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婴儿成长特征

2023-09-29 来源:化拓教育网

山东省立医院。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1. 胎脂脱落:由于婴幼儿的皮肤容易受到环境、温度、衣服摩擦等刺激,频繁出现胎脂脱落的现象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处理。2. 心理变化:随着婴幼儿接触环境的增多,意志、情绪等心理活动出现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变化,能够逐渐表达意愿、控制情绪等表现。3. 语言增多:由于大脑中枢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婴幼儿能逐渐较快地理解、分析、编组和说出语言,出现语言增多的现象。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婴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

婴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

婴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婴儿的发育过程需要父母重点关注,因为婴儿的免疫和抵抗能力跟相比较是比较弱的,婴儿的身体发育也有一定的特点,下面是婴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

婴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1

1-3岁称为幼儿期,此时身体发育虽没有婴儿时期快,但也是发育旺盛时期,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迅速。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包括连续性、非匀速性和阶段性,以及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性、程序性、个体差异性。

1、连续性、非匀速性和阶段性:1-3岁幼儿的身体发育在不断进行,连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速度不完全相同,呈非匀速性生长,形成不同的生长阶段。出生后的第1年身体发育最快,幼儿时期逐渐减慢。如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到3岁时体重约为出生后体重的4倍,1岁时身高约增长25cm,之后每年身高增长约7cm;

2、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性:各器官系统发育有先有后、快慢不一,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肌肉及脂肪的发育与体格生长平行,即出生后1-2年快速增长,之后进入稳定增长期。但是神经系统发育早于其他系统组织,生后2年内发育最快。生殖系统的发育在幼儿期一般处于静止状态,到青春期会迅速发育;

3、程序性:幼儿身体发育是一个程序性的过程,通常身体发育遵循由上而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1岁时幼儿可以站立、行走,3岁时可以跑跳,身体发育从臂到手、从腿到脚,从全掌一把抓到手指取物,先画圆后画方形。先感知事物的表面属性,再发展到思维、判断事物的类别属性;

4、个体差异性:遗传与环境的影响造成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存在个体差异,同性别同年龄的群体中,生长水平、生长速度、体型特点等都不完全相同,神经心理发育也并不完全同步。因此,连续观察对于全面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较为重要。

由于幼儿牙齿处于生长过程,消化功能又未发育完善,此时易发生消化不良、腹泻、呕吐以及营养缺乏病,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维生素A缺乏等。因此适宜喂养仍然是保持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方法。此外,幼儿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食物,如鸡蛋、动物肝脏等。

婴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2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

1、幼儿的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身体发育从幼稚到成熟是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一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一阶段的发育。

2、幼儿身体发育的不均衡性

(1)不同年龄段身体发育的速度不均等

各个年龄段身体发育的速度不同,有快有慢,呈波浪式。

重点

在人的身体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身体发

育的.高峰,分别是2岁以前和青春期。

(2)身体各个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均等

在身体发育过程中,身体各个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因而身体各个部分的增长幅度也不一样。每一个健康的幼儿,在迈向身体成熟的过程中,头颅增长了一倍,躯干增长了两倍,上肢增长了三倍,下肢增长了四倍。从人体整个形态上看,咋从新生儿时期的较大头颅,脚较长曲干,和短小双腿逐步发展成时较小的头颅,简短的曲干和较长的双腿。

(3) 各个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一般包括呼吸,消化,泌尿循环等系统,其发育与身高和体重一样,存在两个发育的高峰期。

重点

神经系统发育最早,在出生后两年内发育较快。

淋巴系统中,淋巴结,胸腺等在出生后10年内生长迅速。12岁时达到的200%,此后逐渐降至水平。生殖系统在学前阶段发育缓慢,在儿童时期,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在青春期发展迅速。可见各个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这种不均衡,恰恰是机体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

(3)身体发育具有顺序性

重点

身体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如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由上到下),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由近到远),从掌握抓握到手指拾取(由粗到细),先画直线,后画圆圈,图形(有简单到复杂)。

