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孩子成长的几个阶段

2023-09-29 来源:化拓教育网

孩子的生长期分为7个阶段:

1. 胎儿期: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分娩出之前的时期,一般为40周。

2. 新生儿期:胎儿分娩出到出生后的28天之内。

3. 婴儿期:出生到1周岁之前,生长发育较快。

4. 幼儿期:1周岁到3周岁之前,语言思维和社会交往能力逐渐增强。

5. 学龄前期:3周岁之后和进入小学之前,体格发育逐渐减缓。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

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如下: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相当于婴儿期。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还可再分为象征思维阶段(2-4岁)与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样两个小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孩子一出生,关于宝宝的教育引导问题爸爸妈妈们就一定得开始提前思考和规划了,因为他们从母体中脱离,作为一个完全体来到世界的时候,他们的五感就打开了,婴幼儿是有感知的。而且,每个阶段的特点不同,教育方式也不一样。

在两岁以前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孩子们主要通过先天的条件反射和动作来感知世界、探索世界,9-12个月的宝宝往往已经能够获得客体永久知,这是他们认知发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进步。这一阶段的宝宝需要父母们经常与其互动,同时也可借助旋转玩具等工具刺激他们。

(2-7岁)最自我往往这时候的孩子最是执拗,一是一,二是二。他们的脑子里也经常充满很多奇怪的想法,因为认知局限,他们最大的认知是自己,所以也会把世间万物当成另一个和自己一样的有生命、有感知的有灵体。

(7-12岁)最有逻辑发展性儿童的认知已经达到可以进行,简单的逆转推理水平了。这时候家长们就要开始多给孩子出一些“思维难题”的时候了,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见解。

12岁+)最化他们不再只看到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具象事物,观念和命题也成了思维一部分。同时,孩子们学会了思维的再加工,能够充分把握思考的逻辑性了。

儿童发展的三个阶段

儿童发展的三个阶段

  儿童发展的三个阶段,孩子一生下来就在缓慢的发育,每个孩子都需要经历过一定的阶段才会成长,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下面为大家分享儿童发展的三个阶段。

  儿童发展的三个阶段1

  1、 婴幼儿期(3岁以下-快速生长期):出生至3岁,是孩子快速成长期。出生后第一年生长速度最快,可增长25厘米。第二年生长速度为10厘米。此期主要是营养状态和生长激素的。

  2、 儿童期(3岁-青春期,即稳定生长期):从3岁开始直至青春期开始前(女孩约10岁,男孩约12岁),此期间生长主要由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调节,每年增长5-7厘米。

  3、 青春期(加速生长期):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儿童生长再次加速。其中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共同起作用,性激素除促进生长外,还促进性的成熟和骨骺闭合,最终导致身高增长停止。在整个青春期,女孩身高可增加20-25厘米,而男孩青春期比女孩青春期迟2年开始,因此比女孩可多获得8-10厘米的身高。

   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弥补儿童遗传素质的不足,教育也可以利用儿童某些遗传素质充分发展儿童的智力和才能。实验证明,婴儿出生后就对他们进行恰当的`训练和教育,3个月以后的学习效率可能比同龄未经这种训练和教育的婴儿提高一倍。

  又如一对孪生姐妹,在其出生后一年就被分开托养,一个仅受两年的学校教育,另一个则读完了专科学校。35年后对二者进行同样的智力测验,结果读完专科学校的比仅受两年教育的成绩高出24分。这种智力上的差异显然是由教育决定的。

  (2)教育可以左右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如果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教育方向一致,则教育就可以利用这种影响加强儿童在这方面的心理发展。反之,教育亦可抵消这种影响。

  (3)要使儿童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才能把这种愿望变成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儿童成才的主要途径。

  儿童发展的三个阶段2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动作敏感期(0-6岁)

  0-3岁是大肌肉动作的敏感期,其中1-2岁是行走的敏感期。走路使儿童从不自由、需要帮助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是儿童的第二次生命。到2岁的时候,儿童已经能够自如地走、跑、跳,非常活泼好动。

  除了大肌肉动作外,蒙特梭利还非常强调手的动作。从1岁半开始,就进入了手的敏感期,通过操作,儿童可以直接体验、理解物体的各种特性。

   语言敏感期(0-6岁)

  孩子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呀呀学语声时,就进入了语言敏感期。正常儿童可以在自然状态下很容易地学会母语,正是因为他具有神奇的语言敏感力。即使生活在双语环境中的儿童也是如此。

   感官敏感期(0-6岁)

  感觉教育是儿童智慧发展的基础。从出生起,孩子就会凭借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

   细微事物敏感期(1.5-4岁)

