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带“秦人”的诗句大全(219句)

带“秦人”的诗句大全(219句)

来源:化拓教育网

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带“秦人”的诗句大全(219句)”。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小编整理了带“秦人”的诗句219句,包括“秦人”开头的诗句98句;“秦人”结尾的诗句40句;“秦人”在中间的诗句81句。其中带秦人的五言诗句87句,包括秦人开头的55句,秦人结尾的14句,秦人在中间的18句;带秦人的七言诗句132句,其中秦人开头的43句,秦人结尾的26句,秦人在中间的63句。
带“秦人”的五言诗句大全
整理了87句带“秦人”的五言诗句,其中“秦人”开头的55句,“秦人”结尾的14句,“秦人”在中间的18句。
“秦人”开头的五言诗句
1、秦人宁有素,去意自知归。——出自唐·许棠《汴上暮秋》
2、秦人失太守,翻有怨天辞。——出自黄庶《致政吴侍郎挽歌词》
3、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出自唐·李白《商山四皓》
4、秦人下车乐,远迩赋崧高。——出自黄庶《长安贺晏相公生辰》
5、巴字天边水,秦人去是归。——出自唐·李端《送从舅成都丞广南归蜀》
6、秦人弊申韩,亡梁以崇佛。——出自陈傅良《张冠卿以前诗怀哉各努力人物古来少句为十诗见寄次韵奉酬》
7、崤渑自古险,秦人有重关。——出自张耒《冬日自福昌之渑池》
8、秦人入云去,知向桃源里。——出自唐·钱起《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洞仙谣》
9、水国车通少,秦人楚荐稀。——出自唐·许棠《宣城送进士郑徽赴举》
10、馑岁无时果,秦人餍草茶。——出自张舜民《组以时果供馈予以酒为报》
11、秦人燔六经,非与经为仇。——出自宋·陆游《六经》
12、五色相钩蕂,秦人应自夸。——出自梅尧臣《送咸阳主簿王秘校》
13、乍疑武陵源,秦人傥再逢。——出自李洪《桃花菊》
14、秦树满平原,秦人不居此。——出自唐·曹邺《洛原西望》
15、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出自魏晋·张华《游侠篇》
16、秦人纵相识,多少别离情。——出自唐·李频《长安即事》
17、秦人勇斗暴,狱讼号难理。——出自黄庶《送苏田司理》
18、周穆得同狼,秦人指为马。——出自梅尧臣《鹿》
19、峡狖有时到,秦人今日游。——出自唐·无可《过杏溪寺寄姚员外》
20、春色华阳国,秦人此别离。——出自唐·陈羽《西蜀送许中庸归秦赴举》
21、秦人辨鸡犬,尧日识巢由。——出自唐·綦毋潜《题沈东美员外山池》
22、秦人焚诗书,意欲遂绝灭。——出自张耒《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23、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出自李白《古风》
24、秦人昔富家,绿窗闻妙旨。——出自唐·李商隐《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
25、秦人跨四海,不及源中桃。——出自罗公升《杂诗三首》
26、千载空桃花,秦人深不见。——出自唐·刘长卿《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延年》
27、秦境古何在,秦人多战伤。——出自苏洵《上田待制诗》
