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鹏华精选成长

2023-09-29 来源:化拓教育网

鹏华精选成长一般指鹏华精选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鹏华精选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是鹏华基金发行的一个混合型的基金理财产品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鹏华精选成长混合可以买吗

可以买,

基金全名是鹏华精选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鹏华精选成长混合,该基金成立于2009年9月9日,基金类型属于混合型,运作方式为开放式,判断为激进混合型,基金由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托管,交由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基金经理是朱睿。

朱睿更关注景气度和周期变化,存在押错周期导致基金净值回调的风险,而且朱睿的能力圈主要集中在以化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强周期行业,未来基金的行业集中度可能有所提升。不过从2021四季度开始,整个a股震荡明显,很多基金下跌严重,而鹏华基金去年四季度的同类排名却很优

“一拖多”遭遇业绩翻车后,多位基金经理选择“减负”

“明明精力有限,在行情鼎盛、基民认购热情正处于顶点时,受制于公司和渠道的压力,自己却不得不发新产品。”一位百亿基金经理曾这样对第一财经抱怨道。

但这种因基金经理“明星效应”而造成的“基金产品一拖多”现象正在逐渐好转。包括信达澳亚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前海开源明星基金经理曲扬、鹏华基金“国民基金经理”王宗合,2023年以来均开始主动减少在管基金产品数量。

就过往业绩而言,不少“一拖多”明星基金经理在过去几年持续遭遇业绩翻车,“瘦身”后的他们会迎来反转吗?

明星基金经理纷纷“减负”

2月11日,鹏华基金发布公告称,王宗合于2月11日离任鹏华精选回报三年定开混合、鹏华中国50混合的基金经理。这两只基金产品将由2022年9月23日增聘的基金经理王云鹏单独管理,这也是王云鹏首度单独管理基金。

2月4日,王宗合卸任鹏华优质回报两年定开、鹏华成长价值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Wind数据显示,王宗合一周内离任的4只基金产品累计规模超过30亿元。截至2月11日,王宗合在管基金数量减少至6只(A、C份额合并计算),最新规模为168.78亿元。

同样“瘦身”的还有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2月3日,信达澳亚基金发布旗下基金信澳先进智造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冯明远因内部调整,卸任该产品基金经理,由齐兴方独自管理。以2022年末规模计算,此次卸任后,冯明远在管公募产品规模回落至256.68亿元。

1月13日,信达澳亚基金发布公告称,因内部调整,冯明远自1月13日起不再担任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的基金经理。

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成立于2020年10月30日,最早由冯明远、李淑彦共同管理。2022年8月16日,该基金增聘基金经理朱然。冯明远离任后,该基金将由李淑彦、朱然共同管理。

前海开源明星基金经理曲扬同样也在“减负”。2月3日,前海开源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内部调整,曲扬不再担任前海开源医疗健康基金的基金经理,由此前共同管理者范洁单独担任基金经理。此次瘦身后,曲扬最新在管规模为261.62亿元,在管产品减少至8只。

“一拖多”基金经理业绩遭遇翻车

东高科技高级投资顾问揭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基金经理主动开始"瘦身",主要是想减少管理压力,"一拖多"的情况,会让基金经理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细化管理,导致了多只基金持仓趋于相同,而且多只基金往往涉及多种主题风格,即便基金经理的专业再全能,一个人也很难同时有足够的精力去研究这么多赛道。

2023年开始明星基金经理普遍开始“瘦身”,与市场反响和业绩表现是有着直接关联的,不乏“一拖多”的明星基金经理2022年业绩“翻车”,基民信任度降低,反倒使得管理规模缩水。

曲扬就是“一拖多”基金经理业绩不佳的最好案例。

被市场称为“全能选手”,所管基金主题风格多样。2022年曲扬的在管基金产品包括了人工智能赛道主题、医疗赛道主题、沪港深主题、以及没有强性主题的基金等。

业内人士分析道,即便曲扬再全能,他一人也很难同时有足够的精力去研究这么多赛道。从业绩层面来看,曲扬确实在2022年“翻了车”。通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末,曲扬管理的基金中,有9只基金(A/C份额单独计算)净值跌幅超过了30%,前海开源医疗健康净值跌幅更是高达38.39%。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主动权益类产品非常依赖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一拖多”容易造成基金经理精力分散顾此失彼,对基金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每位基金经理都有自己擅长的能力圈,很难对各个行业都进行全方位的覆盖和研究,这就导致旗下管理的多支基金的风格几乎相同,持仓结构相似。一旦遭遇极端行情,容易出现所有产品业绩同时下滑的情况。

