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宝宝成长敏感期

2023-10-05 来源:化拓教育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婴儿敏感期及其特征:。1. 0~3个月光敏感期:婴儿眼部功能还未完善,对光线敏感,长时间看光源会造成不适。2. 4~7个月味觉敏感期:婴儿味觉功能开始发育,逐渐感受到食物的味道。3. 6~12个月触觉敏感期:婴儿好奇心强,触觉也在逐渐发育,会用手触摸周边物品。家长需注意婴儿的护理,添加辅食时不宜一次性添加种类过多,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父母必须了解:0-9岁孩子的31个成长敏感期(完整解读版)

0-9岁期间,孩子会经历31个成长敏感期。

每个敏感期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短的1-2周,长则6-8年。

每一个成长敏感期,一生只出现一次。运用恰当,就能更好的建立一种或多种能力;错过就再也没有补救的机会。

所以,在不同的成长敏感期,做好特定能力、行为的培养,就能让孩子成长效果加倍。

同时,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在成长敏感期的“特定行为”,面对孩子尝试、哭闹、不听话等诸多正常行为的时候,习惯性阻止、训斥……这样不断阻碍了孩子 健康 发展,甚至导致孩子性格缺陷。

想要养出优秀的孩子,一定要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行为、心理以及正确的回应方法。

收藏好孩子0-9岁的31个成长敏感期,从此教育孩子不再迷茫。

0-3月:光感敏感期

宝宝处于明暗适应期,白天要开窗,晚上要关灯,让宝宝适应自然的光线、明暗变化。

成长建议:每天观看黑白涂卡3次,每次3-5分钟。

4-7月:味觉敏感期

宝宝口腔可以感觉到酸、甜、咸等味道。

成长建议:适当添加多种口味的辅食,保护味觉敏感度。

4-12月:口腔敏感期

宝宝开始用口尝试、感觉事物,甚至抽象概念。

成长建议:注意清洁卫生,不要阻止宝宝吸吮手指。

6-12月:手臂发育敏感期

宝宝开始喜欢扔东西,进入手眼协调发育阶段。

成长建议:注意安全,不要管制扔东西的行为,可以适当引导训练。

1-3岁:肌肉发育敏感期

孩子开始扶、站和行走。

成长建议: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与充分的活动空间,一起做运动 游戏 ,不但可以训练精细动作,还可以促进左右脑均衡发展。

1.5-2.5岁:语言敏感期

孩子咿呀学语,开始自我表达。

成长建议:多和孩子说话,讲故事,尤其是语言发育迟缓,更要持续激发孩子的表达。

1.5-3岁:自我意识敏感期

开始有“我的”、“你的”界限概念,并不断完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志行为,会说不,甚至打人,不符合意愿的时候会大哭大闹。

成长建议: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的时候,只需制止,不要指责或教训。因为这是自我意识形成过程的排他行为,并非暴力。

1.5-4岁:细微事物敏感期

进入精细观察时期,开始注意身边的小事物。

成长建议:培养孩子精细观察的最佳时期, 探索 和认知世界,更方便以后兴趣开展。

2.5岁-4岁:秩序敏感期

孩子开始懂得规则、顺序、礼仪、规范,也喜欢结交更多朋友。

成长建议:培养几个固定的生活习惯,多结交朋友,抓住这个时期,以后就是个自律的孩子。

3-4岁:空间敏感期

开始喜欢三维、立体场景,玩积木、钻箱子、爬高高。

成长建议:可以提供多种益智组合玩具,学习几何图形,培养结构意识。

3-4岁:色彩敏感期

对色彩有感觉和认知,开始观察、 探索 生活中各种色彩。

成长建议:可以重点培养绘本、漫画浏览,提供多种颜料涂鸦,培养绘画的兴趣。

3-4岁:逻辑思维敏感期

开始出现“十万个为什么”,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好奇,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行为,很多家长都接不住问题或不耐烦。

成长建议:不要打消孩子 探索 、好奇的,更不要拒绝回答或试图让孩子闭嘴。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能很好的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如果家长回答不上,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同步提升自主 探索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阶段可以准备《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知识书籍。