28、秦人请城易,赵氏以为疑。——出自陆文圭《泗演石》
29、秦人望屋食,以此当金革。——出自北宋·王安石《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二耰耡》
30、楚客移家老,秦人访旧稀。——出自唐·刘长卿《送蒋侍御入秦》
31、秦人昔恃此,烧书无愧颜。——出自宋·张镃《杂兴》
32、秦人亦劳止,生气日已蹙。——出自范祖禹《送文周翰出守陕郊》
33、越客新安别,秦人旧国情。——出自唐·綦毋潜《送贾恒明府兼寄温张二司户》
34、秦人释重负,道路闻行歌。——出自苏辙《送陈侗同年知陕俯》
35、楚客弓虽失,秦人璧幸全。——出自华岳《次李信州七十韵》
36、秦人宦於秦,百事顺耳目。——出自梅尧臣《薛中舍宰闻喜》
37、秦人百二险,齐客两三声。——出自刘克庄《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
38、源桃默无言,秦人独长嗟。——出自唐·独孤及《伤春怀归》
39、秦人吞六国,诸侯各附秦。——出自方逢辰《猩猩歌》
40、秦人饱透墙,共望仓廪宽。——出自黄庶《喜雪》
41、秦人与吾炙,忧乐一体共。——出自北宋·黄庭坚《薛乐道自南阳来入都留宿会饮作诗饯行》
42、秦人驱丁夫,筑城备强胡。——出自王炎《饮马长城窟》
43、莫惜青莲喻,秦人听未忘。——出自唐·曹松《青龙寺赠云颢法师》
44、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出自唐·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45、楚客喜风水,秦人悲异乡。——出自唐·李绅《移九江》
46、楚老歌来暮,秦人咏去思。——出自唐·白居易《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翟中丞》
47、匠人久失职,秦人已开阡。——出自元·杨维桢《匠人篇》
48、秦人号智囊,吴瓠挂狗颈。——出自北宋·王安石《汝瘿和王仲仪》
49、秦人若驱策,蓬岛路非深。——出自夏竦《石梁》
50、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出自唐·李端《江上别柳中庸》
51、洛水源边邑,秦人隐处山。——出自梅尧臣《送王推官宰上洛先归关中》
52、涎流方外胜,秦人望轩羲。——出自李流谦《从冯黎州饮梅林以山谷旧时爱酒陶彭泽今日梅花树下僧分韵赋诗得时》
53、楚客思归路,秦人谪异乡。——出自唐·朱使欣《道峡似巫山》
54、窈窈辰溪路,秦人此避秦。——出自项安世《送虞司理赴官辰州二首》
55、千载桃花春,秦人深不见。——出自唐·李延陵《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
“秦人”结尾的五言诗句
1、笼禽思陇树,洞犬谢秦人。——出自刘筠《前槛十二韵》
2、宦游成楚老,乡思逐秦人。——出自唐·刘长卿《送郑司直归上都》
3、柴门敲不应,疑是避秦人。——出自南宋·陆游《山家》
4、宁从东海死,不作帝秦人。——出自项安世《次韵颜运使伏龙山诸葛祠堂二首》
5、近传湖户警,愁杀避秦人。——出自刘克庄《即事十绝》
6、试看源上客,犹恐是秦人。——出自张尧同《嘉禾百咏·桃花亭》
7、郑生为韩计,且欲疲秦人。——出自唐·李华《咏史十一首》
8、经过不相识,唤作避秦人。——出自南宋·陆游《山园书触目》
9、溪边逢越女,花里问秦人。——出自唐·法振《越中赠程先生》
10、游嬉白衣老,疑是避秦人。——出自曾丰《至兴安县游乳洞》
11、还如探禹穴,应见避秦人。——出自文同《子骏游沙溪洞》
