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成长历程
1.全球化阶段。华为在2013年进入全球化阶段,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从电信设备和手机转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
2.从起步到崛起。华为在起步阶段就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但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一路走来不断壮大。
3.改造管理。华为在1997年推出了无线GSM解决方案,并于1998年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这标志着华为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并为其成功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品牌升级。2004年,华为开始了品牌升级计划,通过全新的标志和口号“Buildinga Better Connected World”,将公司正式更名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并制定了全新的口号“Buildinga Better Connected World”。这一举措是华为品牌升级的第一步,也是公司探索和传播华为品牌精神的重要里程碑。
5.征战亚非拉。华为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经济重建,两次世界大战使得华为在通信技术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而战后经济重建则使得华为在通信设备领域有了更多的投资和发展。
6.从巨债中站起。任正非在1984年转业到深圳特区,在一家电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但由于风险意识和财务管理不善,导致一笔两百万的货款无法收回。这对一个中年男人来说,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7.低调发育。华为在成立初期就以低调发展的策略,通过积累资金和市场优势,迅速抢占了市场。公司初期以单一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为主,但最终通过低成本的方式迅速占领了市场。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华为的成长历史是怎样的
1、华为发展历史的第一阶段(1987-1994):
1987年,任正非与五位合伙人共同出资2万元成立了华为公司。在这一时期,华为在产品开发战略上主要采取的是跟随战略,先是代理香港公司的产品,随后逐渐演变为自主开发产品的集中化战略。
在市场竞争战略上采取单一产品的持续开发与生产,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通过低成本的方式迅速抢占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也扩大了公司的规模。
2、华为发展历史的第二阶段(1995-2003)
这个阶段的华为的侧重点是:在产品开发战略上,由单一集中化向横向一体化发展;地域方面,由聚焦国内市场向同时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而国际市场优先转变;而市场拓展方面,依然沿用的是“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战略,选择从发展中国家开始做起,以低成本战略,逐步将产品打入到发达国家市场。
3、华为发展历史的第三阶段(2004-2012)
在这一阶段,华为在产品开发战略上采取了纵向一体化、多元化和国际化并举的战略;在市场竞争战略上,采取与“合作伙伴”共赢的战略。公司也由全面通信解决方案电信设备提供商向提供端到端通信解决方案和客户或市场驱动型的电信设备服务商转型。
华为这个时期的组织结构,相比成长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渐进式的演变,从原来的事业部与地区部相结合的组织结构,转变成以产品线为主导的组织结构。
4、华为发展历史的第四阶段(2013年到现在以及未来的几年时间)
华为公司在这个阶段设立基于客户、产品和区域三个纬度的组织架构,各组织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对公司的财务绩效有效增长、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客户满意度负责。
产品与解决方案是公司面向运营商及企业/行业客户提供ICT融合解决方案的组织,负责产品的规划、开发交付和产品竞争力构建,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支持商业成功。
区域组织是公司的区域经营中心,负责区域的各项资源、能力的建设和有效利用,并负责公司战略在所辖区域的落地。区域组织在与客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伙伴关系、帮助客户实现商业成功的同时,进一步支撑公司健康、可持续的有效增长。
扩展资料:
华为的企业价值观:
华为2012年总结“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而其主流文化的形成,也有许多长期相传的支流文化,挺有趣,也容易记忆,所以容易相传。具体如下所述:
一、成就客户: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二、艰苦奋斗:华为没有任何稀缺的资源可依赖,唯有艰苦奋斗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和信赖。坚持奋斗者为本,使奋斗者获得合理的回报。
三、自我批判:只有坚持自我批判,才能倾听、扬弃和持续超越,才能更容易尊重他人和与他人合作,实现客户、公司、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四、开放进取: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坚持开放与创新。
五、至诚守信:诚信是华为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华为坚持以诚信赢得客户。
六、团队合作: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的发展历程
华为的发展历程有三阶段分别是组织结构相对简单、(1995-2003)成长、(2004-2012)全球化。
1、组织结构相对简单
从开始的直线性组织结构转变为直线参谋职能制的组织结构,除了有业务流程部门,例如研发、市场销售、制造,也有了支撑流程部门,例如财经、行政管理等。
这一结构有其巨大的优势,其所有的市场营销策略都可以第一时间从公司高层直接传到给一线,从而完成营销任务。
2、(1995-2003)成长
在这一时期,由于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使得华为在传统的程控交换机领域的利润被吞蚀,造成其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压力。这时的市场需求也开始出现多样化。在这一时期,1998年华为员工数量已经接近8000人,销售规模接近90亿。
华为原有的集权式的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势已经变成其发展的劣势,缺点也日益突出。一是跨部门之间的协同。有大量的事情需要各级领导去推动协调,企业资源就会被内耗掉。
没有专门的只能结构,管理者负担变得越来越重,部门协调越来越困难,华为在不断进行的管理变革工作中,也开始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建立了事业部制与地区部相结合的二维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3、(2004-2012)全球化
在这一阶段,华为在产品开发战略上采取了纵向一体化、多元化和国际化并举的战略,在市场竞争战略上,采取与“合作伙伴”共赢的战略。相比成长期的组织结构,从原来的事业部与地区部相结合的组织结构,转变成以产品线为主导的组织结构。
当企业遭遇外部环境挑战时,这个网络就会收缩并进行叠加,也即是会进行岗位、人员的精简,而环境向好需要扩张时,这个网络就会打开,并进行岗位与人员的扩张。但其基本的业务流程却是会保持相对稳定的。
华为
华为,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部艰辛创业史,不仅浓缩了太多的磨难和心酸,还囊括了国内民营企业发展的所有“必经阶段”,可谓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活化石”。
众多企业蜂拥而来学习华为,不仅仅是因为华为取得了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还有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要件”,华为一件不少。
从成立到现在华为正好走过30年的历程,这么多年,其战略依据环境不断调整,组织结构追随战略不断优化,华为始终是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的一面旗帜。
华为发展历程
华为发展历程:
1987年,创立于广东省深圳市,成为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1989年,自主开发PBX。
1990年,开始自主研发面向酒店与小企业的PBX技术并进行商用。
1992年,开始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
1994年,推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
1995年,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成立知识产权部、北京研发中心,并于2003年通过了CMM4级认证。
1996年,推出综合业务接入网和光网络SDH设备。与香港和记黄埔签订合同,为其提供固定网络解决方案。成立上海研发中心,并于2004年通过了CMM5级认证。
开拓市场
1996年,华为与长江实业旗下的和记电讯合作,提供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的“商业网”产品。华为的C&C08机打入香港市话网,开通了许多国内未开的业务。使华为大型交换机进军国际电信市场迈出了第一步。
华为抓住中俄达成的战略协作伙伴这一国际关系变化中隐藏的商机,加快与俄罗斯的合作。1996年,华为开始进入独联体市场。历时三年的时间,华为在莫斯科与西伯利亚首府诺沃西比尔斯克之间铺设了3000多公里的光纤电缆。从1998年开始,华为就把触角探向世界的核心市场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