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宝宝成长规律

2023-10-08 来源:化拓教育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婴儿生长发育规律。1. 生长发育具有阶段性:体重、身高发展迅速,3岁时语言、动作等发展迅速。2. 从简单到复杂:先学会单音,再组词、造句。3. 从粗到细:先出现粗大动作,后出现精细动作。4. 头尾规律:胎儿期头颅生长速度最快,而婴儿时期则躯干部位增长最快。5. 各个器官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到青春期才会成熟。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婴儿的发育都是符合人类成长正常规律的,新手父母可以根据这样的规律直观的感受孩子的发育情况,下面看看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1

1、大小的变化。生理方面:身高,体重,器官的增长。心理方面:语言词汇,记忆力,认知,推理,和社会交往能力不断提高。

2、比例的变化。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的特征,并不是一个缩小的,所以比例上有明显的变化。胎儿头占身长的1/2,婴幼儿头占身长的1/4,头占身长的1/8.

3 、旧特征的消失。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会因为成熟出现旧特征的消失现象。如 乳牙的脱落。

4 、新特征的获得。在逐渐学习过程中逐渐拥有新的能力。如 好奇,好问及生理上的恒牙的出现。

生长发育的任务

1、学会走路

2、学习食用固体食物3学习说话

4、学习控制排泄技能。

5、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

6、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7、学习判断是非

8、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

9、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婴幼儿生长发育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年龄越小体格增长越快。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尤其在出生3个月内。

2、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各系统发育快慢与不同年龄生理功能有关。(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3、婴幼儿生长发育一般遵循由上到下,有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如运动是先抬头,后挺胸,再会坐,站和走;先抬臂和伸臂,后控制双手的活动;先控制腿,再控制脚的活动等。)

4、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因此婴幼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应考虑各种因素对个体的影响。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2

婴幼儿生长发育标准对照表

1、宝宝正常体重参考值

正常情况下,出生时,男宝宝3.3KG,女宝宝3.2KG。

第一个月增加1-1.5KG。

3月龄的宝宝体重在6KG,应该约为出生时的2倍。

1周岁的宝宝体重在9KG,应该约为出生时的3倍。

2周岁的宝宝体重在12KG,应该约为出生时的4倍。

2-12周岁,宝宝平均每年增长约2KG。

2、宝宝正常身高参考值

正常情况下,出生时宝宝的平均身长为50CM。

出生后第1年的身高增长最快。

1-6月龄每月平均增长0.5cm;

7-12月龄每月平均增长1.5cm;

1周岁以后身高比出生时增长25cm,大概是出生时的1.5倍。

出生第2年开始,宝宝身高增长的速度开始变慢,全年平均增长10cm-12cm;

之后从2岁到青春期身高平均每年增长6cm-7cm。

所以宝宝的身高2岁以后每年增高要大于5cm才正常。

影响宝宝身高体重增长的因素

1、睡眠因素

睡眠与宝宝的体重增长、个子增长关系密切,因此尽量让宝宝9点前入睡。

正常情况下,刚出生的宝宝睡眠时间是20小时/天;

2-6月龄的`宝宝睡眠时间是15-18小时/天;

7-18月龄的宝宝睡眠时间是13-15小时/天;

19-36月龄的宝宝睡眠时间是12-13小时/天。

2、运动因素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宝宝身高体重的增长。不同年龄的运动项目不一样。

俗话说的:一举头、二举胸、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岁会走,虽然会因为每个宝宝的体质不同,发育也有所不同;但大致上还是可以衡量宝宝的发育是否达标的。

