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儿童的成长过程

2023-10-01 来源:化拓教育网

儿童生长发育过程分为六个阶段:

1. 新生儿期:出生后0-28天。

2. 婴儿期:28天-2岁。

3. 幼儿期:2-6岁。

4. 学龄前期:6-12岁。

5. 学龄期:12-18岁。

6. 青春期:18岁以后。

不同阶段的特征和年龄范围不同。婴儿期和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身高、体重会快速增加。其他阶段生长发育速度相对缓慢,但也是一个延续的过程,身高、体重逐渐增加,脏器功能逐渐完善,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小孩子各阶段的成长过程是什么?

儿童的成长包括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成长的儿童在各年龄阶段身心都有较大变化。儿童期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特点如下:

1、乳儿期(0-1岁):

(1)是指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的一段时期。是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最短的一个阶段。

(2)在这个阶段,婴儿不仅身体迅速长大,体重迅速增加,而且脑和神经系统也迅速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婴儿的心理也在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从吃奶过渡到断奶,学会了人类独特的饮食方式;从躺卧状态、不能自由行动发展到能够随意运用自己的双手去接触、摆弄物体和用两腿站立,并学习行走;

(3)从完全不懂语言、不会说话过渡到能运用语言进行最简单的交际等等。这一切都标志着婴儿从一个自然的、生物的个体向社会的实体迈出了第一步。他们在遗传的生物性的基础上形成着社会化的人性──社会性,逐渐适应着人类的社会生活。

2、婴儿期(1~3岁):

(1)孩子日长夜大,身体的各种器官、系统也逐渐发育成熟。第一年脑发育较快,脑重可达1000克,相当于脑重的75%。心理活动也有相应发展,如简单的语言发展,至3岁时词汇量可达成1000个左右;

(2)认知能力发展,3岁时能分辩基本颜色,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儿歌及简短故事;情绪和个性的发展,易哭易笑,喜怒无常,对母依恋,一旦分离,则出现焦虑哭闹。应将焦虑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感到舒适安全。婴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人格培养要从小抓起。

3、幼儿期(3~6岁):

(1)在幼儿期,个体的生理不断地发展变化,身高、体重在增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逐渐接近于,肌肉、骨骼越来越结实有力;更主要的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不断成熟和发展。六七岁时脑重量接近水平。

(2)言语发展很快,六岁时词汇量可达4000个;思维和想像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能重述故事内容,记住生字;情绪丰富,能意识到男女的不同。此期应注意个性的教育,其形成的性格倾向,对今后心理发展很有影响。

4、学龄期(6 ~12岁):

(1)此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水平。脑的形态已基本与相同,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

(2)应加强教育,使他们在学校、在家庭中打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这个时期发病率较前为低,但要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矫治慢性病灶,端正坐、立、行姿势,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注意情绪和行为变化,避免思想过度紧张。

(3)口头表达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增强;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听讲,但常不持久;能通过联想掌握课文;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个性和道德品质成长,能区别一般的是非善恶,作自我评价,心理个性趋向成熟。

5、青春期(12~16岁):

(1)身体发育加速,第二性征出现,性意识萌发,心理发育出现飞跃。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认识事物不单凭经验,而是应用理论指导;

(2)自我意识发展,要求受人尊重,既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支持,但又不愿受到父母的约束,做父母的应加强与子女的交流,正确引导,又不必管得太多,培养他们的性,促使人格的健全发展。

扩展资料:

青春期孩子父母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1、父母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认识逆反期现象,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学习有关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2、父母要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客观现实

逆反期是大多数儿童都要经历的现实,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也不能被动应付。要事先做好思想准备,提前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使关系和谐,做能够平等沟通的朋友,为下一步打下良好基础。

3、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

(1)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使他们产生感,这是心理上、自我意识中的感。现实中,他们仍然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并未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对自我的认识超前。而父母只把他们视为尚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未能认识到“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着的“现实”。

(2)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对儿童的认识滞后。一个超前,一个滞后,这种认识上的差距就成为双方矛盾的焦点。

4、父母必须正视少年儿童自主的需求

(1)正视儿童心理上的“自主”、“社会地位平等”、“人格受到尊重”的需求,是处理好亲子矛盾的关键。为此,父母需进一步端正儿童观和教育观。儿童本身是积极主动的发展者、学习者、前进者,不能视他们为被动的受教育者或被塑造的对象。

(2)对他们的教育应遵循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原则,正视、重视孩子们成长中的需要,理解他们,尽心尽责地完成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母亲和父亲的责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婴儿期

百度百科-幼儿期

百度百科-学龄期

百度百科-青春发育期

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是什么?