随着明星基金经理不再一味追求规模,而是坚守自己的能力圈,提升投资业绩,坚持以保障投资人利益为首要目标,“一拖多”的现象就会逐渐自然瓦解。

姚旭升认为理论上一位基金经理专注管理1~2只产品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实际经营中明星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却普遍存在。主要原因还是行业人才资源稀缺,基金公司培养人才的速度跟不上新产品的发行速度,培养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和资源,还要有较长的时间进行经验积累。

“瘦身”同时还“老带新”

除了明星基金经理“瘦身”,2023年以来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明星基金经理所管基金开始增聘新人共同管理。

1月4日,兴证全球基金发布兴全合润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增聘叶峰为基金经理,与公司副总经理兼基金管理部投资总监谢治宇共同管理该基金。这也是谢治宇管理9年多时间之后,该基金首次增聘基金经理。

1月7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告,交银精选混合增聘张雪蓉为基金经理,与知名基金经理王崇共同管理该基金。公开资料显示,张雪蓉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任中金公司研究助理,2017至2020年任华泰证券研究员。2020年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曾任行业分析师。

1月15日,由李晓星、张萍共同管理的银华心诚基金增聘王璐为基金经理。1月26日,李晓星、倪明管理的银华丰享一年持有期混合增聘杜宇为基金经理,公开资料显示,王璐、杜宇都是2015~2017期间加入银华基金,从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做起,再逐步走向基金经理职务。

姚旭升对记者表示,“老带新”通过増聘新人和明星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不仅加快了公司内部培养人才的速度,还能为老基金经理降低规模压力,让他集中精力做好投研工作,提高投资能力。新人还能与现有基金经理能力圈形成互补,使投资风格更加多元化,更容易为投资者获取稳定的回报。

揭冲则认为,基金经理“减负”和老带新是有关联的。市场在不断变化和发展,20多年来的市场情况表明,每年都有新的基金经理成长起来,为投资者创造出良好的收益。因此,对基金公司来说,与其让明星基金经理“一拖多”,囿于精力不够管理好多只基金,甚至出现业绩下滑,引发市场负面效应,倒不如在给明星基金经理“减负”的同时,増聘新人和明星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给新基金经理充分的机会和空间。

离职传闻轮到冯明远,下一站传出三个版本,实情究竟如何

不止冯明远,其他作为基金公司“台柱子”级别的基金经理,也一样为传言所困。

财联社2月13日讯(记者 周晓雅) 基金行业永远不缺跳槽传闻,去年就已传闻的冯明远跳槽传闻,今天还是被搬上了台面。

近日,网传消息称,信达澳亚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即将离职,下一站或将加盟华南的另一家公募富荣基金。对此,信达澳亚基金明确表示,该传闻不是公司层面的消息也不属实,暂不回复;富荣基金方面则表示并不知情。

事实上,随着冯明远旗下产品自去年下半年频频出现增聘、卸任等基金经理变更事项,冯明远是否将离职、下一步去向等问题备受市场关注。除了前述的跳槽传言,有关冯明远去向说法五花八门,也有说法将去大型公募带领团队、公奔私等等。记者也并未在中基协官网查询到与其有关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消息。

不止冯明远,其他作为基金公司“台柱子”级别的基金经理,也一样为传言所困。截至目前,冯明远在管7只产品,年内两度卸任产品也是他引市场猜测的重要原因。截至去年底,产品合计规模为256.68亿元。

年内两度卸任产品引关注

有关于冯明远的离职传言已久。一种说法是前述的跳槽至富荣基金;另一种是去某大型公募带领团队,但并未谈拢;第三种说法则是“公奔私”转战私募行业。

不过,上述传言均未得到证实。记者在中基协官网,以“冯明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并未得到与他相关的私募管理人备案或是产品备案的信息。