  这个时期,儿童对细小的物体、动作感兴趣,他们经常专注地观看蚂蚁的活动,发现细小的物品,可以借此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儿童发展的三个阶段3

   小孩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动作发展关键期

  一般孩子在一岁时就开始模仿大人的动作和行为,家长可以有意识的训练其动作行为。满月后用手推孩子的脚丫,训练其爬行。满三个月时可以在床上悬挂一些玩具,尽量让双手能够抓到,这样能其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到6~7个月时可多创造孩子爬行机会,不妨在眼前两米左右放置玩具,吸引他们向前抓,这样能促进动作发育。

   2、声音辨别关键期

  婴儿出生一个星期左右能辨别出母亲的声音。4个星期能对不同声音辨别,也就是说一岁前是声音辨别的关键时间。当孩子醒着且精神好时,可以给他们朗诵诗词,也可以放音乐或唱唱歌。

  多给孩子对话,教他们物品或人物名称。阳光好时,可以带孩子户外听一听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另外也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辨别,从各个方向传来的声音。多和周围的人接触,能感受不同的声音特点和模式。

   3、口语发展关键期

  一到三岁是婴幼儿大脑语言神经中枢发展的黄金时间段,可以训练孩子的语言功能。引导宝宝注意大人说话时的嘴型及声音,让他们开始模仿,这样能训练其发音,促进发音准确,耐心纠正含糊不清的语言。另

  外,要引导孩子把语言和具体的人和事物联系起来,多次训练能让孩子初步了解语言的含义。要鼓励孩子多说话,并及时纠正表达不完整以及不准确的部分。

   4、音乐能力发展黄金期

  一般1~3岁孩子对音乐方面有认知,此时是音乐能力发展的黄金时间段。可以选择适合孩子的歌曲或童话故事音乐,陪同孩子欣赏的同时,要给予一定的讲解,激发其想象力。

   温馨提示

  3-6岁孩子的大脑发育基本达到大脑水平,也就是说三岁之前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间段。要合理为孩子补充营养,如卵磷脂和蛋白质,蛋白质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大脑发育;

  卵磷脂能提高脑神经传递速度,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陪伴,多和他们交流,这样能提升思考能力、语言和思维能力。每天保证有足够睡眠,多带孩子户外活动,能开发右脑智力,促进小脑发育和平衡。

小孩子各阶段的成长过程是什么?

儿童的成长包括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成长的儿童在各年龄阶段身心都有较大变化。儿童期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特点如下:

1、乳儿期(0-1岁):

(1)是指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的一段时期。是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最短的一个阶段。

(2)在这个阶段,婴儿不仅身体迅速长大,体重迅速增加,而且脑和神经系统也迅速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婴儿的心理也在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从吃奶过渡到断奶,学会了人类独特的饮食方式;从躺卧状态、不能自由行动发展到能够随意运用自己的双手去接触、摆弄物体和用两腿站立,并学习行走;

(3)从完全不懂语言、不会说话过渡到能运用语言进行最简单的交际等等。这一切都标志着婴儿从一个自然的、生物的个体向社会的实体迈出了第一步。他们在遗传的生物性的基础上形成着社会化的人性──社会性,逐渐适应着人类的社会生活。

2、婴儿期(1~3岁):

(1)孩子日长夜大,身体的各种器官、系统也逐渐发育成熟。第一年脑发育较快,脑重可达1000克,相当于脑重的75%。心理活动也有相应发展,如简单的语言发展,至3岁时词汇量可达成1000个左右;

(2)认知能力发展,3岁时能分辩基本颜色,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儿歌及简短故事;情绪和个性的发展,易哭易笑,喜怒无常,对母依恋,一旦分离,则出现焦虑哭闹。应将焦虑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感到舒适安全。婴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人格培养要从小抓起。

3、幼儿期(3~6岁):

(1)在幼儿期,个体的生理不断地发展变化,身高、体重在增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逐渐接近于,肌肉、骨骼越来越结实有力;更主要的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不断成熟和发展。六七岁时脑重量接近水平。

(2)言语发展很快,六岁时词汇量可达4000个;思维和想像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能重述故事内容,记住生字;情绪丰富,能意识到男女的不同。此期应注意个性的教育,其形成的性格倾向,对今后心理发展很有影响。

4、学龄期(6 ~12岁):

(1)此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水平。脑的形态已基本与相同,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

(2)应加强教育,使他们在学校、在家庭中打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这个时期发病率较前为低,但要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矫治慢性病灶,端正坐、立、行姿势,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注意情绪和行为变化,避免思想过度紧张。

(3)口头表达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增强;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听讲,但常不持久;能通过联想掌握课文;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个性和道德品质成长,能区别一般的是非善恶,作自我评价,心理个性趋向成熟。