总之,让宝宝运动起来,就会有利于他的生长发育;久抱、久坐不可取。

3、营养因素

若孩子出现营养不良,体重身高增长肯定是会受到影响的。有人会觉得奇怪,现在的生活条件,还会出现宝宝的营养不良情况?答案是肯定的,这与宝宝的饮食不无关系。

挑食、吃饭不应时,都是不对的。

合适的年龄段,根据孩子的发育情况进行母乳喂养、合理的添加辅食。

当钙、铁、锌等缺乏时,体重身高增长缓慢也是正常的啊。对于宝宝来讲,食疗永远胜过药补,因此营养均衡摄入,是需要妈妈蕙质兰心的安排。

4、疾病因素

排除上面的各种情况之后,宝宝的身高体重增加一直处在生长曲线的下游,就需要及时带着宝宝去医院查找原因了。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就好。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3

婴儿期相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有什么特点

1、体格发育。学龄前儿童的体格发育速度相对减慢,但仍保持稳步增长。各项生理的发育速度很快,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但由于身体的机能发育还不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较弱。

2、视力发育。这个阶段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该期能及早发现孩子视觉异常,及时采取办法,眼睛的许多不正常情况可以得到纠正。

3、骨骼与肌肉发育。这个阶段儿童的骨骼硬度较小,但是弹性非常大,可塑性强,因此一些舞蹈、体操、武术等项目训练从这个阶段就开始了。但如果儿童长期姿势不正确或受到外伤,就会引起骨骼变形或骨折。

4、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此时儿童脑组织达到脑重量的86%~90%。此时儿童的神经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神经冲动的传导会更加迅速准确。此期的儿童会很好奇、好学、好动。

5、心理发育。5~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作和言语的发展。动作的发育有赖于感知觉、体格和生理功能的发展,这些又反过来影响着学龄前儿童的智力、情绪及个性发展。

6、牙齿发育。此期乳牙已出齐,换牙已开始,首先在乳臼齿的后边上、下、左、右共长出四个大牙。乳牙开始动摇,按顺序逐个脱落,更换为恒牙。换牙的时间略早略晚都属正常。乳牙出齐后,咀嚼能力增强。

促进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玩具有哪些

1、推拉玩具: 玩具除草机、购物车或吸尘器、娃娃车、带轮子的拖拉小动物、轻巧的手推车等。

2、摇摆玩具: 摇摆马、摇摆小车和摇椅都能让孩子在玩耍中开发想象力。

3、体育运动装备: 接球之类的运动能提高手眼协调性,还能锻炼孩子的奔跑能力。刚开始可以选择较大的橡皮或塑料球。踢球的运动也很重要。

4、骑乘玩具: 这类玩具能锻炼脚的力量,还能提高孩子的平衡能力。可以选择玩具小汽车、较宽的紧贴地面的骑行小车等。

正确喂奶的方法

正确喂奶是保证婴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介绍正确喂奶的方法,帮助妈妈们更好地照顾宝宝。

🤱抱姿正确

妈妈应该将婴儿抱起,使婴儿躺在母亲的怀里,妈妈应用分开的食指和中指轻轻夹住乳头,井同时向下压住乳房,要防止乳房堵住孩子的鼻孔而妨碍呼吸,还可防止乳汁流得太急使婴儿呛奶。

🍼定时喂奶

喂奶要定时这样才能使婴儿的消化系统有规律地工作。新生儿可以每3小时喂一次奶,如上午6时、9时、12时,下午3时、6时、9时,夜间12时和后半夜3时再各喂一次。

👶吃空一边再吃另一边

每次喂奶都要让婴儿把奶吸空,这样才能促进下一次乳汁的分泌。要先吃空一边再吃另一边。

🧼保持局部清洁

每次喂奶前要将手洗净,并用温水清洗乳头,以保持局部清洁,妈妈还要经常换洗内衣及洗澡,保持个人卫生。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孩子成长至关重要,需要各方面的辅佐和帮助,顺应儿童的成长规律才能帮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那么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有哪些呢。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1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征:

  1 、大小的变化。生理方面:身高,体重,器官的增长。心理方面:语言词汇,记忆力,认知,推理,和社会交往能力不断提高。

  2、 比例的变化。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的特征,并不是一个缩小的,所以比例上有明显的变化。胎儿头占身长的1/2,婴幼儿头占身长的1/4,头占身长的1/8.