业内对有关冯明远离职传言议论纷纷,或与其近期频繁卸任产品有关。2月3日,信达澳亚基金发布旗下基金信澳先进智造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冯明远因内部调整,卸任该产品基金经理,由齐兴方独自管理。

而在1月13日,冯明远还离任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基金经理一职,离任原因也是内部调整。更早之前,冯明远在去年下半年已经开始卸任产品。彼时,信澳精华灵活配置公告称,因内部调整,冯明远和齐兴方自2022年7月19日起不再担任该产品基金经理。

随后,曾是冯明远管理的信澳先进智造则是在去年11月14日增聘基金经理。同期出现增聘基金经理的,还有冯明远在管的信澳核心科技。

去年11月15日,信达澳亚基金公告称,徐聪则被增聘信澳核心科技基金经理,任职日期为11月14日。公开资料显示,徐聪在管理该产品之前,并无公募产品管理经验。截至目前,该产品仍由徐聪和冯明远共同管理。

整体来看,冯明远在管公募产品有7只,以2022年末规模计算,其规模回落至256.68亿元。作为信达澳亚基金的“顶梁柱”,冯明远的基金经理任职生涯也起源于信达澳亚。

浙江大学工学硕士毕业,冯明远曾任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研究员。2014年1月加入信达澳亚基金(更名前为信达澳银基金)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现任副总经理、联席投资总监,其中,基金经理的任职生涯已超6年。

以捕捉TMT投资机会著称,冯明远目前的基金经理任职回报高达301.22%。展望2023年,他认为,正位于长期牛市的起点,“随着疫情第一波高峰期的阶段性落幕,国内经济有望逐步复苏,整体市场环境有望出现好转。”具体到投资方向上,他仍然坚持自下而上的选股思路,在科技、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寻找投资机会,与优秀的企业共同成长和进步。

年内基金经理变更步伐加快

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已有104只基金发布与基金经理变更事项相关的公告,其中,51家基金公司旗下新聘基金经理,涉及人次为74人;另外还有26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出现卸任基金经理的情况,涉及人次28人。

其中,明星基金经理或绩优基金经理在管产品的人事变动频频出现。就在上周六,长城基金公告称,原基金经理何以广因个人原因卸任旗下的公募产品。同时,何以广已按规定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办理注销手续。

作为长城基金的自主培养人才,何以广已在长城基金任职长达12年,先后担任该公司的研究员、总经理助理、研究部总经理,在公司研究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此以外,曾任恒越基金总经理助理、投资副总监和权益投资部总监等多个职位,高楠也在今年年初宣布离任。另外,方正证券亦有两位基金经理在今年离任,为傅岳鹏和乔林建,广发基金李阳、西部利得基金周帅、广大保德信基金翟云飞、大成基金李林益、华商基金李双全等均在今年宣布离任。

除了离任以外,行业“减负”、“以老带新”的情况也并不罕见。比如,谢治宇在管的兴全合宜也在1月底宣布增聘基金经理。王宗合自今年年初以来卸任鹏华成长价值、鹏华优质回报两年定开、鹏华精选回报三年定期开放、鹏华中国50等4只产品。2月4日,前海开源医疗健康公告称,出于内部调整的原因,曲扬离任该产品的基金经理。

谢书英基金经理几岁

基金经理谢书英年龄不详学历硕士,中国国籍,经济学硕士,多年证券从业经验,具有基金从业资格。

曾任职于高盛高华证券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2009年4月加盟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部高级研究员。

2014年4月19日至2017年3月18日任鹏华金刚保本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5年6月10日至2021年12月11日任鹏华价值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的基金经理。2016年1月27日至2019年5月22日任鹏华文化传媒娱乐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6年9月20日至2018年9月20日任鹏华增瑞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7年7月29日至2021年12月11日任鹏华精选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18年9月20日至2021年12月11日任鹏华增瑞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

2019年4月3日至2021年12月18日任鹏华核心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

2020年11月18日至2021年12月11日任鹏华高质量增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2022年09月07日任兴证全球合瑞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