3-4岁:剪、贴、涂等动作敏感期

孩子开始有使用工具的意识,会尝试动手处理很多事情。

成长建议:这是训练小手肌肉、手眼协调的重点时期,也是构建专注力的最好机会,多提供一些手工和精细动作训练道具,在固定时间内不要打扰他。

3-4岁:藏、占有敏感期

开始具有强烈的占有、支配。只有当孩子完全拥有并可以自由支配一件物品时,才可能去 探索 物质背后的精神。另外,当物品所有权完全归属孩子的时候,交换就开始了,人际关系也从此开始建立。

成长建议:这个阶段是培养尊重、隐私的最佳时期。给孩子提供的空间,明确划分归属和责任的界限,没有征得孩子同意时,不可越线。

3-4岁:执拗敏感期

随着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发展,孩子会进入执拗敏感期,表现为“凡事都要以自己为中心”,“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就会产生情绪变化:哭、闹、发脾气、打人等。

成长建议:这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头疼问题,通常会被认为“胡闹”、“任性”、“不懂事”,甚至到达难以理喻的地步。这个时期自我意识不断强化,秩序尚未形成,孩子就会出现“不听话的执拗”。所以,家长一定要理解这个时期的特定行为,学会变通、引导,帮助孩子尽快简历秩序意识即可。

重点提醒

3-4岁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存在空间、色彩、逻辑思维、动作、占有、执拗6个敏感期,涉及视觉、感知觉、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自我意识、秩序形成、情绪管理等多项能力的发展。

我们通常讲教育,就是在正确的时期,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情,或者面对孩子的特定行为,给与正确的反馈。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发展特点,只是一味苛责,不但会错过黄金发展时期,更坏导致孩子“畸形发展”。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孩子是否发展的优秀,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认知、了解程度。

3-5岁:诅咒敏感期

孩子开始“骂人”,经常说:打死你、臭屁、坏蛋等“粗话”。这是因为此阶段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而最具力量的的话就是“诅咒”、“骂人”。类似于成年人激动地时候,无法用更精准、完美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只能卧槽!牛!

成长建议:忽略、淡化,无需严厉指责(可千万不要鼓励和赞扬)。因为这不是他真正要表达的,度过这个阶段就可以了。

3.5-4.5岁: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孩子开始进入追求完美的阶段,表现类似于“强迫症”、“洁癖”,如:手帕不能有污渍、餐具要干净、东西必须摆的整整齐齐。同时还会要求,自己遵守的秩序规则,你也要遵守,如:要求你把果皮扔进垃圾桶。

成长建议:尊重孩子的规则和行为。同时避免“扯旧账”,当孩子指责你一件事的时候,千万不要说:前天你不也没这样做吗?只和孩子说当前的行为规则,不要把问题扩大化。还比如孩子吃西瓜的时候,要先把西瓜子一粒粒的抠出来,摆放整齐,然后才会去慢慢的吃西瓜。这种行为也不要去阻止,一切以尊重为核心。

4-5岁:打听出生敏感期

孩子开始询问自己从哪里来,并且是无休止地问。

成长建议:不要用敷衍的形式回复孩子:捡来的、充话费送的。从哪里来,是孩子安全感的源点。家长就需要认真地拿出百科全书,给孩子普及生命的形成过程、意义和延续。

4-5岁:身份确认敏感期

孩子会不断给自己新的身份,比如是白雪公主、小王子、奥特曼、小仙女。有时候还会穿特定的服装,要求你喊他这个特定的称呼。这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崇拜偶像,对自己进一步幻想,来通过偶像表达自己。

成长建议:可以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 游戏 ,既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激发孩子的表演天赋,说不定就能喜欢上表演艺术了。

4-5岁:性别敏感期

4岁的孩子最关注谁是男孩,谁是女孩,还会经常跟着人去洗手间,观察一下到底是男是女。

成长建议:孩子通过观察来 探索 和认知身体,父母必须以客观、科学的态度给孩子普及性别知识,就如同认识自己眼睛、鼻子、嘴巴一样。

4-5岁:婚姻敏感期

随着人际关系的意识发展,孩子会进入婚姻敏感期,常见的就是“过家家”。最早的时候孩子会想和爸爸、妈妈“结婚”;然后会“爱上”老师、姐姐或其他亲近的人。到5岁左右,才会真正“爱上”小伙伴,比如只喜欢跟特定人一起玩、分享,即便产生矛盾也不愿其他人干预。

