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银的造句有:要想拥有干净的手提包无菌的包包提手,那么包银的可以轻松挂在任何桌子上的小钩子可以让你时髦地把手提包挂在空中并且于你的视线范围之内。只缴这一小包银两时,却见顾锦城点验已毕,道三百两黄金倒是分毫不少。
包银的造句有:只缴这一小包银两时,却见顾锦城点验已毕,道三百两黄金倒是分毫不少。按照惠及“三农”的经营理念,炕塄农信社把身子俯下去,把脚步迈进家,大力开展“背包银行”活动。 拼音是:bāo yín。 注音是:ㄅㄠ一ㄣˊ。 结构是:包(半包围结构)银(左右结构)。
包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包银bāoyín。(1)旧指戏班按合同付给演员的工薪。
二、引证解释
⒈元代对汉民户所征收的赋税项目之一。引《元典章·圣政二·均赋役》:“爰自包银之法行,积弊到今,民力愈困。”《元史·食货志一》:“科差之名有二:曰丝科,曰包银……包银之法宪宗乙卯年始定之。初汉民科纳包银六两。”《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除江淮创科包银。”⒉旧时戏班班主或戏院经理人根据合同按期付给演员或戏班的定额酬金。引洪深《歌女红牡丹·电影故事》:“馈以包银所得,作狱中用度。”
三、国语词典
旧时戏院按时付给剧团或主要演员约定的酬劳。也作「包金」。词语翻译英语contractedpayment(esp.actors'salaryinformertimes)法语paiementcontracté
四、网络解释
包银包银亦称“包垛银”。中国元代征收的一种科差。蒙古太宗时源于真定路(今河北境内),后逐渐在中原各地推广。初规定中原汉民户纳银6两,至蒙占宪宗五年(1255年)减为4两,其中,2两征银,2两折收物品。后世祖时统改征银为征钞。包银制在江南推广,系在元世祖平定江南后;对散民郡县回族户包银的征收(户2两),系在仁宗延佑七年(1320年)四月始。
关于包银的诗句
关于包银的成语
银屏金屋 大包大揽 土包子 银钩虿尾 兼包并容 银山铁壁 屙金溺银 兼容并包 银海生花 大度包容
关于包银的词语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