4、 身体发育具有个别差异性

身体发育尤其一般的规律,但每个儿童身体发育又有自身的特点。由于先天遗传以及后天环境条件的不同,个体在整个生长时期都存在着广泛的差异,呈现出高矮,胖瘦,强弱,智愚的不同。

在研究和评价一个学前儿童的发育时,不能机械地用身高或体重与标准平均数作比较。以此做出发育是否正常的结论,还必须将其目前情况与过去情况比较,看其身体发育的趋势才更有意义。因为每个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都有他的自己的规律,有着自己发育的速度和特征。

(二) 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

1、体型的变化

幼儿的身体发育速度与婴儿相比有所减慢,但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

2、骨骼和肌肉的变化

幼儿的肌肉组织发育迅速,首先发育的是大肌肉,因为幼儿喜欢不停地活动,也正式因为在活动中,他们的肌肉组织纤维在长度和力量上日益增长,增强。

同时,幼儿骨骼也在快速发展,软骨以更快的速度转化为骨头,骨骼逐渐坚硬了起来,但骨化在幼儿阶段还未完成,因此,幼儿的骨骼容易变形,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姿势,防止骨骼变形。

3、儿童在出生后,身体各个系统发展速度是不同步的。儿童身体外部结构及内部器官的发展均遵循相同的方式——婴儿期发育很快,幼儿期发育较缓慢,青春期发育再次变快,其中身体各个部位发育也是有快有慢,他们都有自己唯一的独特的发育曲线。

婴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3

婴儿期的发育特点。

1、身体发育规律:新生儿出生1个月内,一般来说体重增加1千克是正常的。这与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密切相关。出生体重越大,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大;出生体重越小,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小。

2、身高发育规律: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高是50厘米,个体差异的平均值在0、3,0、5厘米之间,男、女新生儿平均有0、5厘米的差异。新生儿满月前后,身高增加3厘米,5厘米为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高与遗传关系不大,但进入婴幼儿期,身高增长的个体差异性就表现出来了。

3、头尾发育规律:新生儿头围的平均值是34厘米。头围的增长速度,在出生后头半年比较快,但总变量较小,从新生儿到,头围相差也就是从十几厘米到二十厘米。满月前后,宝宝的头围比刚出生时增长两三厘米。头围增长是否正常,反映着大脑发育是否正常。小头畸形、脑积水都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4、囟发育规律:很多人认为,宝宝的囟门是命门,不能碰,碰了囟门会变哑。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新生儿前囟门的斜径平均是2、5厘米,也有个 体差异。但宝宝前囟门如果小于1厘米,或大于3厘米,就应引起重视,因为前囟门过小常见于小头畸形,前囟门过大常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病。

婴儿期的特点有哪些?

婴儿是指1周岁以内的孩子。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

1、体重可以达到出生时的3倍,约为9000~10000克。

2、身长在出生时约为50厘米,一般每月增长3~3、5厘米,到4个月时增长10~12厘米,1岁时可达出生时的1、5倍左右。

3、头围在出生时约为34厘米,前半年增加8~10厘米,后半年增加2~4厘米,1岁时平均为46厘米。以后增长速度减缓,到成年人时约为56~58厘米。

4、胸围在出生时比头围要小1~2厘米,到婴儿4个月末时,胸围与头围基本相同。

5、婴儿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仍处于大脑的迅速发育期,脑神经细胞数目还在继续增加,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营养素(特别是优质蛋白)的支持,所以对热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需求特别旺盛。

婴儿发育特点的是

婴儿发育特点的是

  婴儿发育特点的是,在婴儿出生的之后家长除了开心,就是会注意孩子的各种情况,所以都是会非常注意孩子的发育情况,多观察孩子的一些发育的特点,以下分享婴儿发育特点的是。

  婴儿发育特点的是1

   婴儿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1、身体发育规律:新生儿出生1个月内,一般来说体重增加1千克是正常的。这与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密切相关。出生体重越大,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大;出生体重越小,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小。