  3 、旧特征的消失。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会因为成熟出现旧特征的消失现象。如 乳牙的脱落。

  4、 新特征的获得。在逐渐学习过程中逐渐拥有新的能力。如 好奇,好问及生理上的恒牙的出现。

   生长发育的任务:

  1、学会走路

  2、学习食用固体食物

  3、学习说话

  4、学习控制排泄技能。

  5、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6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7学习判断是非8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9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 婴幼儿生长发育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年龄越小体格增长越快。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尤其在出生3个月内。

  2、 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各系统发育快慢与不同年龄生理功能有关。(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3、 婴幼儿生长发育一般遵循由上到下,有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如运动是先抬头,后挺胸,再会坐,站和走;先抬臂和伸臂,后控制双手的活动;先控制腿,再控制脚的活动等。)

  4 、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因此婴幼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应考虑各种因素对个体的影响。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2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是什么?

  小儿生长发育一般规律是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如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 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从上到下),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近到远),从全掌抓握到手指拾取(从粗到细),先画直线后画圈、图形(简单到复 杂),先会看、听、感觉事物,认识事物,发展到有记忆、思维、分析、判断(低级到高级)。

   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的'原因是什么

   一、遗传 :遗传因素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如父母身材的高矮、皮肤的颜色、毛发的多少以及形态等,对子女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精神因素 :专家认为得不到抚爱的儿童,由于体内分泌的生长激素比较少,故他们的平均身高可能低于同龄儿童。

   三、营养 :营养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婴幼儿期需要合理的饮食结构,否则不但影响正常发育,而会影响日后的智能。

   四、睡眠: 儿童入睡后,脑垂体的前叶就能分泌出一种生长激素。如睡眠不足,生长激素就可能受阻,形成精神性侏儒症。

   五、锻炼 :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体格锻炼对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发育水平和降低发病率有很大作用。日光、空气、水能促进新陈代谢、消化、吸收和血液循环,有利生长发育。

   六、疾病 :长期消化功能紊乱、反复呼吸道感染、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大脑发育不全等,对小儿生长发育都有直接影响。

   七、环境和气候: 人体学研究已经证明,秋季长重,春季长高。从地区来看,热带发育较早,寒带生长迅速。此外,合理的生活制度、清鲜空气、没有噪音和污染的环境,均有利于小儿体格和精神的发育。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3

   一、生长发育

  孩子在两岁之前,一般都长得胖胖的,到了3~4岁以后,渐渐变瘦。在儿科门诊,常常看到一些家长带着3~4岁或者5~6岁的孩子,以“瘦”为主诉,要求医生全面检查。检查后,当医生说孩子没什么病时,家长往往带着疑惑的神情,继续追问:“没什么病,为什么这么瘦呢?”孩子长不胖,原因多种多样,除了与体质、营养、饮食、睡眠、疾病、运动量、遗传等因素有关外,这个年龄的孩子普遍比小时候瘦。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身体发育速度比婴幼儿期要缓慢得多。

  3~6岁的孩子,平均每年身高增长5~6厘米,而他们的体重每年只增加1.5~2公斤。此外,这个年龄的孩子脑功能发育越来越完善,活动量越来越大,除了吃饭、睡觉外,几乎没有多少闲着的时候,体内的热量消耗相对增多,所以身体开始变瘦,皮下脂肪减少。由此可见,这个年龄的孩子不会象小时候那么胖,一般是正常的,只要生长发育正常,就不必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要知道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可以从孩子的身高、体重、胸围、头围等几个方面来判断。体重反映孩子的营养状况,体重可以用公式“体重(公斤)=年龄×2+8”来计算,例如:3岁孩子的体重为14公斤,6岁为20公斤,孩子体重较这一标准多于或少于在10%以内可视为正常,若低于标准体重15%以上,一般应视为体重低,可能因营养不良或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所致;若高于标准体重20%以上,可诊断为肥胖儿。

