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成长周期
青蛙的生长周期是一个半月左右。青蛙从卵到成年,差不多需要45-49天。卵在出生第一天会分裂,大多数可分裂为两半,也有的分裂为四半,第二天有会变为蝌蚪形状,第四天蝌蚪会从卵中钻出,脱离卵后会开始游动,采食。等到第二十天左右会长出浅色花纹,逐渐长出后腿、前腿,后期慢慢会变为青蛙。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青蛙生长周期是几个月 青蛙是两栖纲无尾目的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那青蛙生长周期是几个月?
最佳答案:
青蛙生长周期一般是5个月左右,需要经过蝌蚪期、期、幼蛙期和成蛙期四个阶段,不同品种会有一定差异。通常每年4-7月份进行繁殖,在水温在20-25℃时,通常经过3-4天就可孵化出来。
青蛙生长周期是几个月
青蛙的生长周期是一个半月,而且卵的发育速度非常快,只需要四天时间就可以孵化出蝌蚪,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主要用肺呼吸,皮肤光滑,背部分布有疣粒,通常栖息在河流、池塘或稻田里,到秋末时节便会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中进行冬眠。
青蛙的生长周期是多久
青蛙的生长周期为一个半月,青蛙虫出生的第一天,卵就开始,大部分卵会成两半,小部分成四半,而且卵的发育速度非常快,只需要四天时间蝌蚪就会从卵中钻出来。
青蛙的特点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卵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鳃进行呼吸,经过变异后常年青蛙主要用肺进行呼吸,皮肤光滑,背部分布有疣粒,舌头呈长椭圆形,后端大部分具有缺刻。
青蛙的生长习性
青蛙通常栖息在河流、池塘或稻田里,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捕获部分田螺、蜗牛、鱼虾类食物,在秋末时节会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中进行冬眠。
青蛙如何繁殖
青蛙的繁殖特点是雌雄异体,通常在水中受精,属于卵生动物,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4月中下旬,在青蛙的生殖过程中,会出现抱对现象,产卵后会孵化成蝌蚪,再变异成青蛙。
青蛙成长周期需要多久
青蛙成长周期需要2个月左右。
生长初期: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
生长前期: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
生长中期: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
生长后期: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厘米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缓慢变成青蛙。
青蛙的生长过程分为哪些时期?
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变成绿色青蛙。
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以群居为主。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期。
扩展资料:
生长初期:(1~10d)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
生长前期:(10~20d)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
生长中期:(20~50d)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