成长建议: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并尊重孩子的“结婚”行为。

重点提醒

4-5岁的孩子进入清晰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阶段,家长处理不好,就会会比较敏感,没有安全感或者害羞,一般腼腆、内向、不善表达的性格,就是这个阶段形成的,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给予自由空间、客观、科学的回应孩子的问题。

4-7岁:绘画、音乐敏感期

绘画和音乐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智能。从胎儿时期就能跟着音乐节奏扭动身体,而绘画也是孩子最会使用的一种语言,从涂鸦开始表达自己的感受,整个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的展现。

成长建议:结合家庭条件,给孩子创造音乐、艺术的成长环境,不一定是专注发展音乐、绘画的特长。就类似于日常饮食“多吃蔬菜”一样,对孩子综合成长总是好的。

4.5-6岁:人际关系敏感期

孩子开始进入人际交往的全过程,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兴趣相投的伙伴并开始互相依恋;从和许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亲密。

成长建议:除了基础的交往规则尊重、分享、诚信等,多给与一些人际关系相处方法的引导。

4.5-7岁:数学概念敏感期

4岁以后的孩子,开始对数字感兴趣,总喜欢问:几个?几点了?几个人?多少钱?这个时候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数理逻辑,只能理解数量、数字的基础配对关系。

成长建议:孩子开始进入数学智能的发展阶段,只有将数量、数值、物品统一理解,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比如1元钱买1个棒棒糖,买10个钮扣,买2个青椒等的变量关系。日常可以多让孩子买东西、算账、做支出计划,锻炼数学能力,培养经济意识。

5-6岁:延续婚姻敏感期

这里是婚姻敏感期的延续,选择伙伴的倾向非常明显,并了解简单的婚姻规则,如:相爱的人才可以结婚,结婚才可以生孩子等。

成长建议:尊重选择与合理引导即可。

5-7岁:认字敏感期

孩子更多的接触符号,能够宏观的认识文字(认识整体形象,还不能分解笔画),孩子会对熟悉的文字感兴趣,比如名字。

成长建议:多使用一些识字卡片,让孩子把文字、图形、图像综合认知理解。

5-7岁:审美敏感期

孩子对自己的形象有了初步认知,并且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追求愿望,会对衣着、服饰有兴趣和要求,女孩子还会喜欢化妆。

成长建议:尊重与夸奖。孩子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想法穿着、打扮,不要去评判孩子追求的美,需要的是认可。

6-7岁:兴趣发展敏感期

6岁的孩子会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共同建立和遵守规则,形成合作意识,比如:监督别人、投票选举、吃饭前谁没洗手等行为。

成长建议:带孩子多参加 社会 实践活动,捡垃圾、做义工、团体郊游,甚至是参与“打工买卖”,培养责任感的最佳时期。

6-7岁:数学逻辑敏感期

孩子度过数学概念敏感期,完成对数字、数名、数量的认知,开始对数的序列、转化、关联产生兴趣。

成长建议:可以使用数理逻辑的教具,让孩子明白加减乘除的背后逻辑,而并非是简单的记忆。

6-7岁: 探索 、收集敏感期

孩子开始对自然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与强烈好奇心,并且开始收集行为。

成长建议:所创造观察大自然的机会,科普动物世界、星际科幻等,在找到孩子兴趣点的时候,用心培养孩子的收集行为,能够很好的构建累积意识。

6-9岁:文化敏感期

3岁开始对文化学习感兴趣,而6-9岁会出现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

成长建议:这个阶段,孩子的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壤,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家长就可以有计划、有意识、递进安排一些知识让孩子吸收,并注重培养孩子的视野和胸怀。

以上就是0-9岁孩子31个成长敏感期,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孩子的成长发展就能最优。

但是,孩子的成长教育不是机械式的,每个孩子的心智发展程度都不一样,家长要学会甄别、判断孩子的行为、心理属于哪一个阶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自己改如何回应和引导。