12、却笑逃秦人,有畏非真契。——出自苏轼《和陶桃花源》
13、手携避秦人,行上腰带。——出自宋·陆游《夜卧久不得寐复披衣起呼灯作草书数纸乃复酣枕明旦作此诗记之》
14、兵符劫晋鄙,匕首刺秦人。——出自唐·郑鏦《邯郸侠少年》
“秦人”在中间的五言诗句
1、相期黄公垆,不异秦人炙。——出自北宋·黄庭坚《寄陈适用》
2、为歌紫芝曲,更击秦人缶。——出自潘兴嗣《过濂溪》
3、二月寻片云,愿宿秦人家。——出自唐·常建《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
4、山留盘瓠迹,洞有秦人书。——出自晏殊《句》
5、醉从赵女舞,歌鼓秦人盆。——出自唐·杜甫《贻华阳柳少府》
6、移舟汉将祠,蹑屐秦人洞。——出自赵蕃《赠别吴仲权三首》
7、罢市秦人送,还乡绛老迎。——出自唐·岑参《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
8、地僻秦人少,山多越路迷。——出自唐·武元衡《送严绅游兰溪》
9、久学秦人避,空闻汉主求。——出自康鼎成《题九仙阁》
10、但听叶间禽,似与秦人语。——出自郑刚中《游西山》
11、去与秦人采,来扶楚客衰。——出自梅尧臣《司马君实遗甘草杖》
12、源桃不余欺,先发秦人家。——出自唐·独孤及《伤春怀归》
13、口甘秦人炙,莫采首阳苓。——出自晁公溯《次韵刘安收惠诗二首》
14、地远秦人望,天晴社燕飞。——出自唐·羊士谔《郡楼晴望二首》
15、赠尔秦人策,莫鞭辕下驹。——出自唐·杜甫《别苏徯》
16、应想秦人会,休怀越相祠。——出自唐·许浑《奉命和后池十韵》
17、回顾秦人语,他生会别方。——出自唐·李频《送元遂上人归钱唐》
18、不受秦人封,铁立心慨慷。——出自王迈《乔松歌》
带“秦人”的七言诗句大全
共收集整理了132句带“秦人”的七言诗句,其中“秦人”开头的43句,“秦人”结尾的26句,“秦人”在中间的63句。
“秦人”开头的七言诗句
1、秦人凿渠开陌阡,从临关东常晏然。——出自晁公溯《师永锡家青神喜红花堰兴作诗因次韵》
2、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出自明·高启《咏梅九首》
3、秦人自爱三章法,枉却先生胆气粗。——出自苏泂《玉斗》
4、秦人挟斤上其巅,视气所出深鑱镌。——出自北宋·王安石《估玉》
5、蜀客曾游明月峡,秦人今在武陵溪。——出自宋·苏轼《留题仙游潭中兴寺寺东有玉女洞洞南有马融读》
6、秦人惟识秦中水,长想吴江与蜀江。——出自唐·元稹《使东川·嘉陵江二首》
7、秦人得知晋以前,降唐臣宋谁为言。——出自宋·萧立之《送人之常德》
8、秦人溪畔汉人山,万木参天六月寒。——出自周必大《送梁山长老智显》
9、渭水战添亡虏血,秦人生睹旧朝仪。——出自唐·戎昱《辰州闻大驾还宫》
10、嵩山洛浦忽入梦,秦人汉士俱堂堂。——出自汪莘《潘别驾寄牡丹歌次韵》
11、秦人万里筑长城,不如壮士守北平。——出自南宋·陆游《军中杂歌》
12、是非取与应不移,秦人休炫张仪舌。——出自梅尧臣《送潘司封知解州》
13、秦人磨斧闯山东,七泽青邱入梦中。——出自项安世《善谑驿淳于髠墓上有木斜出口占》
14、不问秋风强吹帽,秦人不笑楚人讥。——出自宋·苏轼《壬寅重九不预会独游普门寺僧阁有怀子由》
15、秦人鸡犬桃花里,将比通塘渠见羞。——出自唐·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
16、秦人匹马出函关,六王割地愁为虏。——出自张耒《和陈器之诗四首·过韩城》
17、渔郎出山自失计,秦人绝踪应未仁。——出自姚勉《桃源行》
18、上古全经皆在口,秦人如见济南生。——出自唐·皇甫冉《沣水送郑丰鄠县读书》