  2、身高发育规律: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高是50厘米,个体差异的平均值在0.3,0.5厘米之间,男、女新生儿平均有0.5厘米的差异。新生儿满月前后,身高增加3厘米,5厘米为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高与遗传关系不大,但进入婴幼儿期,身高增长的个体差异性就表现出来了。

  3、头尾发育规律:新生儿头围的平均值是34厘米。头围的增长速度,在出生后头半年比较快,但总变量较小,从新生儿到,头围相差也就是从十几厘米到二十厘米。满月前后,宝宝的头围比刚出生时增长两三厘米。头围增长是否正常,反映着大脑发育是否正常。小头畸形、脑积水都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4、囟发育规律:很多人认为,宝宝的囟门是命门,不能碰,碰了囟门会变哑。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新生儿前囟门的斜径平均是2.5厘米,也有个 体差异。但宝宝前囟门如果小于1厘米,或大于3厘米,就应引起重视,因为前囟门过小常见于小头畸形,前囟门过大常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病。

  所以,对于每一个初为父母的人来说,了解新生儿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什么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当然大家也不要执迷于此,在平时生活里发现婴儿的生长发育不正常时,不要惊慌失措、操之过急,要及时进行正规的医学检测!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

  1、喂养:新生儿消化功能差,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要坚持母乳喂养。若无母乳喂养,可用婴儿配方奶粉。

  2、预防感染:新生儿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尽量减少亲戚、朋友探望,护理新生儿前应用肥皂洗手,洗干净手对预防新生儿感染十分重要。家里患有感冒或各种传染病的人更不要接触新生儿。

  3、皮肤护理:新生儿的皮肤娇嫩,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十分重要,特别是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要每天洗澡、更换衣服,尿布湿了及时更换,每次大小便后都应清洗干净,女婴清洗外阴时应从会阴向擦洗,以防止周围的粪便污染及尿道口。

  4、五官护理:注意新生儿面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处的清洁,但勿挖外耳道及鼻腔。由于口腔粘膜细嫩、血管丰富,极易擦伤而引起感染,故不要经常用力擦洗口腔。

  5、洗澡:从医学角度讲,有条件的家庭应该每天给新生儿洗澡,但有时由于条件有限,洗澡时室内温度难以保证,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则根据气候来选择两次洗澡间隔的时间:炎热的夏天,可每天洗1-2次澡;春、秋或寒冷的冬天,由于环境温度较低,如家庭有条件使室温保持在26℃-28℃,水温在38℃-50℃之间,选用的浴液或肥皂应为对皮肤刺激小的婴儿专用肥皂。

  6、大便观察: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若还未解小便者,应喂些温开水,并用温热水洗臀部,促进其排尿。正常新生儿大多数在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大便,新生儿出生1-2天内大便一般是黑绿色的,以后逐渐变黄、变软、有粘性,大便性质比较粘稠,呈墨绿色,称为“胎粪”,在生后2-3日内陆续排出。

  婴儿发育特点的是2

   婴儿生长发育特点有哪些

  从出生到一周岁的婴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表现为体重从出生时的平均3kg增至1岁时的9kg以上,身高从50cm增至75cm,头围从34cm增至46cm,上臂围从11cm增至16cm等。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肾脏等尚未发育完善,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对代谢产物的排泄能力较低。因此,膳食组成、烹调方法及餐次等应顾及其生理特点。

   婴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婴幼儿生长发育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年龄越小体格增长越快。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尤其在出生3个月内。

  2、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各系统发育快慢与不同年龄生理功能有关。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3、婴幼儿生长发育一般遵循由上到下,有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如运动是先抬头,后挺胸,再会坐,站和走;先抬臂和伸臂,后控制双手的活动;先控制腿,再控制脚的活动等。

  4、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因此婴幼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应考虑各种因素对个体的影响。