5、青春期(12~16岁):

(1)身体发育加速,第二性征出现,性意识萌发,心理发育出现飞跃。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认识事物不单凭经验,而是应用理论指导;

(2)自我意识发展,要求受人尊重,既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支持,但又不愿受到父母的约束,做父母的应加强与子女的交流,正确引导,又不必管得太多,培养他们的性,促使人格的健全发展。

扩展资料:

青春期孩子父母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1、父母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认识逆反期现象,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学习有关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2、父母要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客观现实

逆反期是大多数儿童都要经历的现实,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也不能被动应付。要事先做好思想准备,提前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使关系和谐,做能够平等沟通的朋友,为下一步打下良好基础。

3、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

(1)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使他们产生感,这是心理上、自我意识中的感。现实中,他们仍然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并未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对自我的认识超前。而父母只把他们视为尚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未能认识到“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着的“现实”。

(2)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对儿童的认识滞后。一个超前,一个滞后,这种认识上的差距就成为双方矛盾的焦点。

4、父母必须正视少年儿童自主的需求

(1)正视儿童心理上的“自主”、“社会地位平等”、“人格受到尊重”的需求,是处理好亲子矛盾的关键。为此,父母需进一步端正儿童观和教育观。儿童本身是积极主动的发展者、学习者、前进者,不能视他们为被动的受教育者或被塑造的对象。

(2)对他们的教育应遵循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原则,正视、重视孩子们成长中的需要,理解他们,尽心尽责地完成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母亲和父亲的责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婴儿期

百度百科-幼儿期

百度百科-学龄期

百度百科-青春发育期

儿童的五个发展阶段

儿童的五个发展阶段

  儿童的五个发展阶段,生活中,孩子的成长是很多家长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儿童在每个阶段的心理发育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价值观,以下来了解儿童的五个发展阶段。

  儿童的五个发展阶段1

  一般来说,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而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就能知道,学习需要孩子运用到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等多个感觉器官,这就对孩子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考验。

  感觉统合的过程,就是大脑将从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多次的组织分析、综合处理,从而作出正确决策,使个体和谐有效地运作。

  大脑的不同部位,必须经过统一协调的工作,才能完类高级而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理解能力。

  而当孩子的大脑细胞不能很好地将各器官感觉信息整合起来时,他的感统能力也就出现了问题,随之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的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才能在喂养孩子的过程中,给他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儿童功能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感觉通路的建立

  感觉通路包括基础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觉和本体觉,具备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是孩子学习的大前提。

  而这些感觉系统,只是信息进入孩子大脑的基础,而整个感觉统合系统的正常运行,光靠这些仍然不够。

  因为要传送刺激到大脑,若促使脑部发展的感觉神经通路不正常,孩子仍然无法正确了解外界的事物。

  比如,视力正常而视觉神经通路有问题的孩子,虽能看到外界的事物,却无法将所看到的事物正确的传送到脑部。

  所以有些孩子会把“3”看成“E”,把“7”看成“1”等等。

  另外,如果孩子神经通路的过滤能力不好,也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从而影响学习。

   第二阶段:感觉动作的发展

  感觉动作包括身体姿势、平衡能力、追视能力、空间感知能力、母婴依恋关系等等。

  宝宝刚出生时,手脚只是无意义地乱动,还不能拿东西或者移动身体。等到3、4个月后,神经反射动作出现,肌肉张力逐渐形成,孩子才慢慢具有自主活动的能力。

  另一方面,孩子也在逐渐发展抗重心引力的能力,才会慢慢有了“三翻六坐七滚八爬”的运动发展。

  只有在感觉动作成熟后,孩子才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有意义的反应,所以感觉动作是学习不可或缺的要素。

   第三阶段:身体形象的认识

  身体形象认知包括认识身体、动作计划、身体活动度和协调性,还有情绪的稳定性。这跟孩子本体觉、前庭觉的稳定发展有很大关系。

  孩子通过感觉动作的发展,虽然可对外界的刺激做有意识的反应,但动作要能更加协调灵活,仍要依赖于孩子对自己身体形象认识的程度。

  当孩子通过良好的本体觉,清楚了解自己的眼睛、嘴巴、手、脚等位置及功能,并能够加以活用后,再配合身体双侧动作的协调发展,才能进一步学习新的动作技巧,如穿服或鞋袜、滑滑梯和荡秋千等。

  反之,如果孩子的本体觉和前庭觉发展不佳,无法很好的掌握自己的肢体位置和状态,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无法良好的协调,就会出现行动笨拙、反应迟钝、经常摔跤等问题,也就很难学习新的技能了。

   第四阶段:知觉运动的形成

  知觉运动包括有目的的活动,语言的发展,视知觉的发展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等等。

