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
1.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有多种理论,常见的有三个、四个、五个和六个阶段的划分。其中,伯林纳的教师专业发展五阶段理论包括新手阶段、熟练新手阶段、胜任阶段、业务精干阶段和专家阶段;斯德菲的教师专业发展五阶段理论包括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和退出生涯阶段。此外,教师职业发展阶段也有其他的划分方式,如三个阶段、四个阶段和六个阶段。同时,教师专业发展也经历了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和专业化阶段等四个阶段。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经历的阶段有5个,第一个阶段可以称作适应过渡期,第二个阶段是成长期,第三个阶段是专业突破期,第四个则是专业更新期,最后一个是专业成熟期。通常教师的发展都会经历着5个阶段,从刚刚入职教师开始,势必会经历一个专业的发展路程,继而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教师。
1、适应过渡期。一开始成为教师之后,实战经验较少,且对相应学校的各方面了解也不多,这个阶段就是适应,适应具体的工作和教学流程,适应和学生之间的相处,适应遇到问题慢慢寻找解决的方法。
2、成长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教师逐渐会找到工作的感觉和节奏,在这个过程中,简单的教育观念会逐步形成,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在向上开展。不论是教学风格还是教学模式,在这个阶段已然有了初步的养成。
3、专业突破期。一个较长时间的教学工作之后,很大可能会让自己的职业新鲜感和好奇心锐减,因为每天的工作流程是一成不变的。在这个阶段中,要及时找到打破僵持的办法。
4、专业更新期。时代在变化,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和增加,作为教师,必须要不断的反思和检讨,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知识储备,务必要做到灵活运用,此外要利用好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5、专业成熟期。这个阶段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教师已然拥有了资深的工作经历,也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专业方面的知识已经达到成熟状态,继而很大可能性会成为学生口中的好老师,学习甚至是教师领域内的领军人物。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将重心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要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分别是新手阶段、熟练新手阶段、胜任阶段、业务精干阶段、专家阶段。
(1)新手阶段:
这主要指教龄1-2年的教师,需要大家按照单选题备考,会考查阶段和入职时间对应的单选题。
同时新手阶段的教师,指的是刚进入教学工作岗位的新老师,其任务主要是获取教师角色所需的教学知识和技能,获取一些系统的教学流程与教学知识,学习-些教学情境的应对规则和技巧以及调节自己状态、进入教师角色的一些方法和策略。而这个时期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以下特征:理性化、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性、刻板、依赖规定。而这些特征也需要大家按照和阶段对应的多选题备考。
最后,这个阶段教师的主要需求是了解与教学相关的实际情况,熟悉教学情境,积累教学经验。需要大家有所了解,以防出现阶段特点匹配阶段名称的单选题。
(2)熟练新手阶段
也称提高中的新手阶段,一般来说,具有2-3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处于这一阶段,这一年限也需要大家按照单选题备考。
同时这一阶段的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扩展所学的知识,已经在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把过去所学的知识与现在所遇到的问题相联系,生成新的处理问题的经验,并且已经能够觉察到不同教学情境的相似性,能灵活运用一些教学策略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教师的角色行为越来越职业化。
总之,新手型教师在这一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逐渐发展成为熟练新手,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的整合;处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很好地区分教学情境中的信息;缺乏足够的责任感。这些特征需要大家按照多选题形式备考,考试中出现阶段和特征匹配型多选题时需要大家能够再认出来。
(3)胜任阶段
新老师经过3-4(也有地方称3-5)年的教学实践和职业培训之后,能够发展成为胜任型教师,这是教师发展的基本目标。这一任教时间和阶段名称的匹配是考试中的重点考察对象,与此同时,胜任阶段是教师发展的基本目标,这一单选题也需要大家重点把握。
胜任阶段的老师能按个人想法处理与解决教学事件,也能依据自己的计划对教学情境做出反应,并对事情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教学目的性相对明确,能够选择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对教学行为有更强的责任心,但是教学行为还没有达到足够流畅的程度。这些特征同样需要大家按照匹配型多选题掌握。
(4)业务精干阶段
也叫熟练阶段。主要指教龄在五年及五年以上的教师。这一阶段的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变化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对学生的需求具有敏锐的直觉力,同时能从不同的教学事件中总结共性、形成模式识别并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这种模式识别能力和反省能力,使得熟练水平的教师能根据课堂教学的进程及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调节教学进程,教学活动。
因此,此阶段教师的特征主要有:对教学情境有敏锐的直觉感受力,教师技能达到认知自动化水平,教学行为达到流畅、灵活的程度。这一阶段对应的任教年龄和阶段特征考试中频率相对较低,大家简单理解即可。
(5)专家阶段
专家型教师能自如、流畅地表达专业思考,对教育教学有自已独到的见解,不刻意、不拘泥、自有章法。主要指教龄8-15年的教师,当然教龄并不作为衡最专家型教师的唯一指标,一定的教龄长度只是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必要条件。
而专家阶段是教师发展的最终阶段,只有少部分教师才能到达这个阶段,而这一地位需要大家按照单选题形式备考。因此此阶段的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主要特征是:观察教学情境、处理问题的非理性倾向,教学技能的完全自动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而这一特征大家也是简单理解即可,目前考查频率较低。
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有哪些?
教师的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或想方设法控制学生。重视人际关系和他人的评价与态度,重视课堂管理。
2、关注情境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一般来说, 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进入第一次成长期的标志
1、熟悉教材,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基础的内容。
2、对教学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的掌握,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内容。
3、对学生的关注,这个阶段的老师开始形成所谓的学生观。
4、有与同伴合作的强烈愿望,其标志是校长和同伴的认可。
5、开始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甚至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当成最大的成功指标。
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
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
1、非职业化阶段;
2、职业化阶段;
3、专门化阶段;
4、专业化阶段。一般说来,新入职的教师经过三到五年的磨练就可以成为合格教师,但也有一些教师尽管教龄长达十到二十年甚至将近退休仍只能是入职教师,这主要靠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