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物细胞成长规律

2023-10-10 来源:化拓教育网
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Ⅰ。教材基础知识填空:(1)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______________。(2)在个体发育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3)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_______________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4)“非典”流行期间,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5)细胞的生活需要水和其它多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 _______________。Ⅱ。很多被拐儿童是婴儿时期就被拐卖,几年过后连父母都很难通过长相辨认是否是自己的亲生子女。请回答:(1)公安人员可以通过检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基因关系来确定亲缘关系,其原因是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____________上,并且会通过父母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传递给后代。(2)有一对家长,父亲表现为能卷舌(基因组成为AA),母亲表现为不能卷舌(基因组成为aa)。公安人员带来一个不能卷舌的女孩,这个女孩是否是他们的亲生女儿?________(填“是”或“不是”) 。(3)一对面颊有酒窝的夫妇在找到自己亲生儿子时,发现儿子面颊无酒窝;在此之前,这对夫妇又生了一个面颊有酒窝的女儿,这个女儿关于酒窝的基因组成与母亲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A。100% B。 2/3 C。 1/3 D。 1/2(4)小莲的父母都比较白且胖,小莲在被拐卖之前也白白胖胖的。三年后,小莲刚被找到时又黑又瘦,被解救回家后半年又长得白白胖胖了。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遗传 (2)。 细胞分化 (3)。 二氧化碳和水 (4)。 控制传染源 (5)。 细胞膜 (6)。 染色体 (7)。 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 (8)。 不是 (9)。 B (10)。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解析]Ⅰ。教材基础知识填空:(1)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所以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2)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结果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这个过程就是细胞的分化。(3)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4)“非典”流行期间,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5)细胞的生活需要水和其它多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有益的物质不能轻易渗出。Ⅱ。很多被拐儿童是婴儿时期就被拐卖,几年过后连父母都很难通过长相辨认是否是自己的亲生子女。请回答:(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在细胞里大多有规律地集中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父亲产生的精子与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人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也就是成对的DNA)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只要将他们的DNA进行比对就能确定他们之间是否存在亲子关系。(2)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父亲能卷舌(AA),父亲产生的精子的基因是A;母亲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是a。因此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后代的基因组成是Aa,性状是卷舌。因此带来的这个不能卷舌的女孩不是他们的亲生女儿。(3)该夫妇都有酒窝,却发现儿子面颊无酒窝(基因组成为dd),说明该夫妇都携带一个控制有酒窝的隐性基因d,因此该夫妇的控制酒窝有无的基因组成是Dd,该男孩的基因组成是dd;若该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无酒窝的可能性为25%。如图所示: 因此,面颊有酒窝的女儿,关于酒窝的基因组成与母亲相同的概率是2/3。(4)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因此,小莲的父母都是比较胖,她在被拐卖之前也比较胖。三年后,小莲刚被找到时又黑又瘦,被解救回家后半年又长得白白胖胖了。这是因为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高中生物:细胞周期用字母分阶段怎么分?具体都指什么?