  孩子通过感觉通路、感觉动作以及对自我身体形象的认识,已获得相当多的经验,累积储存在脑部而形成知觉。

  因此,孩子不仅可以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而且会照着别人的指示做事,模仿别人的语句与人对话。

  同时,孩子也可以辨认物体的形状、大小,记得看过的图片,辨识图画的主题与背景,会玩走迷宫、拼图等益智玩具。

  相反,如果孩子听知觉未形成,则有语言分辨不清及口齿不清的现象;如果视知觉未形成,则分辨不出相似的图形,不会玩拼图、着色、剪贴等。

   第五阶段:认知学习的产生

  认知学习阶段就是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需要的专注力、自制力、自尊自信、思考理解能力等等。

  孩子在四五岁时,左、右脑间的信息交流频繁,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发挥功能。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有判断与推理的能力,会说出两件东西的异同处,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逐渐提升。

  而且,注意力能集中,运用思考的时间增长,对外界事物的观察渐趋敏锐,数字概念形成。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接受课业学习及适应团体生活的能力,一般也就到了上学的年纪。

  综上所述,儿童功能发展的五个阶段一定是按顺序来发展的,前面是后面的基础,后面是前面的延伸。

  如果前面四个阶段都没有发展好就直接给孩子认知学习,这就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基础没有的话,后面高阶能力被架空就发展不起来,低阶表浅的能力很快就会有瓶颈,如果压力大一点的话,孩子就很容易出现身体上或者心理上的崩塌。

  儿童的五个发展阶段2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一般可分为以下五个心理发展阶段:

  (1)婴儿期;

  (2)幼儿期;

  (3)学龄前期;

  (4)学龄期;

  (5)少年期。

  儿童在上述各个阶段的这个心理发展,是相对稳定的,它的发展的速度和变化过程也比较恒定。

   引导儿童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

  (1)注重儿童的智力开发:

  儿童的智力开发对于未来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不仅影响到儿童未来的学习成绩也会影响到未来儿童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2)注重儿童的饮食健康:

  儿童的发育对于其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14岁之前的孩子饮食习惯是其发育的重中之重。

  (3)注重儿童的独特性教育:

  儿童的身心发展与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每个儿童之间的发展也存在区别,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儿童的五个发展阶段3

   孩子心智发展的五个阶段

  幼儿成长后的消极状态有:自责,焦虑,失落,消极,精力衰退,自我认知缺陷

  幼儿心智发展阶段分五个:

  0-1:建立信任感

  2-3:自主想法,情绪生成

  4-5:自主性,认知生成

  6-11:勤勉与自卑

  12-21:自我定位困惑

  第一阶段,0岁:幼儿认知只有饥饿认知,此时幼儿会遵从胎儿时的状态,孩子得到满足,则孩子情绪为开心,不满足则会通过本能反应表达饥饿需求。

  第二阶段,0-1岁:思维的建立,本能对外界恐惧又好奇,感到不适会受惊或者哭泣,如果解决了孩子的受惊或者是哭泣,还在则会建立一个相对正常的想法,同时对让他不在受惊的人或者事儿存在信任感。如果还在存在受惊的状态而又不解决,则会潜意思的存在缺乏安全感,会寻找一个依赖对象, 需要照顾,同时对周围不信任感,同时很偏执。对存在感很需求。

  第三阶段,2-3岁:学习与认知的过程,家长给与支持和鼓励,还在将会对自己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不至于缺乏自信,反之孩子容易自卑,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然后处处都在意别人的眼光,没有自己的想法,不知道自己的需要,不敢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新的事物和别人的愤怒。

  第四阶段,4-5岁:自主性塑造的过程,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想做的事儿,如果家长给以支持和鼓励,孩子会对自己更加肯定且自信。发展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反之孩子做事儿则会畏手畏脚,对自己我想法不自信,不敢去尝试新事物,害怕做错事儿,容易有无助感,隐瞒自己的错误,还会不断的讨好别人。

  第五阶段,6-11岁:孩子开始将自己和其他人对比,家长给与鼓励和告诉他可以和其它孩子一样优秀,则孩子会变得有活力,反之孩子将会缺乏自信,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第六阶段,12-21岁:接受并适应各种大环境,接受身体生理的变化,界定对异性的身份,界定同性和同辈的身份,规划自己的人生。若这个阶段给与孩子引导和支持,孩子会成为可以认可自己的人,如果迫她成为某个角色,则会个性反叛轻浮。

  长大后不好的表现有不正确的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对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不能订立人生目标,依靠情感或者事业肯定自己的身份。会不断的谈恋爱,凭借拥有的东西,和认识的人,工作确定自己的人生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