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教师成长阶段是

2023-10-05 来源:化拓教育网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高阶段为()

A.顺应阶段

B.适应阶段

C.发展阶段

D.专业化阶段

答案是:

D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2017年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 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具体来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拓展与加深、学科专业素养的深化、教育专业能力的提升 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升华等方面。

2.教师的专业结构构成

(1)教师专业意识

教师的专业意识,主要涉及的是人的主观世界。教师专业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

②专业态度和动机,主要是指教师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

③自主发展需要和意识,是指教师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

(2)教师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知识等。

(3)教师专业能力

主要包括教师的一般能力和专业特殊技能。

3.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①关注生存阶段

这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注重自己在学生、同事以及学校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出于这种生存忧虑,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

②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认为自己在新的教学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后,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己备课是否充分等。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手型教师更关注这个阶段。

③关注学生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可以说,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由上述可见,教师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关注重点和需要,这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和课堂行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个教师的发展都会完全经历这三个阶段,事实上,有些教师就没有进人到第三个阶段。

(2)教师发展的五阶段理论

教师发展的五阶段理论,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伯利纳在人T智能领域的“专家系统”研究以及德赖弗斯职业专长发展五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提出的。

①新手阶段

新手型教师是指经过系统教师教育和专业学习,刚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他们表现出以下特征:理性化,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性,刻板依赖规定。这个阶段教师的主要需求是了解与教学相关的实际情况,熟悉教学情境,积累教学经验。

②熟练新手阶段

新手型教师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后逐渐发展成为熟练新手,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的整合;处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很好地区分教学情境中的信息;缺乏足够的责任感。一般来说,具有2-3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处于这一阶段。

③胜任阶段

大部分的新手型教师在经过3-4年的教学实践和职业培训之后,能够发展成为胜任型教师,这是教师发展的基本目标。胜任型教师的主要特征是:教学目的性相对明确,能够选择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对教学行为有更强的责任心,但是教学行为还没有达到足够流畅、灵活的程度。

④业务精干阶段

一般来说,到第五年,积累了相当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便进入了业务精于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表现出以下的特征:对教学情境有敏锐的直觉感受力,教师技能达到认知自动化水平,教学行为达到流畅、灵活的程度。

⑤专家阶段

专家阶段是教师发展的最终阶段,只有少部分教师才能达到这个阶段。专家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主要特征是:观察教学情境、处理问题的非理性倾向,教学技能的完全自动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3)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比较研究

本节通过课前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连续的阶段,把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进行对比,总结出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相比所具有的特点。

①课时计划的差异

与新手型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②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A.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专家型教师制定的规则较明确,更能坚持执行。有研究认为,专家型教师能够鉴别学生的哪些行为是合乎要求的,哪些行为是不合乎要求的,从而集中关注学生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事情。

B.吸引学生注意力

专家型教师善于运用一些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使学生不易受到过多无益干扰。如声音、动作及步伐的调节;在一个活动转移到下一下活动或有重要信息时,提醒学生注意等。

C.教材的呈现

专家型教师注重课前回顾,教材呈现多用导入式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D.课堂练习

专家型教师善于运用课堂练习的教学方法,他们关心学生是否学会所教知识。

E.家庭作业的检查

专家型教师检查家庭作业规范化、自动化、效率高。

F.教学策略的运用

专家型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应用。新手型教师或者缺乏或者不会运用教学策略。

在提问策略与反馈策略上,首先,专家型教师比新手型教师提的问题多,从而学生获得反 馈的机会就多.学习更加精确的机会也就越多。其次,在学生正确回答后,专家型教师比新手型教师更多地再提另外一个问题,这样可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再次, 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专家型教师较之新手型教师更易针对同一学生提出另一个问题,或者是给出指导性反馈。最后,专家型教师比新手型教师在学生自发的讨论中 更可能提出反馈。

在对学生发出的非言语线索上,专家型教师常利用这种线索来判断和调整教学。新手型教师往往只注意课堂中的细节,难以解释他们看到的事情问的联系;而专家型教师则试图从这些活动中作出推论。

③课后评价的差异

在课后评价时,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研究发现,新手型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型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专家型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

幼儿教师角色发展的教师阶段有何特征简答?

幼儿教师的角色转变:

1、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

2、由课程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者。

3、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幼关系的协调者与合作者。

4、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知识的终身学习者。

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1、工作对象的主动性与幼稚性。

2、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3、工作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4、工作手段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育影响的长期性和滞后性。

扩展资料: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1、幼儿教师的教育信念

(1)教学效能感: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2)对幼儿发展的归因倾向。

即:教师在幼儿发展的原因上所持的态度和观点。

(3)对幼儿监控的态度:是民主型、还是家长型等等。

(4)对待心理压力的态度。

2、幼儿教师的情感特征:理智感、审美感等。

3、幼儿教师的教育机智

具体表现: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分寸。

4、幼儿教师的个性

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人格特征:正确的动机;成熟的自我意识;无私、热情、果断等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