孩子成长的核心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优秀的父母不用刻意管教,就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学早教启蒙,做优秀父母,陪伴孩子卓越成长。菜芽启蒙,专注家庭成长教育,期望帮助更多父母走出焦虑。

宝宝成长中会遇到的几个敏感期,你都了解吗

光感的敏感期

岁数:0-3个月

特点:刚出生的宝宝对光感非常敏感,这时宝宝需要适应白天和晚上的光线差异,所以白天要拉开窗帘,晚上要关灯睡觉,让宝宝适应自然的光线变化。

建议:可以给宝宝多看黑白图。

味觉发育的敏感期

岁数:4-7个月

特点:宝宝自己的口腔可以感觉到甜、咸、酸等味觉。

建议:添加辅食的开始,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清单,保护好宝宝味觉的敏感程度。

口腔的敏感期

岁数:4-12个月

特点:这时宝宝喜欢吃手,TA在用口进行尝试、感觉,甚至一些抽象的概念。

建议:请妈妈们给宝宝口腔发育的机会,让宝宝吃个够,不要无情地把宝宝的手从TA嘴里拿开。

手臂发育的敏感期

岁数:6-12个月

特点:这个时候孩子喜欢扔东西,这是最早的手眼协调发育的标准。

建议:家长不要管制宝宝这个行为,让TA扔个够。

大、小肌肉发育的敏感期

岁数:大肌肉1~2岁,小肌肉1.5~3岁

特点:喜欢扶、站、努力行走。

建议: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是活泼好动的时期,此时给予TA充分的空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TA熟悉更多的肢体动作。

和宝宝一起做许多游戏运动,使各种肌肉得到训练,增进亲子关系,并且还能使左右脑均衡发展。在动作敏感期,精细动作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还可以增长智力。

语言敏感期

岁数:1.5岁-2.5岁

特点:语言的启蒙始终伴随着婴幼儿,甚至是胎儿期。对着胎儿说话,婴儿的咿咿呀呀学语就开始了语言敏感期。

建议:有些孩子说话晚,如果不是病症,那么就有可能是环境的影响所致,不管TA会不会说话,我们都要多和TA说话、讲故事,当TA需要表达自我感受时,自然就开口说话了。

0—6岁孩子36个敏感期

0—6岁孩子36个敏感期

  0—6岁孩子36个敏感期,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比较缓慢的过程,需要经过很多的成长过程,这其中敏感期就需要度过很多,有些家长对于这些敏感期交不是十分的了解,下面是0—6岁孩子36个敏感期。

  0—6岁孩子36个敏感期1

   0岁-2岁半

  1、视觉敏感期: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不要错过宝宝眼睛受光的敏感期。

  2、口的敏感期: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和触觉的过程。一般是在0---1岁出现。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据观察,儿童敏感期被延误后,有的敏感期因为孩子年龄大而不会再出现,但有的敏感期却总要出现,如口腔敏感期。

  3、听觉敏感期: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

  4、手的敏感期: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手的敏感期到来时,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三指抓,二指抓。个月的幼儿非常喜欢抓捏软的物体,手的活动不只是简单的动作,而是有着智性的目标

  5、空间敏感期:一般是在1岁前出现。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弹力球是幼儿最初探索空间的最好东西。

  6、细小事物敏感期: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7、秩序敏感期: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8、模仿敏感期: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9、自我意识敏感期: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10、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源于秩序感,解决儿童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

  11、玩水,玩沙敏感期:水,沙对儿童的吸引力可长达12年,在生命的头6年表现最强烈。

  12、审美和完美敏感期: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一般出现在执拗敏感期之后。理解孩子细腻,追求完美的心,把孩子的要求当作关乎成长,关乎品质形成的一次机会,用心去体察每一次不满,并尽量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

  13、走的敏感期:走的敏感期大约从7个月出现。上下坡是每个孩子都有的重要敏感期,是走的敏感期的典型表现。攀爬楼梯的敏感期一般在一岁左右出现。

  14、音乐的敏感期:呈现出螺旋状发展过程,最早的幼儿喜欢节奏,2岁时就能把握好节奏,到了3,4岁时,儿童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开始感兴趣,5,6岁时,开始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用动作表达旋律较为复杂的音乐,6到8岁时,儿童已经能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美妙感受,某些孩子会为些流泪,或是深深沉浸在音乐中。

