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擦星星的人 第六章 虚荣和安逸害人不浅

来源:化拓教育网

波普说,每一个人的虚荣是和他的愚蠢程度相等的,大概是虚荣的人把时间和精力大都用在别人所谓的名誉和声望上,追求华而不实的外在,或者沉沦于自我陶醉的幻想中,而很多悲剧故事,似乎都是离不开虚荣的影子。

S项目在长沙,是公司的一个老客户,客户明确提出,希望派一位有名企背景的项目经理,以提升项目知名度和质量。公司通过各种关系,辗转物色到一位德勤+辉瑞背景的大咖—吴老师。

吴老师从相貌到气质,和林晓见到的项目经理都不一样,外企果然对人的形象要求比较高,自然选出的都是才貌双全的精英。公司派何毅、文婧和林晓一起参与S项目。林晓满心欢喜,第一次接触背景这么牛的项目经理,肯定能涨不少见识,而且项目在外地,林晓像被放出囚笼的小鸟,呼吸到来自异地的空气,一下感觉自由了。

项目启动会上,高老师着重强调了吴老师可圈可点的外企资历,客户点头表示满意和期待,林晓感觉到,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咨询服务,更需要的是至少和他们公司知名度一样的项目经理,只有这样,才配得上他们高额的咨询费用,才算得上体面。

吴老师定居长沙,启动会当天还特意把高配奔驰开到客户公司,以证明如果履历不足以彰显自己成功人士的骄傲,豪车也可以。大家在一片欢声笑语和点头称赞中满意离场。

3月长沙的天气微冷,但绿植红花繁茂,偶尔的酥雨细风,林晓一下子喜欢上这个美丽的城市。项目组住在客户自营的五星级酒店,一日三餐由客户安排,如果项目组外出就餐,有比较高的餐饮报销标准,公司专门派了车,用于项目组往返公司和酒店之间。后勤的负责人老张是和老板一起创业的老员工,做事周到有分寸,估计是公司最八面玲珑和能体察圣意的人,文婧负责和老张对接日常安排和报销等事宜。

由于吴老师在外企咨询公司的习惯,为了让大家吃的更舒心,提出在酒店点餐及送餐的要求,客户一一应允下。一切安排妥当,大家信心满满,摩拳擦掌,期待一场酣畅淋漓的胜仗来举杯同庆。

由于没具体工作安排,何毅来到林晓房间闲聊,何毅是公司新招的高级咨询顾问,比林晓大三岁,林晓对他没有一点陌生感,好像相识已久。他成熟不失幽默,带点痞气,偶尔调皮又无赖,虽然有点黑,但是仔细看,还是挺可爱的。俩人聊天没主题也没重点,从吴老师的脾气秉性、客户老板的风格,到长沙的美食臭豆腐,著名景点岳麓书院,还有何毅其他项目上的趣闻经历,林晓觉得何毅的专业能力很强,而且经验丰富,加上吴老师做项目经理,自己在这个项目上可以往后靠靠,不用顶那么大压力,顺便好好享受下外地项目的福利,美食和美景。

第二天,吴老师开车带项目组去公司,车停的一刹那,风风火火的文婧开门就打算下去,“等一会儿,车还没停好呢!”吴老师冷不丁的一吼,吓了文婧一跳,大家面面相觑,林晓暗想,也许特别优秀的人都不是特别好相与的吧。

上午安排和部门负责人沟通岗位价值评估的细节,研发部门的负责人出于职业习惯,对评估工具科学性提出质疑,吴老师可能从来没受到过这样的质疑,“这是全球500强公司都用过的工具,经过实践检验的,应该比你们研发那些从来没试用的产品更具科学性。”

研发负责人显然被激怒,“我们的研发是基于物理原理基础上的科学,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管理工具顶多是个数据模型,能算得上科学吗?”

