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渺小就在于世间万事万物的关系极为复杂,再聪明的人看待这个世界也如同盲人摸象,看不到全部,再明白人类智慧的局限性之后才能明白敬畏的意义,坚守底线往往是保护自己甚至子孙的法宝。
读魏晋南北朝的历史,那是一个乱世,杀人如麻,但每个政治人物都尽可能遵从一个底线,就是不杀皇帝,尤其是禅让皇位的皇帝,这有两个因素考虑,一方面是政治合法性的传承,还有一个就是这皇位今天不知道明天的,每个军阀都遵守这个底线,万一我的子孙后代输了,至少也能保住一条命。
所以曹丕篡汉,保住了汉献帝的命,司马炎篡晋也让刘禅、曹奂、孙皓都得了善终,哪怕统战角度看,这类傀儡皇帝不杀也是显得自己的度量,但司马家的后代自己打破了这一原则,八王之乱里晋惠帝突然死亡,相传是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既然如此,那就别怪后代有样学样。
到了刘欲篡晋的时候,刘裕指派王韶之缢杀晋安帝,立其弟司马德文为帝,即晋恭帝,再派人以棉被闷死晋恭帝,这时候底线已经被彻底打破,之前还能说是家族内部互相杀,到了刘欲篡那就变成。
杀前朝的皇帝有一万种理由,比如担心大臣以此旗帜反叛,如果是利益权衡的话,那杀皇帝和不杀皇帝到底哪种方法好,真是没法计算的,唯有共同体无条件的坚守底线才能迎来文明,南北朝时期皇帝都能随便杀,这就不难理解帝王那种疯狂的荒淫生活,那是没有任何原则的丛林,那今朝有酒今朝醉,唯有疯狂每一天。
到了当代共同体坚守底线依然无比重要,比如制定的法律不随意变更,印票子有严格的法定程序,哪怕外部环境有所变化,正确的原则依然要坚持,这才是真正的定心丸,否则心中永远焦虑,因为焦虑把一切看成是生意,必然降低底线追求短期利益,那竞争就沦为比差竞赛,看似强大的竞争力往往缺乏坚实的根基,你的行为模式不具有任何可预测性,那交易对方也会有所恐惧,最后就是什么生意都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