  15、语言敏感期:-所有的孩子都有问为什么的时期。每一个为什么引导一个因果关系,成串的为什么引导一个因果链条,因果关系是一种逻辑关系,当儿童用语言探索逻辑关系时,就发出了一连串的“为什么”。

  “为什么”也是孩子语言敏感期的一种表现,在一个个为什么面前,教师一定要做出正确,简洁的回答。在日常语言建设的敏感期,儿童模仿口语,练习口语,感觉语言的音韵,不断重复使用语言,这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头语言,要说文明的,规范的,准确的,富有美感的口语。

  16、神的敏感期“身份确定的敏感期”:-一般在两岁左右出现,崇拜神,热切地认识神,搜集神的故事,想像神,进一步夸张和设想,希望神有现实中出现,想像自己和神在一起,自己就是神。这称为神游。儿童无法将想像和现实分开。

  成长在强权中儿童会崇拜强大的,有暴力的神,这有点像人格替换,借助强大的神去面对强大的父母和老师,那些生长在平和环境中的孩子,会喜欢智慧和美丽的神。儿童会通过吸引自己的喜欢的偶像的人格特点,来建构自己的人格状态,并最终形成自我。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度过人类的童话期,帮他走向。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中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0-1周岁:创造充满活力的环境

  从0-1周岁这一年是变化极大的一年,应区分为下面4个阶段进行不同的开发训练:

   【0-3个月】

  ①父母应多花点心思让婴儿四周的环境充满美丽的色彩,在床铺四周挂些美丽的图画,摆些色彩明亮的玩具、盆栽等加以装饰。

  ②从出生开始,父母在养育过程中要尽量多对他说话,不要认为婴儿听不懂就不对他讲话,经常对婴儿说话有助于他提早理解语言,学会说话。

  ③要对婴儿开始动作方面的训练,让婴儿用手握住母亲的手指,从出生后就开始训练握力。

  ④婴儿俯卧时,训练婴儿抬头,让婴儿抬起脸部观看前面的东西,下巴也能短时离床,双肩也能抬起来。

  ⑤在俯卧训练抬头的同时,用手抵住婴儿的足底练习爬行。

  ⑥近几年很多医院开展的婴儿游泳对婴儿智力发育也很有好处,因为婴儿游泳这一复杂动作是在大脑支配下完成的,在游泳的过程中也会提高大脑的功能,表现为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快,智力发育好。

   【4-6个月】

  ①婴儿处于爬行阶段,还不会自己用手脚的力量把身体支撑起来。这个时期父母要让婴儿多看各种颜色的图画、玩具及物品,并告诉婴儿物体的名称和颜色,可使婴儿对颜色认知发展过程大大提前。

  ②尽量增强婴儿用手抓东西的能力,让他可以用手握住或触摸接触各种不同的东西,如丝绸、毛、棉布、缎子、海绵等等。

  ③动作方面可让婴儿趴着,继续训练他抬头,只是时间可以更长些,训练时家长可以站在孩子头前与他讲话,使孩子前臂支撑全身,将抬起。

  ④还可让孩子学习由仰卧翻至侧卧,然后再翻至俯卧,可将玩具放在孩子的一侧但他伸手够不着处,他会为够取玩具先翻倒,伸手使劲也够不着时,全身再使劲就会变成俯卧,经常翻滚有助于肌肉关节综合能力的发展。

   【7-10个月】

  ①婴儿开始会用四肢匍匐前进。家长可让婴儿把玩自己的手指头,给他纸张让他学习撕纸,把东西放在婴儿手能拿到的地方,让他伸手抓。

  ②婴儿吸吮自己的手指时,家长不要立刻阻止他,因为这表示婴儿已经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已经有自己将东西送进嘴里的能力。

  ③让婴儿尽量爬行,腹部逐渐离开床面,并用手臂转圈或后退,让他尽量自由地爬来爬去。爬行能够促进肌肉系统的发育及运动调节机能,而不宜太早使用学步车。因为通过对比发现,经过爬行的'孩子其阅读和图像思维能力较好。