吴老师直接站起来,指着研发负责人,“你连基本的管理常识都没有,需要去人力资源部好好培训下。”

研发负责人起身气呼呼的走了。林晓吓坏了,因为她经历的项目基本没有和客户吵过架,客情关系的维护甚至比项目本身还重要,吴老师倒是一点没在意,坐下喝了杯咖啡,继续和其他部门沟通。

中午的时候,文婧看到研发的负责人去找人力资源总监陆总沟通,大概去告状了吧,果不其然,下午刚上班,吴老师就被陆总叫到办公室,说公司总监级别的高管,基本都是跟了老板十几年的老员工,哪个都得罪不起,自己平时说话都是陪着笑脸的,希望吴老师能注意下,研发负责人哭哭啼啼的来找她,弄的在公司内影响很不好。吴老师回来后,一脸满不在乎的表情,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林晓隐隐觉得事情不妙。

回酒店路上,吴老师一路飙车,左赶右超,晃的林晓险些吐车上,好在酒店离公司不远,车刚停,林晓立马拉动车门想下车,“等会!你怎么和文婧一个毛病,车没停稳呢,着什么急!”林晓愣了一下,没作声。

晚上林晓本来不想吃饭了,吴老师自己叫了一份牛排加披萨,吩咐酒店送到他房间,又补充一句,其他人也一人一份吧。林晓看了下菜单,牛排208,披萨68,虽然是客户自营,但是这也远远超过了餐饮报销的标准,之前客户安排的是酒店自助晚餐,98元/位,如果项目组外出用餐每人60元标准。吴老师不想闹哄哄的和一堆人吃饭,从来没去吃过自助。林晓想提醒下吴老师这样可能不太妥,但是看他白天气势汹汹的态度,也不敢说什么。

林晓私下问何毅的意见,何毅说,“这样做是不太妥,先看看客户反应吧,如果客户有意见会提的,有机会我也提醒下吴老师。”

项目进展还算顺利,可能从技术角度,对于吴老师而言,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项目,加上孙晓勇很积极主动的承担了很多工作,所以他基本没怎么费劲,就安排项目组就把第一阶段成果按照节点完成了,而且轻描淡写的推掉了客户提出的额外的要求。吴老师有些冷淡和高傲,对人际也不太敏感,和项目组交流不多,也许只是一次合作,他也不想去带新人,对客户也没有感情,只是就事论事,公事公办。然而,客户对项目的评价,并不简单是交付的成果那么简单,过程中是否真诚站在客户角度为公司着想,客户体验很重要,当然人品的考验也在其中。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有天晚上林晓刚要睡觉,收到文婧发来的信息,说吴老师晚上自己开车不知道去兜风还是回家,车坏在半路上,他让文婧给后勤的老张打电话,找个人把车弄去修理,客户在修车的时候,发现车有超速的罚单,需要吴老师自己去交罚款。吴老师交完罚款把单子递给文婧,让文婧拿去公司报销。

林晓想,这个人真是trouble-maker,任性自私又小气,和他的外表严重不匹配,真怀疑他光鲜的履历是不是真的,或者他是仗着光鲜的履历才如此肆无忌惮吧。

吴老师嫌客户餐厅的饭吃腻了,天天带项目组出去找餐馆吃,每次下馆子都是林晓最头疼的时候,吴老师吃饭挑剔,动不动就和服务员吵架闹脾气,长沙不比北上广等城市,服务意识和水平本来也不高,他总能挑出人家没及时倒水,上菜慢,餐具不卫生等毛病,最严重的一次是他嫌一个菜做的难吃,非要免单,因为是用餐高峰,大堂经理怕影响生意,就陪着笑脸答应了。

吴老师自豪的跟他们说,“看,我们对他们要求高是帮助他们提升,你不争取,哪来的免单。”

林晓记住了他们去的每一家餐厅,凡是跟餐厅有过节的,她都坚决不再去,她担心吃的菜中,有某个得罪过的服务员吐的口水。

这段时间是林晓食宿待遇最好、工作压力最小的时光,同时也是对项目之外的事情提心吊胆和操心最多的时光,似乎隔段时间都有如同地雷爆炸一般的事情震惊她的神经。林晓终于忍不住,私下悄悄和高老师说了项目上的一些情况,她实在担心这样下去,客户关系弄僵,项目彻底毁了。高老师很重视,坚持要参加第一个阶段的项目汇报。

陆总见到高老师像抓住了救星,整整谈了一上午,“吴老师很专业,但是做事的方式可能不太符合公司文化,铺张浪费,不爱惜公司财物,我们民营企业赚每一分钱都很辛苦,而且他不太尊重公司员工,尤其还是高管。后勤的老张都说了,还是觉得高老师好,人儒雅又谦卑,很少给人添麻烦,做事真诚又靠谱,吴老师是把他能想到的麻烦都惹一个遍了。”陆总又若有所思的补充,“其实我们也不是很在意名企背景,如果华而不实,对项目对公司都是伤害。她用几乎恳求的语气说,“高老师,还是您来接这个项目吧,我们还是信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