19、溪上野桃何足种,秦人应独未相知。——出自方惟深《红梅》
20、秦人筑城备胡处,扰扰唯有牛羊声。——出自北宋·王安石《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21、秦人避秦久寓此,种桃千树春风前。——出自史尧弼《留题丹经卷后》
22、秦人一去无消息,千古峰峦色转鲜。——出自释嗣宗《颂古二十六首》
23、谢客风流临海峤,秦人歌啸入花源。——出自范祖禹《和张二十五游白龙溪甘水谷郊居杂咏七首》
24、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出自唐·李白《猛虎行》
25、秦人一玺十五城,百二十城当八玺。——出自苏辙《八玺》
26、秦人挟弹巢若危,吴宫遗火巢空散。——出自王谌《黄雀》
27、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出自北宋·王安石《桃源行》
28、秦人称帝鲁连耻,宁向苍苔留屐齿。——出自南宋·叶绍翁《登谢屐亭赠谢行之》
29、秦人更甚燕人恨,不葬燕台留葬秦。——出自晁说之《过荆轲冢四绝句》
30、山翠参差水渺茫,秦人昔在楚封疆。——出自唐·李宏皋《题桃源》
31、乃知昔未有此城,秦人以泉识公墓。——出自宋·苏轼《秦穆公墓》
32、江乡鲭鲊不寄来,秦人汤饼那堪许。——出自唐·王维《赠吴官》
33、鲁国多讥儒及戏,秦人惟以吏为师。——出自现代·马一浮《杂感》
34、秦人无故起阿房,赤立千林赭众冈。——出自赵希逢《和巧松》
35、秦人逐客真少恩,客来须看春正酣。——出自方岳《扫蜜》
36、朝廷属休兰会兵,秦人倚庆为长城。——出自晁补之《送龙图范丈德孺帅庆》
37、秦人若也全师集,云母车盛晋鼎归。——出自曾极《谢玄庙》
38、禹贡已书开蜀道,秦人安得粪金牛。——出自吴师孟《金牛驿》
39、越鸟巢边溪路断,秦人耕处洞门开。——出自唐·崔涂《题授阳镇路》
40、洞里久餐松乳餍,秦人还识此根无。——出自王闰《游仙词三十三首》
41、晋客已知周礼在,秦人仍喜汉官存。——出自唐·吴融《文德初闻车驾东游》
42、秦人当日避风烟,自种桑麻老洞天。——出自潘兴嗣《秦人洞》
43、秦人只解歌为曲,越女空能画作衣。——出自唐·韦庄《鹧鸪》
“秦人”结尾的七言诗句
1、争得扁舟随水去,乱花深处问秦人。——出自蔡襄《闻福昌院春日一川花卉最盛》
2、芳草斜阳王谢燕,落花流水晋秦人。——出自于石《春怀次韵》
3、要识方舟老博士,卢敖元是避秦人。——出自李石《钓车道人远来再以前韵赠之》
4、芳草有情迷谢客,落花无处问秦人。——出自蔡襄《城南春会》
5、独有石翁鱼得计,至今疑是避秦人。——出自洪咨夔《次及甫入峡杂咏·钓鱼石翁》
6、韩惠开渠止暴秦,营田万顷饱秦人。——出自唐·周昙《春秋战国门·韩惠王》
7、爆竹声听桃洞晓,举家疑是避秦人。——出自阳枋《癸守岁职儿桃源黄溪村居》
8、桃源更有避秦人,割鸡为黍迎来宾。——出自刘宰《玉糁羊歌》
9、万事只增思鲁叹,百年常媿避秦人。——出自南宋·陆游《溪上》
10、从骑三十皆秦人,面青气夺空相顾。——出自南宋·陆游《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既觉恍然揽笔作》
11、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出自唐·吴融《富春》
12、桃花源上避秦人,岂料渔舟见此身。——出自晁说之《三月五日南京梢工来报船经金人残毁之後尚有书籍存者且以二诗为信》
13、泉咽恐劳经陇底,山深不觉有秦人。——出自唐·刘长卿《寻龙井杨老》
14、尽日更无乡井念,此时何必见秦人。——出自唐·唐彦谦《绯桃》