  ④让孩子练习用手抓小积木,训练他用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抓,每日练习数次。

   【11-12个月】

  ①婴儿处于扶走时期。教他认识实物、图片,把几种东西或几张图片放在一起让他挑选、指认,同时教他模仿说出名称来。

  ②教婴儿玩简单的玩具,堆积木,将玩具全部用手帕盖起来,看看他会怎么做;或将玩具盖起来,只露出一小部分,再将玩具藏在箱子里或桌子下,看看他的反应。

  ③开始时可以让婴儿扶物站立,逐步训练他扶着椅子或推车迈步。

  ④这个时期最重要的还是要注意语言的学习,要引导婴儿让他模仿妈妈所说的话。让孩子学习用“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等称呼周围熟悉的人。

   1-2周岁:尽量引导孩子说话

  1、家长尽量少用“不可以”:此时的孩子喜欢尝试去做各种事情,家长千万注意不要一味以“不可以”来制止孩子的行为。如果家长这样做,孩子将会变得非常消极,无法建立自信心。只有当孩子所做的事具有危险性,或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会有极不良的影响时,才说“不可以”。

  2、给孩子玩具的方法:家长给孩子的玩具必须是孩子能从中学到某些东西的玩具,例如可以发展想象、训练发声等的玩具;不要一次给孩子太多玩具,会使孩子精神不集中,而无法培养出注意力集中和性情稳定的孩子;家长应和孩子一起玩,以帮助其智慧的增长。

  3、家长要尽量多跟孩子说话:这个时期的孩子在语言理解方面会有极快速的发育,对家长所说的话的理解力急速增强,但这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引导孩子说话,并教给他正确的语言。

  4、文字的阅读:为宝宝读故事情节简单的图画书——发展语言能力,扩大词汇量,发展宝宝的情感。宝宝在这个阶段的词汇量应从2-3个扩大到250个左右。每天和宝宝一起阅读半小时,如果宝宝对书上的字、词感兴趣,你可以边读边用手指沿字行移动,让宝宝在口头语言与文字所代表的意义之间建立起联系。

   2-3周岁:规范语言亲近文字

  1、把散步作为孩子每天的功课:对于2周岁孩子应把散步当作每天的固定课程,这是造就优秀大脑的第一步,也是获得健美身体的第一步。但是,仅仅在平地上走还不够,走坡道、过独木桥、上下楼梯、两只脚并拢在一起跳,这些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

  2、接触正确的语言:在这一时期,家长必须尽可能地用规范的语言对孩子说话,不能用婴儿语言对孩子说话。给孩子多买一些图书,由家长念给他听,并且给他们念诗歌、讲故事。

  3、让孩子亲近文字:为了让孩子喜欢上文字,家长可以有意让孩子注意到书的封底、商品的标签上印着的文字,并把字的读音教给他;或者一边散步一边让他留意商店招牌上的字、汽车牌号上面的字和数字等。孩子学会一个新字后,可以让他从书和报纸中找出这个字来,这样,他对文字的兴趣会增强。

  4、技能的训练:2周岁孩子非常迫切地希望自己来做好自己的事情,像洗手、系鞋带、扣扣子之类的事情,父母只要耐心地把正确的做法教给孩子就行了,即使要花去相当多的时间,也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会充满兴趣地学习,并且对学习任务完成得很好,这样不仅使他的愿望得到了满足,而且会使他对自己做这件事情的能力产生自信。

   3-4周岁:培养逻辑思维和注意力

  1、多给孩子念图画书和说话:家长必须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地对孩子讲话,就像对大人一样,用正确且条理清晰的语言对他们说话,使他们能够由此产生逻辑性的思维。除了对孩子说话,父母还应多给他念图画书。要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他对文字的兴趣,使他自发地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念图画书是最好的。

  2、单纯的玩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为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如果外界给予发育中的大脑以各种刺激,一方面可使大脑的发育更快更好,另一方面大脑优秀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又会反过来作为其智能发育的基础,表现为孩子的高智能。如果孩子只是单纯的玩耍将会错过大脑发育的这个高峰时期,由此导致孩子将来的智能达不到应有的程度。

