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
1、《新青年》原名(B ),后改名为《新青年》。
[A]
| 《青年人》 | [B] 《青年杂志》 |
| [C] 《东方杂志》 | [D] 《甲寅》 |
2、下列属于鲁迅先生的学术著作的是( d)。[A]
| 《华盖集》 | [B] 《朝花夕拾》 |
| [C] 《野草》 | [D] 《中国小说史略》 |
3、提出“人生究竟是什么?”这样主题的小说《超人》的作者是(c )。[A]
4、《沉沦》的作者是(a )。[A]
5、巴金早期信仰的思想是( a)。[A]
| 无主义 | [B] 进化论 |
| [C] 社会主义 | [D] 尼采哲学 |
6、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批判和嘲讽的小说是(b )。[A]
| 《柏子》 | [B] 《绅士的太太》 |
| [C] 《三三》 | [D] 《萧萧》 |
7、丁玲表现“五四”退潮后的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的作品是(b )。[A]
| 《水》 | [B] 《莎菲女士的日记》 |
| [C]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 [D] 《田家冲》 |
8、下列不属于“东北作家群”的是(d )。[A]
9、“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诗出自( a)。[A]
10、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小品文的创作的是(b )。[A]
11、“繁漪”是曹禺的戏剧( a)中的主人公。[A]
| 《雷雨》 | [B] 《日出》 |
| [C] 《北京人》 | [D] 《原野》 |
12、《小二黑结婚》的作者是(d )。[A]
13、《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 a)。[A]
14、其作品以四川为背景,描写出自甲午战争到辛亥前后二十年间广阔的社会图画,被人称为“大河小说”的作家是( c)。[A]
15、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主持“文协”日常工作的是( b)。[A]
二、【填空题】16、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1917年的( 《新青年》 )上。
17、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 春柳社 )。
18、《美文》的作者是( 周作人 )。
19、萧红在四十年代初创作了讽刺性长篇小说( 《马伯乐》 )。
20、《为奴隶的母亲》的作者是(柔石 )。
21、陈白露是( 《日出》 )里的人物。
22、曹禺根据巴金作品改编的一部优秀剧作是( 《家》 )。
23、早期的沈从文屡屡称自己为( 乡下 )人。
24、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 )和( 太阳 )。
三、【名词解释】
25、田汉 : 田汉(18-1968) : 戏剧活动家,剧作家。湖南长沙人。早年留学日本。1922年回国,任中华书局编辑。后创办南国社。30年代初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左翼...
26、七月派 :七月派小说:胡风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在抗战时期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很有影响。它团结了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者,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这些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比七月派诗歌更能体现胡风的理论主张,多数都被编入《七月文丛》,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称之为"七月派小说"。代表作有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四、【简答题】
27、简析《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形象。
虎妞是腐蚀祥子精神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她代表了腐朽社会中种种束缚人的制度,就像一种慢性的腐蚀剂,不知不觉地控制及改变着人的行动与思想。她与父亲合谋剥削车夫的工钱,她任性、懒惰,追求享受。她并不真的爱祥子,只是拿他做泄欲的工具,欺骗他就范。她使他失去自由和淳朴的感情。而作者却否定是虎妞毁了祥子的一切,他加入了战争及恃强凌弱的恶势等因素,这些则好像是祥子身边的定时,时不时的毁他一下。既然祥子周围的社会对他有如此的压抑,他能不崩溃吗?在「软硬兼施」之下,祥子就范了,人民低头了,不得已地放下理想,甘愿庸碌地过一生。
28、如何理解《围城》的多层意蕴。
1,社会反映的层面 : 第一层我用比较常见的社会学的批评,也就是常说的反映论。中学语文老师都喜欢让同学概括,这是必要的,是一种训练嘛。概括是“通过什么什么,反映了什么什么”,它的主题是表达了什么什么。这种批评的方法来看,《围城》确实有它写实的一面,就是说它有反映生活的一面,它的生活描写呀,确实能够体现40年代中国战争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情景;2,文化批判的层面 :《围城》所构筑的文学世界,包含有钱钟书对这个世界的一种看法,这种看法是带有他的文化立场的。3,哲理思考的层面。那么还有没有第三层主题或作品意蕴呢?还可以往下挖,那么我们现在正在试图在挖一下,就挖到第三层。
五、【论述题】
29、请结合具体事例论证鲁迅杂文的特点。
(1)鲁迅的杂文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2)鲁迅杂文擅长分析,他的论辩能制强敌于死命,揭露矛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3)鲁迅在运用逻辑思维来揭露事物的矛盾时,经常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寥寥几笔,逼真传神。(4)鲁迅经常运用书本或自己创造的故事来构成形象,表达思想。鲁迅的形象化手法,都表现了贴切、平易、新鲜的特点。(5)鲁迅杂文的感情力量,特别表现在讽刺上。他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6)鲁迅还有一部分杂文,通过“曲笔”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总之,鲁迅的杂文,形式丰富多彩,手法不拘一格,莫不清新独创,给予读者以隽永的艺术享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30、阐释五四女性创作对母女亲情的抒写。
女性要争回做人的权利,必须冲破家庭藩篱、重返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同时在家庭内,女性还必须摆脱父权,向父母要回自己处理个人生活问题的权力。对青春女性而言,最重要的个人生活问题是恋爱婚姻。因此,争取恋爱自由是“五四”女性文学的又一个重要母题。对这一母题的把握,“五四”女作家都是从青年的视角出发来表现觉醒男女的痛苦和抗争的。这样,父母作为压制青年爱情幸福的力量,必然处于被审问、被批判的位置。但由于天然的亲情联系和初步觉醒者的稚嫩心态,父母同时又是“五四”青年无法割舍的心灵依靠。两类矛盾对立的情感互相牵扯,“五四”女作家暂时还无力从中整合出完整统一而又复杂多层的父亲形象,一般总是对青年与父亲的关系保持沉默,从而回避自己反叛父权与渴望父爱的心理矛盾。只有在冰心、石评梅、庐隐、凌叔华等的小部分创作中,父亲形象才是清晰的。冰心、石评梅抒写了超越封建纲常的父女亲情,塑造了慈爱、开明的父亲形象。冰心在问题小说中,还揭露了父辈的落后、①,庐隐、凌叔华则各自塑造了伤害女性的父亲形象②。“五四”女作家第一次摆脱“在家从父”的被动心理,理直气壮地舒展了渴望父爱之心,也勇敢地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