15、金马玉堂辞汉殿,桃花流水访秦人。——出自周必大《奉词还家侄驿以诗相迎次韵》
16、玉室金堂馀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出自宋·苏轼《宿九仙山(九仙谓左元放、许迈、王、谢之流》
17、若道长生是虚语,洞中争得有秦人。——出自唐·胡曾《咏史诗·武陵溪》
18、数树枯桑虽不语,思量应合识秦人。——出自唐·罗隐《罗敷水》
19、平世自无忧国事,徘徊愁见避秦人。——出自张滉《留题澹岩》
20、若问武陵先日事,相逢俱是避秦人。——出自金朋说《赏桃吟》
21、南阮固应惭北阮,越人那得累秦人。——出自释法空《乞赀曹积》
22、徵君徵君苦避秦,一秦人又一秦人。——出自文有年《题澹山岩》
23、当户蛟龙森汉柏,隔江鸡犬隐秦人。——出自张浚《登道观》
24、冠盖敢同修禊客,桑麻不减避秦人。——出自南宋·陆游《仲夏风雨不已》
25、晋郡犹余晋时事,幽人疑是避秦人。——出自曾丰《二月三日至芗山寺刘薰卿在焉》
26、弈罢空怀烂柯客,云深多失避秦人。——出自潘正夫《澹岩六韵奉呈逊叔侍郎兼寄惠照禅老》
“秦人”在中间的七言诗句
1、不以秦人视越瘠,载驰楚尾与吴头。——出自曹勋《和都运龙图二首》
2、花下常迷楚客船,洞中时见秦人宅。——出自唐·刘长卿《送郭六侍从之武陵郡》
3、不臻屈子南征地,宁识秦人避世仙。——出自赵蕃《送王赞子襄》
4、一从孔氏去藏书,直至秦人不喜儒。——出自谢枋得《儒富庄》
5、避世秦人应绿发,茹芝仙子好朱颜。——出自张嵲《西谷歌》
6、望乡台上秦人在,学射山中杜魄哀。——出自唐·武元衡《送柳郎中裴起居》
7、悔学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征师。——出自唐·戎昱《寄梁淑》
8、嗟哉主将失纪律,百万秦人半为鬼。——出自刘过《呈陈总领五首》
9、若无道德为干橹,更是秦人筑欠高。——出自柴望《长城》
10、自从周衰更七国,竟使秦人有九有。——出自苏轼《凤翔八观石鼓歌》
11、山南蜀国新开路,洞下秦人旧种田。——出自关韪《桃源》
12、至今谷口泉呜咽,犹似秦人恨李斯。——出自唐·胡曾《咏史诗·杀子谷》
13、花闲越鸟钩辀语,溪外秦人仿佛逢。——出自丁宝臣《招通判沈兴宗游五泄》
14、碧桃几片来何处,试访秦人武陵路。——出自周必大《渔父四时歌》
15、只评隐者非仙者,莫悟秦人即亚人。——出自陆文圭《题桃源手卷》
16、邮通五尺秦人道,吏拥双朱汉守辬。——出自宋庠《赠职方齐员外》
17、碧云欲合带红霞,知是秦人洞里花。——出自周必大《以红碧二色桃花送务观》
18、对花剧饮百不问,此身如视秦人舑。——出自李弥逊《子美士曹送示梅花似表弟有诗因次其韵》
19、莫信秦人五大夫,一生清苦不敷腴。——出自杨万里《道旁雨中松》
20、神仙一去几千年,自遣秦人不得还。——出自范仲淹《风水洞》
21、一从太尉房公赏,遂使秦人传至今。——出自唐·皎然《戛铜碗为龙吟歌》
22、诗人说尽山中佳,一原春色秦人家。——出自释慧空《与郛郎作骨董羹四首》
23、山中老子一间屋,屋后秦人五大夫。——出自方岳《牛庵后古松五株》
24、仙隐老寻双橘柚,避秦人爱小桃源。——出自孙锐《避虏入洞庭》
25、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出自唐·柳中庸《听筝》
26、从来汉粟劳飞挽,当使秦人自战耕。——出自欧阳修《送沈待制陕西都运》
27、再游巫峡知何日,总是秦人说向谁。——出自唐·白居易《寄题忠州小楼桃花》
28、山前邂逅武陵客,水际彷佛秦人逃。——出自北宋·王安石《移桃花示俞秀老》
29、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出自唐·杨凭《千叶桃花》
