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成长规律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简述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和顺序都遵循一定规律进行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并非等速进行,具有阶段性。一般体格生长,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周岁后基本稳步成长,至青春期又迅速加快。
(1)生长发育是一连续过程,又有阶段性
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期不断进行,但不是等速进行的,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特点。所谓阶段性是指每个发育阶段都有鲜明的特点,而连续性则是指前后发育阶段间规律地交替衔接,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奠定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必然趋势。
(2)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儿童各器官、脏器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遵循一定的规律。发育最早的是神经系统,脑在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发育最晚的是生殖系统,淋巴系统在儿童期生长迅速,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降达水平;心、肝、肾、肌肉等系统的增长基本与体格生长相平行。
(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而下、由远而近、由粗糙到精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比如,孩子出生后运动发育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走,这是由上到下;先会挥动手臂,然后才会做手指的运动,这是由近而远。
先会抓东西,然后才会用拇指和食指捏取东西,这是由粗糙到精细;先会发单音,后是词组、句子,这是由简单到复杂;先会看、听、感觉事物,认识事物,再发展到有记忆、思维、分析和判断,这是由低级到高级。
(4)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特点
儿童生长发育有许多共性,但由于先天遗传以及先天、后天环境条件的差异,个体发育不可能一致,必然呈现高矮、胖瘦、强弱以及智力高低的不同。有些孩子是先会说话,后会走,有些孩子刚好相反,先会走,后会说;有些孩子生性活泼,好动,有些孩子则比较内向;有些孩子生来和别人好相处,有些孩子则比较难接近,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每个人生长的“轨道”不会完全相同。
因此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的正常范围,所谓的正常值不是绝对的,评价时必须考虑个体的不同影响因素,才能作出做正确的判断。
扩展资料:
生长是指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是质的改变。两者密切相关,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而发育成熟状况又反映在生长的量的变化。
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的成熟过程。生长和发育是儿童不同于的重要特点。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的量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生长和发育两者紧密相关,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生长的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器官、系统的成熟状况。
营养是保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儿童期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高于,这是因为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即生长发育与活动的需要,尤其是婴幼儿期生长发育最为迅速,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因此必须给以重视。
小儿从断奶后,就需要做到平衡膳食,尽量多吃各种食物,以保证对热能与营养素的需要以及保持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不致因营养素的缺乏造成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和乱吃零食非常重要。
另外除了使孩子保持良好的食欲外,还要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睡眠要充足,应该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这样就能有利于防止疾病,促进摄入的营养消化吸收而使儿童健康的成长。
微量元素硒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缺硒大国,72%的地区都是缺硒地区。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是绝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微量元素硒的需求也相对比较旺盛。一旦缺乏了微量元素硒,将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营养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充足和调配合理的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如营养不足则首先导致小儿体重不增甚至下降,最终也会影响身高的增长和身体其它各系统的功能,如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神经调节功能等。而且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
疾病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十分明显,急染常使体重不增或减轻,慢染则同时影响体重和身高的增长。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突出,常引起骨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对小儿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都会产生明显影响。
另外,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水源清洁等有利于小儿生长发育,反之则带来不利影响。合理的生活制度、护理、教养、锻炼等对小儿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榜样作用、良好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对小儿性格和品德的形成、情绪的稳定和神经精神的发育都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生长发育
4—6岁小儿身高增长的规律
小儿体格生长的另一指标为身高。4—6岁小儿身高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的增长一样,是一个相对稳速增长的阶段,每年约增长6—7厘米。但是在这一年龄阶段,身高的增长速度相对大于体重的增加速度(体重每年仅增加约2千克),所以从外表看来,小儿似乎不象过去那样胖乎乎的,而显得比较瘦长了些。 大约估计2—10岁小儿的身高,可以从下面的简单公式推算: 2—10岁小儿身高(厘米)=(实足年龄*7+70) 因此,家长如要知道4—6岁小儿的身高,不妨用以上的公式粗略地推算一下。4岁小儿的身高比刚出生的婴儿增加了2倍,比1岁时增加约30%。 身高有男女差别,4—6岁儿童,男孩顷女孩高出约1厘米。此外,身高也有个体差异,同一年龄的小儿,身高具有一定的正常范围(见表)。 身高除受营养、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外,更受遗传的影响。近年来身高也有着逐渐增高的趋势。我国于1975年和1985对6岁以下小儿身高的测量资料,结果表明,近10年各年龄儿童的身高约增加1—2厘米。所以,我国衡量儿童身高的参考值也根据每10年测查的结果进行修正,预计今后儿童的身高比目前的标准更有提高。 4—6岁小儿身高正常范围(10省城市儿童) 年龄(岁) 男(厘米) 女(厘米) 4 93、 6—109、0 93、 4—108、2 5 100、 0—115、9 99、 2—115、5 6 105、 9—124、7 105、 0—123、1
关于小儿身长增长规律?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高,平均约50cm。第一年内增长速度最快,大约增长25cm。第二年增长速度稍慢,大约增长10cm。2-12岁身高的估算公式:身高=7×年龄+75,单位为cm。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指的是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3岁以下儿童站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该采取仰卧位测量。3岁以后就可以采用站立位测量。身高与遗传、营养、运动等因素有关,所以存在个体差异,并不会完全按照估算公式来发展。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1、生长发育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曲线呈波浪式
人的一生有两次突增高峰,第一次是胎儿期,第二次是青春发育期。出生后,生长最快的是婴儿期,0-1岁身高增长25厘米,2-3岁增长10厘米,以后逐渐放缓,每年约增长5-7.5厘米。女孩比男孩早两年。青春发育中期,性器官发育,生长速度减慢,女孩17-18岁,男孩22岁身高基本停止生长。
2、生长轨迹现象和赶上生长
一旦因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延迟,离轨迹较远,只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克服不利因素后,患儿会表现为加速成长,恢复到正常轨迹,把这种现象叫“赶上成长”。
3、生长关键期
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都有生长关键期,比如脑细胞发育的关键期是在胎儿中后期和出生后6个月,若在此期发生严重的蛋白质营养不良,缺氧,产伤等就会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又如青春发育期是长身高的关键期,若出现阻碍生长的不利因素,都可导致骨细胞形成数量减少,若不能及时干预,随着骨骺和骨干的愈合,儿童少年的体格就无法实现其遗传潜力所赋予的水平。
扩展资料: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1、遗传因素。个体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种族、家族的遗传信息影响深远:如皮肤、头发的颜色、面型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迟早等;遗传性疾病无论是染色体畸变或代谢缺陷对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
2、环境因素。包括营养、生活环境、体育锻炼、疾病等。充足和调配合理的营养是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保证其健康生长极为重要的因素,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良好的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水源清洁等能促进少儿生长发;体育锻炼是促进生长发育和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疾病对少儿生长发育的阻扰作用十分明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孩子长得太快并非好事 生长发育要遵循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