  婴儿的每一个进步,都和家人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宝宝的发育家长要了解每一个阶段的变化,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保证宝宝的健康。婴儿虽小,但是对于外界的变化是感觉的,家长要给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宝宝在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茁壮的成长。

  婴儿发育特点的.是3

   四个月婴儿的发育特点

  脖颈挺实,可辨别色彩。这个时期,婴儿的肌肉开始发育,身体变得健壮了。会玩弄玩具、能长久地注视带颜色的东西,身边没人时有寂寞感。应继续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进一步做好断奶的准备。

  运动机能。多数婴儿脖颈挺实,支撑着可以坐起来。能用手抓触到的东西,玩弄玩具,动作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出声笑对周围的兴趣大大增加,目光追随在室内走动的人,人不见了会因寂寞而哭起来。哄逗时能笑出声。

  识色。长时间地注视红、黄等有颜色的东西。据说,婴儿从这时开始具有区别颜色的能力。智能发育不足的发现不笑、给玩具不抓、用手接近眼睹时不眨眼,脖颈不挺实,如有以上情况,可考虑是智能发 有不足,在母胎中发育未成熟的早儿智能发育稍晚是正常 的,不久便会赶上来。

  体态。胖得发圆,面部的皮下脂肪明显增多,更加可爱逗人。2体重和身长满四个月时,男要的平均体重是7.36kg, 女要的平均体重是6.8kg。

  婴儿间的差别增大。虽然摄取的营养相同,但是婴儿大小、胖瘦的差别开始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父母的遗传因素。身体即使瘦小一些,如果体重和身长的增长稳定,则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

婴幼儿的成长规律和特点

婴幼儿的成长规律和特点

  婴幼儿的成长规律和特点,每个阶段的小孩子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孩子的健康才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了解生长规律才知道各个阶段要注意什么,以下分享婴幼儿的成长规律和特点。

  婴幼儿的成长规律和特点1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有哪些

  从出生到一周岁的婴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表现为体重从出生时的平均3kg增至1岁时的9kg以上,身高从50cm增至75cm,头围从34cm增至46cm,上臂围从11cm增至16cm等。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肾脏等尚未发育完善,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对代谢产物的排泄能力较低。因此,膳食组成、烹调方法及餐次等应顾及其生理特点。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婴幼儿生长发育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年龄越小体格增长越快。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尤其在出生3个月内。

  2、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各系统发育快慢与不同年龄生理功能有关。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3、婴幼儿生长发育一般遵循由上到下,有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如运动是先抬头,后挺胸,再会坐,站和走;先抬臂和伸臂,后控制双手的活动;先控制腿,再控制脚的活动等。

  4、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因此婴幼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应考虑各种因素对个体的影响。

  婴儿的每一个进步,都和家人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宝宝的发育家长要了解每一个阶段的变化,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保证宝宝的健康。婴儿虽小,但是对于外界的变化是感觉的,家长要给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宝宝在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茁壮的成长。

  婴幼儿的成长规律和特点2

   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生后28天)

  特点:机体柔软,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平均每天睡眠长达20小时。易发生窒息,溶血,感染。

  护理要点:加强保暖、喂养、清洁卫生、消毒隔离。

   婴儿期(出生后到满一周岁)

  特点:生长发育迅速,营养要求高,以主食为主,但消化功能差,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自身免疫力不完善(6个月易得病,6、7岁不再得病,因此我国7岁上学)易患感染性疾病。

  护理要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重视卫生习惯的培养。

   幼儿期(一周岁后到三周岁)

  特点:乳牙逐渐出齐,食物转换但消化功能弱;语言、动作及思维发展迅速,活动范围扩大,但危险识别和自身保护力差,易发生事故;免疫力仍低,传染病发生率高。

  护理要点:注意喂养逐渐过渡到饮食,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加强户外活动,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

  1月——尝试抬头

  2月——直抱能抬头

  3月——能支起上身

  4月——扶着能坐

  5——会抓玩具

  6——扶着能站

  7——会坐

  8——会爬

  9——扶物能站

  10——推车能走

  11——会站

  12——会走

  婴幼儿的成长规律和特点3

  1、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生长发育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3、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4、身体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5、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

