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958年炮击金门:这一战整整吹嘘了40年

1958年炮击金门:这一战整整吹嘘了40年

来源:化拓教育网

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1958年炮击金门:这一战整整吹嘘了40年”。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叶飞将军说:“我 1949 年未能打下金门,不可原谅。但留着金门后来也有用场。否则,1958 年不就少了一台大戏唱嘛!”

我们先说一说1949年惨烈的一战。

1949年10月25日,三个团九千将士依次登船。第一幕厦门已经落幕,金门是第二幕,最后一幕是。

动员口号是:打好全中国的最后两仗!

所有人都知道,这将是一场硬仗,有人会回不来。但无人会想到,竟是所有人都回不来。

三年间,双方交手不下千万次,其中不乏险仗、恶仗、吃亏仗、倒霉仗、血流成河尸骨成山的仗,但还从未有过团级以上建制单位被“”全部吃下的记录。

金门,一下子被全歼了三个团,怎不叫人瞠目结舌!

金门古宁头,七里长滩,攻方气势如虹,三小时内横扫三分之一个金门。

守方方寸已乱,叫喊着作弃岛登船的准备。就在双方最吃紧较劲的关头,胡琏到了。早已确定好的十二兵团与二十二兵团调防,一个还未走,另一个已经到了。守方骤增两万兵,开始凶猛反扑。

攻方攻势受挫,这才想到了船。

这时敌方的坦克乘虚而入,平坦的海滩是坦克最好的战场;重机、坦克炮对着一滩搁浅的帆船开火。

援兵就在对岸,四个主力团一万二千人早已整装待发。但是,没有一条船。

三天后,金门岛上声沉寂。偶尔,会传来一两声零星的响,那是不肯投降的战士仍在战斗。

硝烟淡去,一面青天白日旗招摇飘扬。

这一边,千军万马同声恸哭,一片声震荡寰宇。为那九千英灵送行致哀。

于是,金、厦开始了漫长的对抗。

“古宁头大捷”,整整吹嘘了四十年。

时间来到1958 年,轮到和蒋介石登场了。

1958年8月23日,福建前线万炮齐轰,举世震动,盘踞的金门岛立刻笼罩在火光硝烟之中。

短短 天,潇潇洒洒把 45万发炮弹从厦门甩到了金门,蒋介石则咬紧牙关把 12 万发炮弹从金门打到了厦门。

炮击金门,是围绕问题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重大决策,是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

斗争的形式是“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斗争的结果既支援了中东人民的民族斗争,又对争取当局,发展海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炮击金门的发生,包含着极其复杂的 历史 原因和现实问题。

从 历史 原因看,1950 年,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同时,美国以武力侵占,使得中国的内政问题严重复杂化。

1954 年,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后,中国及时把问题提到全世界人民面前,要求美国从撤军。

在中国的努力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压力下,1955 年 8月美国不得不同意用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由于美方缺乏诚意,1957 年底谈判中断。

因此,党和一直寻找机会使问题重新引起国内外关注,以期获得解决。

从现实原因看,1958 年发生的中东事件是这场斗争的重要导火线。

这里我们简单讲讲中东事件。

1958 年 5 月 8 日,黎巴嫩声一片,声势浩大的武装将夏蒙总统打得晕头转向。

7 月 14 日凌晨,一群伊拉克年轻军官冲进巴格达王宫,抓住国王费萨尔、首相赛义德、王储伊拉,扼要宣布了他们出家利益的罪行,然后杀死了他们。

军官中有一留着典型的小胡子的中尉,就是萨达姆。然后宣布建立伊拉克共和国、退出“巴格达条约”。

美国在波斯湾的战略防线上出现了缺口,亲西方的夏蒙摇摇欲坠、哈希姆王朝寿终正寝。

阿拉伯各国的民族主义者受到极大鼓舞,军事政变或平民随时都可能爆发。

艾森豪威尔几乎在得到消息的同时就作出了立即干涉中东局势的决定,英国紧随其后。

理由是:“保护黎巴嫩主权,保护美国、英国侨民”,“应黎巴嫩、约旦请求,防止主义”。

在这个星球上,大概只有美国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开到任何一个地方去,并且总会有一百条理由。

7 月 15 日,一千五百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登陆黎巴嫩。

几天后,在美国海军第六舰队七十二艘舰艇及二百余架舰载飞机的支援下,这支扩大

至一万五千人,他们轻而易举了武装的抵抗,控制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及国际机场、火车站和海港区。

英国行动稍迟,17日在约旦空降了三个营和一个伞兵大队,在伊拉克东南的巴林岛增派了一个营,另外以堡垒号航空母舰和三艘驱逐舰、若干潜水艇组成的特混舰队,运载一个步兵旅和一个营驶往亚丁湾,完成了从北面攻击伊拉克的准备。

在美国和英国的鼎力相助之下,亲西方的黎巴嫩总统和约旦国王侯赛因化险为夷,稍稍站住脚跟。松动的西方中东防线得到加固。

和决心利用这个时机重新提出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问题同支持中东人民反美斗争的国际战略意图紧密结合起来,使两个地区的斗争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为后盾。

8 月 17 日,在北戴河召开的会议上,作出了炮击金门的最后决定。

18 日,致信彭德怀,亲自部署炮击金门。信中写到:“准备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的信中包含了决定打金门而不打的极重要的策略思想,反映出中国党处理中美蒋三角关系的正确方针。

1949 年,蒋介石逃离后,占据的地区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金门和马祖等沿海岛屿,一部分是岛和澎湖列岛。

1956 年艾森豪威尔同蒋介石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使美国在和海峡的军事存在“合法化”。

当时,驻有美国,并受到“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保护,如果打,会为美国参战提供口实,也会引起一些中立国的不安与误解。

而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则不同,那里没有美国驻军,也不受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制约,炮击金门可以不和美国人直接交锋。如果美国出面干涉,只会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侵略立场,使其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由于执行了炮击金门的决策,使中国围绕问题同美国的斗争在政治上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8 月 22 日,联合国紧急会议讨论通过阿拉伯各国要求美国从中东撤军的提案。

第二天,8 月 23 日,下令对金门展开大规模炮击。

这个时机选得恰到好处,因为要求美国从中东撤军的提案通过后,中东局势将缓和下来,这样国际关注的焦点就会转到地区,有助于中国人民的斗争。

从 8 月 23 日至 9 月 4 日将近两周的时间,前线执行炮击金门的决策,取得预想的成效。

金门炮响后,美国表现得十分恐慌,立即从地中海、旧金山、日本、菲律宾等地调舰队和飞机集结于海峡,准备协防金门、马祖。

向金门开炮的第四天,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发表谈话,重申美国将不放弃它已经承担的以武力阻止的“责任”,并授权国务卿杜勒斯于 9 月 4 日发表声明,公开威胁要把美国在海峡地区的侵略范围扩大到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

这时期不同于朝鲜战争时期,在世界范围内,除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外,几乎都不赞成美国的作法。而美国国内也同样是反战情绪日益高涨。

苏联虽然不赞成中国在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但在得到方面关于不拉苏联“下水”的承诺后,公开表示: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就是对苏联的侵犯,苏联不会“无动于衷”、“袖手旁观”。苏联的态度也对美国的行动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接第二篇文章哦

这里是小应话说 历史 ,如有不足,诚邀读者评论予以补充。

如有错误也请及时指出,同时希望得到大家的点赞转发支持,在此谢谢各位读者。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