(一) 间期  间期又分为三期、即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  1.G1期(first gap) 从有丝到DNA复制前的一段时期,又称合成前期,此期主要合成RNA和核糖体。该期特点是物质代谢活跃,迅速合成RNA和蛋白质,细胞体积显著增大。这一期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下阶段S期的DNA复制作好物质和能量的准备。细胞进入G1期后,并不是毫无例外地都进入下一期继续增殖,在此时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前景的细胞:①增殖细胞:这种细胞能及时从G1期进入S期,并保持旺盛的能力。例如消化道上皮细胞及骨髓细胞等;②暂不增殖细胞或休止细胞:这类细胞进入G1期后不立即转入S期,在需要时,如损伤、手术等,才进入S期继续增殖。例如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等;③不增殖细胞:此种细胞进入G1期后,失去能力,终身处于G1期,最后通过分化、衰老直至死亡。例如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肌细胞及成熟的红细胞等。  2.S期(synthesis) 即DNA合成期,在此期,除了合成DNA外,同时还要合成组蛋白。DNA复制所需要的酶都在这一时期合成。  3.G2期(second gap)期为DNA合成后期,是有丝的准备期。在这一时期,DNA合成终止,大量合成RNA及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和促成熟因子等。  (二)期M期:细胞期。细胞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细胞的有丝(mitosis)需经前、中、后,末期,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由一个母细胞成为两个子细胞。一般需1~2小时。1. 前期(prophase)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逐渐形成染色体(chromosome)。染色体短而粗,强嗜碱性。两个中心体向相反方向移动,在细胞中形成两极;而后以中心粒随体为起始点开始合成微管,形成纺锤体。随着核仁相随染色质的螺旋化,核仁逐渐消失。核被膜开始瓦解为离散的囊泡状内质网。2. 中期(metaphase)细胞变为球形,核仁与核被膜已完全消失。染色体均移到细胞的赤道平面,从纺锤体两极发出的微管附着于每一个染色体的着丝点上。从中期细胞可分离得到完整的染色体群,共46个,其中44个为常染色体,2个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染色体组型为44+XY,女性为44+XX。分离的染色体呈短粗棒状或发夹状,均由两个染色单体借狭窄的着丝点连接构成。3.后期(anaphase)由于纺锤体微管的活动,着丝点纵裂,每一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分开,并向相反方向移动,接近各自的中心体,染色单体遂分为两组。与此同时,细胞波拉长,并由于赤道部细胞膜下方环行微丝束的活动,该部缩窄,细胞遂呈哑 铃形。4.末期(telophase)染色单体逐渐解螺旋,重新出现染色质丝与核仁;内质网囊泡组合为核被膜;组胞赤道部缩窄加深,最后完全为两个2倍体的子细胞。 G0期:暂时离开细胞周期,停止细胞,去执行一定生物学功能的细胞所处的时期。在体内根据细胞的能力可把它们分为三类:①周期性细胞,如造血干细胞,表皮与胃肠粘膜上皮的干细胞。这类细胞始终保持活跃的能力,连续进入细胞周期循环;②终端分化细胞,如成熟的红细胞、神经细胞等高度分化的细胞,它们丧失了能力,又称终末细胞(end cell);③暂不增殖细胞群(G0期细胞),如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心肌细胞、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它们是分化的,并执行特定功能的细胞,在通常情况下处于G0期,故又称G0期细胞。在某种刺激下,这些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如肝部分切除术后,剩余的肝细胞迅速。

叙述微生物生长规律

微生物生长规律,一般会经历以下几个时期:

1.调整期:此时微生物一般不,其代谢活跃,会大量合成各种酶类等物质。

2.对数期:此时微生物较快,且代谢旺盛,形态和生理特性都相对稳定。

3.稳定期:此时微生物出生率和死亡率几乎相等,次级代谢产物积累。

4.衰亡期:此时微生物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细胞出现多种形态,有些开始解体并释放出代谢产物。

单细胞微生物生长规律4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对工作的实际意义?

特指液体培养时。此时才会表现明显。

微生物培养过程(生长期)分为四个时期。其特点如下。

1、调整期,也叫适应期、迟滞期。微生物进入新的生长环境后,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环境。此时期,微生物生长缓慢,OD值(菌密度值)基本不变。

2、对数生长期,也叫对数期。此阶段,微生物由于已经适应了生长环境,加之培养基内营养丰富,微生物排出的有害物质少,对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小,微生物进入迅速生长和大量繁殖阶段。OD值基本呈对数增加。

3、平衡期,也叫稳定期。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生长繁殖后,培养基内部营养物质消耗越来越大,有害物质逐渐积累,微生物生长繁殖受限,菌体出现死亡,新繁殖的个体数量与死亡数量趋于平衡,OD值趋于稳定。

4、衰亡期。培养基营养物质消耗殆尽,有害物质大量积累,微生物已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菌体大量死亡。OD值出现明显下降。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以明确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对生产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根据对数期的生长规律可以得到培养菌种时缩短工期的方法。用与培养菌种相同组成的培养基,采用最适菌龄,接种对数期的菌种,加大接种量。根据稳定期的生长规律,可知稳定期是产物的最佳收获期,也是最佳测定期。通过对稳定期到来原因的研究还促进了流加培养基、连续培养等原理的提出和工艺技术的创建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