婴儿期、幼儿期、幼年、童年、少年、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婴儿期指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的一段时期。是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最短的一个阶段。

幼儿期,不同的划分标准,划分的年龄段略有偏差。临床医学领域根据生理学的特征,一般将1~3岁定义为幼儿期,也有观点将3~6岁划分为幼儿期。

幼年是指1周岁~6周岁之间的年龄。

相关介绍:

童年期的年龄阶段为6、7岁~12、13岁之间。这个时候的儿童就已经开始学校的生活,属于小学的阶段。是儿童超越家庭范围的社会化起始阶段,是儿童因活动、角色以及他人评价的多样化而引起的对自发形象反尽的开始时期,也称为整体性的自我意识的盟生时期。

少年古指青年男子。现指10周岁到18周岁上下的未成年人。

青少年是儿童转变角色的过渡时期,青少年分为14-17岁和18-25岁两个阶段,14-17岁为中学时期,18-25岁为大学时期。

青年(youth)为15~24岁。

60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

40岁-55岁作为中年阶段。

孩子的成长历程

孩子的成长历程范文

孩子的成长历程范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人生,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也不同。每个人的成长的环境也不同。那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孩子的成长历程范文。希望你们会喜欢,快来看看吧!

孩子的成长历程1

每个人都有个小闹钟,我也不例外啊,我的小闹钟很漂亮,刚买来时,我可喜欢它了,每天捧着它,爱不释手,可是,小闹钟可成了我的烦恼……每天晚上,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准备好好的休息休息,舒舒服服地睡一觉,可是那个我床头的小闹钟正在工作。“滴答滴答滴答……”“好烦哦!”我抓抓耳朵,用被子捂住头,继续睡。

“滴答滴答滴答……”那声音还一直回响在我耳边回响不停,我翻来覆去,辗转反侧,一边慢慢静下心来,可是老是睡不着觉,我强忍着那烦人的声音,好不容易进入了梦乡,我正在做一个好梦呢!这是,那刺耳的铃声响了起来:“叮零零叮零零”好像再说:“大懒虫,大懒虫!起床拉,再不起就迟到拉!”我正在做的美梦被打断了,我不得不从这温暖舒服的被窝里爬出来,面对寒冷的外面。

我很不情愿,决定再睡一会儿,可是,那闹钟不依不饶,好像非要把我拉出被窝不可。我只好磨磨蹭蹭的坐起来,揉揉惺忪的眼睛,很不情愿地爬出被窝,穿上衣服。这时候,闹钟停下了,我望望它,它好像高傲地抬起头:“怎么样,一定要早睡早起,我可不能让你睡懒觉!”我气呼呼地望望闹钟,打了个长长地哈欠,自言自语:“昨晚又没睡好,今早这么早起,还让人休息吗,困死啦!”我每天都是这样被小闹钟“折磨”了很久。这个小闹钟成了我的烦恼,困扰着我。