  3、重视家庭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在家里,要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家长无论是教孩子收拾、放置物件,或是使用各种劳动工具,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并且给予具体的指导,使他做事有始有终,做出结果。

  4、在游戏中培育孩子的注意力: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游戏不仅可以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获得智能的开发,还可以通过家长的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就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而言,游戏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4-5周岁:阅读和表达数字和方位

  1、鼓励孩子自己看书:家长可每天大声阅读书籍,并鼓励孩子自己看书。同时还可为孩子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如报纸上的广告,上面有不少的生字和内容可以让孩子阅读。和孩子一起念一些儿歌并用手指表演,鼓励他们给更小的孩子讲故事。

  2、为孩子提供多种艺术体验:让孩子玩生面团和安全的橡皮泥之类可以用手捏的玩具;鼓励孩子尝试用新的材料,如软木塞、吸管、棉线和纱线等来做拼贴画。家长在教他画画时,还可教会他混合不同的颜色,产生新的颜色,同时激发他对色彩的好奇和好感。

  3、树立孩子数字和方位的概念:把看到的各种东西分类并计数,如金属物品、袜子、石头、树叶等等。在与孩子的讲话中谈到里面、上面、正面、后面、旁边、以前和以后,比较大小以及太近、太远等概念。

  4、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当孩子提问时,应该很认真地倾听他的问题,然后和他一起思考问题的答案并教给他寻找答案的方法,即使遇到家长不懂或很不好回答的问题,也要通过积极的方式表扬他的提问,保持他的好奇心;当孩子正热衷于某一事物的时候,不要打断他,不要用大人的想法来对孩子所专注的事情指手画脚;对孩子所做、所想的事情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5-6周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能力

  1、让孩子多接触和使用不同的工具:帮助孩子学会熟练地使用剪刀。给孩子提供一些旧衣物和用旧的小工具,让他们做一些拆装工作。还可以让他帮忙做家务,例如抹桌子、扫地等等,使他在劳动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工具使用。

  2、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给孩子讲到熟悉的故事时,先不要讲结尾,停下来,让孩子为故事加上自己的结尾。问孩子“如果……会怎样”的问题,如果“小红帽”遇到的是只小兔子而不是大灰狼,那会怎样呢?给孩子提供一些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处理分类、分组、配对、数数和排列等的机会,例如摆桌子,数排队的人数,把袜子分类,把织物配对等。

  0—6岁孩子36个敏感期2

  儿童敏感期分为很多阶段,参考如下:

  一、语言敏感期一般是在0-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大人说话的口型开始学会模仿,学会咿呀学语,被称为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二、认识符号、书写符号的敏感期,一般是在3、5-5、5岁之间,孩子对于认识字符、书写字符产生了各种兴趣。

  三、阅读敏感期,阅读敏感期一般是在4-6岁之间,孩子对于阅读能力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看书、读书、

  四、秩序敏感期,秩序敏感期一般是在0-3岁,孩子一般喜欢有一定秩序的环境,认识事物和熟悉事物。

  五、器官敏感期,一般是在0-6岁的孩子,能够对听觉、视觉、味觉、触觉这些器官产生敏感的时期、

  六、细微事物的敏感期,一般在1、5-4岁之间。

  七、动作敏感期,一般大动作敏感期是在1-2岁,小动作敏感期是在1、5-3岁。

  八、社会规范敏感期,一般是在2、5-6岁。

  九、性格敏感期,一般在4-5岁之间、

  十、文化敏感期,一般在6-9岁之间。

  1、 光敏感期0-3个月:新生宝宝对光线很敏感,那么宝宝需要适应昼夜光线之间的区别,所以在白天的时候,需要打开窗帘,晚上需要开店,让宝宝适应自然光变化。

  2、 口腔敏感期4-12个月:此时,宝宝喜欢吃手,正在用嘴尝试,感觉,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

