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Sketch的设计师们肯定发现了,刚刚发布的Sketch 49 版本新功能主打交互,看上去 Sketch 在UI设计界还是决定走出静态设计稿的“舒适区”,向原型交互的方向进发了。
Sketch 49很多Sketch用户跃跃欲试,墨墨姐也不例外。
接下来墨墨姐就从四个方面为 Sketch 49 和墨刀做个对比测评。
一 操作简易度
目前 Sketch 添加页面交互的操作是这样的(共计4步):
Sketch 49选定元素/添加热区——点击右侧面板中“prototyping”里的加号(此时自动产生链接条)——链接到另一个页面——设置页面交互效果
而如果用墨刀给Sketch设计稿做交互链接,目前添加交互的步骤是(共计3步):
墨刀用“链接区域”选定元素——拖拽链接线到另一个页面——选择手势和页面交互效果。
就“建立链接”和“删除链接”的操作,墨刀的“拖拽”和“剪刀”比起Sketch目前的“加号”和“垃圾桶”也更接近自然匹配原则,减少用户的认知消耗。
二 页面交互效果和手势
Sketch 目前的页面交互效果只有5种(包括无效果),而且没有手势设置。
而墨刀目前的页面转换效果有17种(包括无效果),而且还能设置效果的时长或比例;以及八种手势效果(包含定时器)。
墨刀如果选用“左菜单”/“右菜单”这类的页面转换效果,还能快捷地制作出“侧边菜单导航”。
墨刀三 预览和分享效果
Sketch 里的原型预览效果可以通过点击顶部工具栏的“preview”实现,预览效果如图:
目前Sketch并没有在预览模式上设置手机边框,当然你可以通过 Sketch Cloud 或者 Sketch Mirror 分享到手机上,在手机上的预览效果更好。
墨刀同样也是通过点击顶部工具栏的“运行”一键切换到预览模式,预览模式如图:
墨刀在设置处可以选择添加“真实设备边框”或者选择“无边框”。也就是说,可以在电脑端实现和手机端一样的阅览效果。
从分享功能上来说,Sketch 可以通过注册 Cloud 分享作品链接,墨刀也可以直接在预览模式下点击“分享”按钮获取分享链接或者二维码,墨刀稍微方便一些。
不过,从预览速度上,并且由于墨刀服务器在国内,浏览快速更顺畅。
四 评论和协作
Sketch 本身具备交互功能的优势在于,能和静态稿的设计一气呵成,毕竟再安装插件之类的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真实的设计场景中,设计不仅是一个设计师埋头设计的过程,也会频繁涉及到和团队其他成员如产品经理和技术人员的沟通。此时也需要一个团队协作工具,从 Sketch 那边顺畅地接过来。
所以墨刀能提供的不仅是交互,还有评论、设计师和开发交接等团队协作功能,比如建立团队项目、实时评论、标注、自动代码、切图等功能。
墨刀因此目前来看,在静态高保真设计稿的“后Sketch阶段”,墨刀依旧能提供更好的支持,无论是在交互原型、分享、或是团队协作层面。
同时,墨刀也及时更新了 Sketch 插件,确保与Sketch 49 无缝衔接,以获取更好的原型交互、演示和标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