孩子的成长历程2

窗外,茂密的枝叶把阳光裁剪成一块块碎片铺洒在地面。照亮家门口那棵梧桐树,发出圣洁的光芒。

童年——音乐

小时候我是一个很爱音乐的人,爱得排山倒海。每到夜深人静时,便会放一盒磁带。喜欢竹笛深远幽静的绵长声,像是一个满心愁事的清代词人的浅吟清唱。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那时本年幼,却总会被幽静的音乐渲染得多愁善感,在那音乐中被温暖的沙发包围着。在幽静中,清清楚楚地知道窗外凄凉的风仍然漂泊着,空中的白云镶嵌着月光如水的银边。一切都那么美好,没有烦恼,没有忧愁,一切都像是水中的幻觉般阳光明媚。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这样美好的夜晚越来越少。寂寞、苍凉和一点点呼之欲出的压抑。这时,总以一种抗拒的姿态坐在客厅墙角的沙发中,倔强而又暴躁。这时的音乐总给人一股春末夏初的味道,它的声音使我能敏锐地察觉到空气中大把的湿润。一睁眼,一把泪,却又不是难过的。那样的声音总会激起一股穿堂而过黑色的风,边吹边盛开出一朵朵黑色的温柔,灼灼的火光灼伤了我紧缩的瞳仁。时而热血沸腾,时而全身僵硬,怎么都无所谓了,没有人靠近就行了。音乐就是一针镇痛剂吧,对我而言,它如同可以容纳百川的山洞般,无论多大的烦恼它都能包容。当然我也曾在音乐中自由飞翔,是那种无拘无束的,飞过太阳飞过月亮,飞过沧海桑田四季春秋。这样我就会很快乐很快乐,因为它把烦恼都吹跑了。

少年——阅读

阅读是我维持最佳状态的绝佳武器,像是在午夜飞翔的`飞行器。黑色的风从翅膀旁划过,十分兴奋。每读一本书,便领悟到一个新的概念,有时会因一本书伤心沉默很久,有时却又会突然变得安静恬淡。它就像我体内的一枚定时般,随时可能因小火苗而引爆。那些文学书籍的文字像是一株被洗涤了千百次的阳光不急不缓地流进我身体中的脉络,疏通了一个个堵塞的管道,而一个个共鸣可以毫无障碍地蔓延。迪兰托马斯,我最喜欢的英国诗人,他精练的语言像是一大把幽清的灵魂将我缠住,瞬间打动我。文字,文字,带我走过了太多泱泱四季和太多悲悲戚戚。

“胳驼的头流水的酒,下雪的城市空荡的楼……向着风走,向着云走”。

春夜的花,在悄悄张开花瓣;幼稚的心灵,在慢慢走向成熟。雨夜里,微风中,成长的足迹在时间的推移中挤压出一个又一个沉重的脚步

儿童成长会经历哪些阶段?一文说清

从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来看,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出生到2岁,也叫快速生长期。出生后的前三个月是人体生长最快的时期。第二阶段从2岁开始到青春期,也叫稳定生长期。在此期间,生长速度相当稳定,每年有45厘米的高度。第三阶段是青春期,通常持续4~5年。女孩青春期11岁左右,以每年5~7厘米的速度快速增长。而男孩的青春期大约是13岁,以每年79厘米的速度增长。上述三个阶段的身高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内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素、性激素等。

儿童期是生长发育快速变化的时期,各种组织器官逐渐成熟,功能趋于完善,虽然不同年龄的孩子各有特点。然而,这两个时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它们彼此密切相关。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儿童期通常分为七个阶段:1)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胎儿娩出。正常妊娠约40周(40.2周),可分为胚胎期、胚胎期和胎儿期三个阶段。2)新生儿期。从胎儿分娩结扎到出生后28天是新生儿期。

婴儿期是孩子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4)幼儿期:幼儿期是从一岁到三岁。在此期间,儿童的语言、思维以及对人和事的反应能力都有所增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较差,因此要注意防止意外伤害。5)学龄前:学龄前是从3岁(4岁)到小学((6-7岁))。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身体发育变慢,但求知欲强,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6)学龄:从小学(6-7岁)到青春期(女生12岁,男生13岁)称为学龄,相当于小学阶段。

7)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发展阶段。女生从11-12岁到17-18岁,男生从13-15岁到19-21岁都叫青春期(相当于中学年龄)。然而,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有时是2-4岁。一般女生比男生早2年左右。从以上几点,你是不是已经知道从哪些方面去理解孩子的成长教育,更知道他在每个时期都能教育好、培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