  3、 手臂发育的敏感期为6-12个月:这个阶段的宝宝喜欢扔东西,这是手眼协调发育最早的标准。

  4、 大肌肉发育敏感期1到2岁:这个时期的宝宝喜欢支撑、站立、用力行走。

  5、 语言敏感期1、5-2、5岁:这个时期处于语言敏感期。对宝宝说话时,宝宝的咿呀学语开始了一段语言敏感期。

  6、 对小事情的兴趣敏感时期1、5-4岁:忙碌的成年人往往忽略身边的小事情,但孩子往往能抓住其中的奥秘。往往会做出一些家长不理解的小举动。

  7、 自我意识的敏感期1、6个-3岁:这个时期宝宝已经会区分自己与别人的界限。

  0—6岁孩子36个敏感期3

  通常并没有孩子的36个敏感期的说法,孩子的敏感期大致包括语言敏感期、识字敏感期、阅读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器官敏感期。还包括细微事物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性格敏感期以及文化敏感期。

  1、语言敏感期:发生在0-6岁,此阶段的孩子开始咿呀学语,通过大人的口型学习,模仿大人说话;

  2、识字敏感期:发生在3、5-5、5岁这个时间段,孩子对字符文字产生了兴趣,家长可在孩子识字敏感期,引导孩子识字;

  3、阅读敏感期:发生在4-6岁,孩子对字符,书写字符敏感以后,会对阅读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

  4、秩序敏感期:发生在0-3岁,在大人的指引下,孩子能够有秩序地去完成某些事;

  5、器官敏感期:发生在0-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管是味觉、视觉、听觉还是触觉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并且敏感性比较强;

  6、细微事物敏感期:发生在1、5-4岁,随着孩子器官敏感期的到来,孩子开始注意一些事物细微的变化;

  7、动作敏感期:先出现的是大动作敏感期,发生在1-2岁,小动作敏感期发生在1、5-3岁;

  8、社会规范敏感期:发生在2、5-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观上容易融入社会,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9、性格敏感期:发生在4-5岁,是自我意识大爆发时期,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

  10、文化敏感期:发生在6-9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求知欲较为强烈,对世界充满好奇。

什么是幼儿敏感期?

所谓的幼儿敏感期就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些事物感兴趣而拒绝接受其他事物。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如果家长在敏感期时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会收到最佳的效果。

那么,幼儿阶段是众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会出现很多敏感期,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父母去细心的观察和发现,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那将会事半功倍。幼儿阶段能力发展的敏感时期,蒙台梭利认为幼儿阶段有九种敏感期:

一、语言敏感期(0-6岁):从开始对话语产生反应,再到注视大人说话时的口型,最后到自己开始牙牙学语,幼儿对语言的敏感期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引导适当,孩子在几年之内就能掌握大部分的母语。

二、 秩序敏感期(2-4岁): 通常表现对生活习惯、顺序、自己的东西等敏感。

三、 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的各种感觉在妈妈的肚子里就有所发展,在幼儿时期,这种发展就更加敏感了,有些教具的设计和开发就是专门针对孩子感官能力发展的。

四、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大人和孩子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小孩子的观察力比大人们的更加细致,从而能发现不易被发现的精彩之处。

五、 动作敏感期(0-6岁): 从一个小生命开始形成到出生到慢慢长大,他们的动作也慢慢变得精细,复制,0-6岁的孩子经历了躺、坐、站、滚、爬、走、握等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对动作相当敏感。

六、 社会 规范敏感期(2.5-6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在家待不住,他们总是吵着嚷着要出去玩,跟一大群小伙伴玩,这时家长就要开始慢慢给孩子灌输有关 社会 规范的知识了,培养孩子一些礼节,使他们能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应对自如。

七、 书写敏感期(3.5-4.5岁): 识字、写字常常被家长们看作是孩子有没有长大的一个标志,当家长们在一起聊天时,也常常会提到孩子的这些能力。

八、 阅读敏感期(4.5-5.5岁): 随着人们对孩子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商家也抓住了机会出了很多幼儿读物,如绘本,这些绘本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度过阅读的敏感期。

九、 文化敏感期(6-9岁): 通俗的说,就是对文化知识的敏感期,如果家长引导得好,可以激发孩子强烈的学习欲求,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动机。

敏感期是幼儿本身发展的反应,不仅对幼儿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还会影响到其性格,品质的形成,在这个时期,家长的尊重、鼓励、支持、信任等对孩子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