  身高和出牙数,可反映孩子骨骼生长发育情况。这个年龄孩子的身高可用公式“身高(厘米)=年龄×5+80”来计算。身高低于正常标准30%为异常,可能由于佝偻病、营养不良、软骨发育不全、呆小病、垂体侏儒症、糖尿病等所致。正常的孩子在3岁以前20颗乳牙全部出齐,6岁时出1颗恒牙,即“六龄齿”,并开始换牙。胸围可反映孩子、胸背肌肉和肺脏的发育情况,这个年龄孩子的胸围可用公式“胸围(厘米)=头围+周岁数”来计算。孩子头围的大小一般与脑发育有关,3~6岁的男孩一般头围在49.1~50.8厘米,女孩为48.1~50厘米之间。头围过小,可能为先天小头畸形;头围过大,有可能为脑积水。

   二、动作发育

   1、大动作发展:

  3~4岁的孩子可以地到处行走,能跑、能跳,能在攀蹬架上爬上爬下,从高处跳下时能保持身体平衡,会跳高、跳远,会投飞镖,能闭眼转圈。在日常生活中,会自己洗脸、洗手、穿脱简单的衣服、鞋袜。

  4~5岁的孩子能单脚跳跃,滑滑梯,玩翘翘扳。

  5~6岁的孩子跑跳自如,能连续走20~30分钟的路程。跑的时候会躲闪、追逐,跑的协调,平衡能力较强,会拍球、踢球,可以边跑边拍,边跑边踢;开始喜欢集体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常常改变规则,创造新花样;可以模仿大人的样子,使用碗筷,做些简单的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子,但干什么活都没有耐性。

  在这一期间,家长应尽量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活动场所,经常带他们到儿童游乐园及较宽敬的活动场所玩耍跑跳,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2、精细动作发展:

  由于脑功能及小肌肉的发育日趋完善,3~4岁的孩子可以做精细的动作,如折纸、剪贴,会画简单的花草树木和人象,会写简单的字。

  4~5岁的孩子可以画比较完善的小人,有头、身、及四肢,能画出圆形的、三角形的和正方形的东西,如太阳、苹果等。

  5~6岁的孩子,能用铅笔书写简单的汉字和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会自己穿鞋、扣扣子。

  这一期间,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动手实践,让他们画画、折纸、剪贴,加强手工能力,培养孩子手脑并用,进一步促进脑功能的发展,同时可以教孩子写一些简单的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为上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语言发育

  孩子的语言发育是先从口语开始的,3岁时能说出自己的名字、性别、年龄、家庭主要成员的姓名。能听明白几百个字音的含义,并可以用这些字音来组成几个简单的句子,如“我要喝水”,“我要尿尿”,“我要睡觉”,“我要小汽车”等。能认得几种颜色,能识别一部分动物画片,说出几种玩具的名称,能分清多少、大小、上下,能知道1、2、3的含义,能唱几首儿歌或背几首短的歌谣。

  到4岁时说话能力明显提高,可以简单地向父母叙述自己所做的事,语法也比较正确,句子也比较完整。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要求、意愿和见闻。可以背诵5~10首简短的诗歌(包括古诗),唱较多的儿歌。能说几句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阿姨好”、“再见”、“谢谢”。可以指着自己身上的感觉器官,说出名称和用途,能知道几种家用电器、家具和餐具的名称和用途,还可以学大人讲简短的故事。

  5岁时,能听懂周围人的对话,愿意同周围人交谈。能说出自己的生日、家庭和幼儿园的住址,家中成员的职业。能说出较多的实物的名称、用途及用什么材料做的。可以在看完儿童画册后比较完整、连贯地讲述故事内容。能不间断地数完1~100个数,能认识较多的字,并能准确地发出这些字的读音。可以朗读、背诵简单的文学作品,会朗诵8~10首诗歌,复述3~4个听别人讲过的故事。