30、悠悠烟景两边意,蜀客秦人各断肠。——出自唐·欧阳詹《题秦岭》
31、至今长乐坡前水,不啻秦人怨陇头。——出自唐·胡宿《古别》
32、吾庐已是桃源境,不为秦人更问津。——出自南宋·陆游《自咏》
33、云昔秦人有天下,鏖虞六国愚黔黎。——出自甘同叔《题昌山圣姥庙》
34、惆怅秦人虚用意,几年辛苦得山东。——出自司马光《秦入》
35、遇风尽是同舟客,肯把秦人视越人。——出自王同祖《秋日金陵制幕书事》
36、武陵渔子入花源,但见秦人不得仙。——出自秦观《次韵参寥三首》
37、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出自唐·包融《武陵桃源送人》
38、心送秦人趋凤阙,月随阳雁极烟霄。——出自唐·清江《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
39、鄱阳女子年十五,家本秦人今在楚。——出自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
40、想是齐秦人共语,不知胡羯自南来。——出自陈普《咏史下·刘裕》
41、闻说秦人遗中在,更寻渔父问桃花。——出自徐瑞《送表弟王复翁赴武陵教论》
42、吴侬倾家助经始,尺土不借秦人簁。——出自北宋·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三首》
43、岂无老子知津意,尚有秦人逐客情。——出自释宝昙《泊通明堰》
44、闭门便造桃源境,不必秦人始是仙。——出自南宋·陆游《幽居》
45、更深尚有通樵处,或是秦人未可知。——出自唐·皮日休《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
46、传闻楚俗尤凋瘵,勿以秦人视瘠肥。——出自楼钥《送胡巨济宰湘潭》
47、夜来月满群山阁,知在秦人第几峰。——出自陶弼《寄桃源管明菩》
48、门前白鹿将亡过,定是避秦人引来。——出自宋无《游三茅华阳诸洞》
49、殷勤重与秦人别,莫使桃花闭洞门。——出自唐·曹唐《题武陵洞五首》
50、辟秦人去几千年,介石于今尚块然。——出自洪彦华《澹岩游五首》
51、愁看野马随官骑,笑取秦人带客旗。——出自唐·韩翃《送巴州杨使君》
52、桃花已满秦人洞,杏树犹存董奉祠。——出自梅尧臣《依韵和吴正仲屯田重台梅花诗》
53、自従周衰更七国,竟使秦人有九有。——出自宋·苏轼《石鼓》
54、儿童共指深衣笑,问是秦人是晋人。——出自赵庚夫《心宇》
55、海图拆补儿女衣,轻衫笑指秦人溪。——出自宋·萧立之《送人之常德》
56、相如间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出自蔡襄《徐虞部以龙尾石砚邀予第品仍授来使持还书府》
57、歌缘郢客高难和,璧是秦人误指瑕。——出自宋祁《同年王圣源南都讲授》
58、云笈偶寻高士传,桃川又访秦人迹。——出自宋·吕胜己《满江红》
59、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出自唐·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60、可怜千载相传授,只为秦人煨炉余。——出自丘葵《自知》
61、悲哉秦人真虎狼,欺侮六国囚侯王。——出自南宋·陆游《石首县雨中系舟戏作短歌》
62、貔貅万屯移蜀塞,胡人喜躶秦人泣。——出自王灼《次韵李士举丈感春》
63、一水东流浮落花,隔云应有秦人住。——出自邓柞《题白莲院》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