  6、每个儿童的发展有他自己的特点。

   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的原因是什么

  一、遗传:遗传因素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如父母身材的高矮、皮肤的颜色、毛发的多少以及形态等,对子女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精神因素:专家认为得不到抚爱的儿童,由于体内分泌的生长激素比较少,故他们的平均身高可能低于同龄儿童。

  三、营养:营养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婴幼儿期需要合理的饮食结构,否则不但影响正常发育,而会影响日后的智能。

  四、睡眠:儿童入睡后,脑垂体的前叶就能分泌出一种生长激素。如睡眠不足,生长激素就可能受阻,形成精神性侏儒症。

  五、锻炼: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体格锻炼对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发育水平和降低发病率有很大作用。日光、空气、水能促进新陈代谢、消化、吸收和血液循环,有利生长发育。

  六、疾病:长期消化功能紊乱、反复呼吸道感染、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大脑发育不全等,对小儿生长发育都有直接影响。

  七、环境和气候:人体学研究已经证明,秋季长重,春季长高。从地区来看,热带发育较早,寒带生长迅速。此外,合理的生活制度、清鲜空气、没有噪音和污染的环境,均有利于小儿体格和精神的发育。

婴儿期发展的特点

  人的成长是有一段的历程,经历过很多坎坷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婴儿时期孩子的身体形态会产生很大的变化,生长的很快,因此我们要重视孩子的发展过程,顺应孩子的发展过程。那么,婴儿期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关于这方面的东西就一起接着看吧!

婴儿期发展的特点

  1、儿童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他们不但能理解的言语,也能够用语言与进行交流,词的概括作用和对行为的调节作用也初步发展起来了。

  2、在2——3岁时,婴儿在模仿动作的基础上,出现了最初的主要实践活动形式——游戏。如用“吃的”喂玩具狗,用棍子当等。

  3、在游戏活动中,婴儿能更好地知觉和理解事物,在语言的帮助下,儿童开始能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最初步的综合和概括,从而加深对物体现象的认识。

  4、3岁左右婴儿已可以学习第二种语言,如学习英语等,这时他们已懂得不同语种中的不同的词能表达相同的意义。

  5、3岁左右的婴儿已可以认识汉字,并看懂简单的词句。

  6、3岁左右的婴儿已能学习数的概念,在唱数数的同时,把实物与数字相适应。

  7、婴儿空间知觉与时间知觉还不很发达,开始对熟悉的物体和简单的图画有大小和距离感。3岁的婴儿能辨别上下方向,却不能很好地辨别前后、左右。

  8、婴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则刚处于萌芽阶段,1岁时只能再认相隔几天或十几天的事物,3岁时就能再认相隔几十天或几个月的事物了。

  9、婴儿的思维处于低级形式,产生了最初的概括性,但只限于对事物的外表属性的认识,还远不能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

婴儿期注意什么

  1. 不能捂着宝宝。家长都害怕冻着宝宝,所以会给宝宝穿多一些,害怕宝宝会感冒。其实给宝宝穿太多也是不好的,宝宝穿的衣服比大人多一件就可以,需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温度来决定穿衣多少,如果宝宝出汗了,不可以立马服。

  2. 不要晃动宝宝的身体。家长在哄宝宝睡觉的时候,都喜欢来回摇晃宝宝的身体,一般宝宝都是吃奶以后睡觉的,如果晃动,那么宝宝就容易吐奶。晃动宝宝睡觉,宝宝就会有习惯并且依赖,如果之后睡觉没有晃动宝宝,那么宝宝就会哭闹,睡觉不踏实。

  3. 多和宝宝说话。宝宝虽然小,但是家长也要多和宝宝交流,逗宝宝开心,有助于宝宝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而且还可以增进宝宝和家长之间的感情。当宝宝大一些的时候,还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外出转转,宝宝多见一些生人,也就不容易陌生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