  6~7岁时说话已相当流利,能用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语言的内容调整声调。能有礼貌地倾听别人讲话,能比较自如地与别人会话。对周围事物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看完电视或电影后可以讲述故事内容。认识的字增多,有的可认识一百余字,开始练习写字。

孩子的成长有什么规律

孩子的成长有什么规律

孩子的成长有什么规律,智力的遗传性不可改变,但同时也不要给宝宝太大的压力,教育孩子也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宝宝的情感认知还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为大家分享孩子的成长有什么规律。

孩子的成长有什么规律1

1、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

家长要有合理又合时宜的预期只有到了发展的不同阶段,他们才能获得各种不同的能力,而不能跨越任何一个阶段。孩子们在没有学会走之前,是不会跑的。无论你在一旁多么热心,多么焦急,都于事无补。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发展调整自己的预期,避免因为期望过高而焦虑不安,影响孩子的成长,当然也不能错过黄金培养时间。

2、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

不要奢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设想来发展你可以积极参与孩子性格的塑造,固化他们性格中积极的一面,同时消除他们性格中消极的一面。然而,每个孩子都有他发展的独特道路,作为父母,你能够给予他的只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不能奢望他完全按照你的设想来发展。

3、孩子可以自由发展

能力的获得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无论你事先是否刻意教导过他们,只要到了一定的阶段,他们自然都会获得相应的能力。你完全不用在此事上费心。当然,孩子们会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有关这一点,在本书的第八章中我们会详加讨论。这里,我们想要强调的是,所有想要加速孩子发展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孩子的`发展只会遵循其自身的规律进行。

4、爸爸对孩子的影响

研究表明爸爸对孩子吼叫的影响比妈妈更糟糕,因为爸爸和妈妈关注的焦点不同,妈妈的严格要求通常是表现在生活习惯学业上,爸爸更在意的却是孩子对自己是否服从和父母的权威,妈妈吼叫时,可能孩子心不甘情不愿地成了小学霸,但当爸爸吼叫时,孩子吸收来的却全都是暴力,更容易叛逆和成瘾。

孩子的成长有什么规律2

1、培养孩子的交易心理

现在的家长总是希望自己能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主权。希望与孩子平等交流。于是有了一种简易的“公司模式”:对孩子的表现等进行奖励制度。其实这就是和孩子在进行着交易。家长在不自觉中,培养了孩子的交易心理。这种化的思维,导致了孩子在行为习惯心理发育等方面收到负面的影响。

其实,教育孩子有很多方法,希望孩子与家长形成良好的沟通也有很多方式,不是非得用这样的奖励等交易才能和孩子达到良好的结果!但这仅仅是结果。那么过程呢?这样的过程中给孩子造成了什么呢?家长们想过这个问题的背后实质么?

2、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幼儿园时期,要他们养成自己吃饭、穿衣,睡觉前将自己脱下来的衣服折叠好,放在床边的床边柜上的习惯;读小学期间,要让他们学做扫地、洗碗等简单家务活;念中学时,在放寒暑假期间,可以让他们去菜市场买菜,学会记账。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深奥的道理,他们听不懂。可以对他们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孩子,是个好孩子”。

以表扬为主。一次口头表扬,足足可以使他们兴奋得到处去告诉别人。或者奖励一只“红五角星”,足以会让他们到处炫耀。至于上了学之后,可以适当给予一些物质奖励,但是,应该以学习用品为主(例如奖励原先就打算买的铅笔或者橡皮等);到了中学时期,可以奖励孩子提出购买的课外阅读的世界名著等。

这里有一点需要让孩子明白,劳动是光荣的,不劳而获是可耻的。而且还要使孩子明白,孩子做的事情,只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了,才能给予奖励,不能让其形成“你要我做事,你就得满足我的要求,否则我就不干”的“交易 ”,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所以,家长怎么样使用“奖励法”,才是事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