"开拓者家族"的人物形象系列。

9寻根小说。1985年前后形成潮涌的"寻根小说"创作, "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历史深处而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和人类学的思考"。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综览寻根小说,这一批作家对自己所寻的究竞是什么,文化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等并不甚了然,其对文化的态度也较矛盾,概括地说大致有这样三类:

一。是持肯定态度。代表作主要有阿城的《棋王》,邓友梅的《烟壶》、《那五》,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等。以阿城的《棋王》为例。《棋王》写了一个"""下棋"的故事,作品揭示了我们这个民族凭借着极其简陋的"""下棋",亦即物质与精神的最低层次需求度过了许多的年代。作品中的那个十年只不过是中国历史上无数年代的一种,而"""下棋"贯穿其中,充分让我们领略到了民族的韧性。作品流露了这样的暗示;道家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应付乱世的有效工具

二。是持否定态度。代表作有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王安忆的《小鲍庄》、《大刘庄》等。韩少功本来是要从民族文化教育中寻找美质的,他在《文学的""》一文中曾经呼吁"绚丽灿烂的楚文化哪里去了?"然而他在《爸爸爸》中所寻出的却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深植的一个丑陋不堪的"老根":丙崽。丙崽是一个白痴,却被全村人奉若神明,他的胡言乱语导致了全村人在一场大战中伤亡惨重。作者在这里批判了我们这个民族常常将自身的命运交付给某种荒诞而抽象的异己物,进而导致了整个民族行为常常陷入一种无理性的盲动之中。。三。是持辩证态度。代表作有冯骥才的《神鞭》,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土地与神》等"葛川江"系列小说。《神鞭》中的主人公"神鞭"曾经打遍天津无敌手,这是我们民族曾经有过的辉煌,但在八国联军的炮面前,"神鞭"却不堪一击。于是主人公毅然决然地抛弃了神鞭,投入了北伐军,练就了双神手等等。作者在这里,表现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一种唯物辩证的历史态度,以及一种历史乐观主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