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和长大的理解
答案见上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成长”和“长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成长”和“长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长大,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只要时间不停,我们就可以年龄增加、体重增加、肉体衰老……
但是成长不一样,除了自然的成长,我们更多指的是心理的成长、认知的成长、能力的成长,等等。
长大未必就是真的成长,因为成长跟年岁没关系,而且没有止境,比如,我到了这个年龄,依然要成长,依然每天要习得新的知识、新的智慧。
为什么?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享受的。在生命长河里,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困境,而很多人从出生那一刻就面临着落后于他人的条件。
在生活中,你甚至会遇到人生的至暗时刻,似乎世间所有的黑暗和不如意,都在你身上……
对于这些,我们要承认,生活本来就是这样。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唯一可以拉你出来,可以让你改变困境的,只有自己拼命成长。
即使中间摔倒了、失败了,只要你在不断地成长,那总还能爬起来。只要不断成长,只要努力奋斗,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一、 对成长的错误认知
我想厘清的一个概念:到底什么不是成长?
第一,在同一层次上做不同的事情。
比如今天你做行政、明天做人力、后天又做市场,但你永远在同一个层次上工作,永远在基层或者永远被别人指挥着做。
不管做什么不同的工作,但是由于不用动脑,在工作中你学不到真正的经验和真正积累起来的智慧,即使做不同的事情,也不是成长的概念。
有些人的确一辈子换了多个工作,甚至有的换了十几个工作,但并不是对这个工作真的感兴趣,也没有在这个工作中不断地深挖下去,让自己变成这方面的专家,而是频繁地换工作,这个东西跟成长无关。
第二,在不同地域工作也不一定是成长的概念。
比如有的人在上海打拼两年,到北京打拼两年,又跑到石家庄再打拼两年,尽管你在不同的城市遇到了不同的人,但并不一定意味着你的成长。成长是一种内涵的提升。
第三,做任何事情都在同一个思维层次上。
人是会变老的,但有些人的思维能力和思想能力是不提高、不会提升的。你会发现有些人一辈子就生活在褊狭、偏执、固执的自我思想意识中,有些人总是会坚持认为自己的观点、看法才是正确的,别人的永远是错误的。
这样保持在同样的、甚至单向性的思维层次上,不管换多少工作或者不管他换多少环境,因为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就意味着看问题永远不会变得更加敏锐或更加通透、更加宽容、多元地来思考问题,就意味着其实并没有成长。
第四,待在舒适区里。
舒适区的状态其实很多人都能感觉到,很多人走到人生舒适区后就不太容易从舒适区中走出来。
所谓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慢慢地在舒适区的过程中,你可能就失去了斗志,或者失去了向外延伸的这样的一种,失去了你愿意接受挑战,拓展自己生命新的维度或者新的生命地平线的一种状态。
我们很多人就会有一个错误的感觉,我是不是换个工作、上个大学、 旅游 一下、改变一下工作环境、城市,是不是就算是成长了呢?
当然,这个东西有可能给你带来很多成长的契机,但是这些行为本身其实也不一定是成长的标志。
你能不能从一件事中得到成长,其实完全来自于这件事情中,你自己预设想要有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有一个什么样的诉求。人是被目标和诉求和渴望所引领的这样的一种动物,所以这个非常地重要。
二、人生“三识”与两大能力
我经常说人生有“三识”:知识、见识、胆识。
1.知识
人的一生是知识的发展和智慧的发展组成的。知识就是我们从小学的1加1等于2开始,一直学到了大学最难的课程。知识的叠加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好的思维能力,以及接受更深刻的教育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阅读还是听课,我们都在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思考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
聪明不是考试考高分,考试考高分是一种功利性的聪明,真正的聪明是对于世界上的事物的理解,对于如何在世界上取得更好的成功和成就的领悟。
总体来说,知识的提升是成长的一个维度,这也是我们读书学习的一个目的。
2.见识
见识有时和知识没有必然的联系,是可以分开的。
不少中国企业家只有初、高中学历,但是能把企业做得非常大。很多博士毕业的人反而把企业做垮了,这些就和见识而不仅是知识有关。
以我为例,我母亲去世,我在网上发了一篇回忆我母亲的文章,得到了几十万的点击量。
我母亲尽管没有文化,但是她是一个有见识的人,她知道孩子未来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
所以小时候她就要求我读书,要我上高中,上大学,这是一个农村妇女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成长路径,母亲的见识也成就了今天的我。
当然了,越有知识,原则上应该越有见识,如果到最后越有知识变得越没见识,那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比如书呆子。
3.胆识
胆识就是你敢不敢于突破自己,勇敢地做些你原来从未做过的事情,投身进去,纵身一跃。
但世界没有万全之策,没有100%的保障体系让你纵身一跃后不受任何损失,所以它是一种选择。
我们从高中上大学不能算纵身一跃,因为我们知道在大学一定能学到比高中更多的知识,本科毕业,读硕士、博士也不能算纵身一跃。
真正的纵身一跃是你跳进去以后,可能会失去安全感,甚至一败涂地。但一旦选择正确,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成功这种东西它叫做纵身一跃。
4.两大能力
是否能够拥有知识、见识、胆识,涉及到你看事情的眼光、胸怀、层次、格局、思维能力,涉及到你的活动空间能力以及资源聚集能力。
活动空间能力指的是你能够让自己的活动半径更大,这意味着你可能碰到的机会会更多一点。
活动空间大了后,资源聚集能力自然会越来越强,这些人际关系、 社会 关系将成为人生非常重要的资源。
三、8个成长标志
成长是成熟而不圆滑,老练而不世故,进取而不鲁莽,果断而不愚蠢,平凡而不平庸, 探索 而不迷惑,孤独并不孤单,失败不会气馁等等。
人的成长就是临危不惧也好,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应付的能力也好,都是成长的一个外在的标志。
1.成熟而不圆滑
成熟,就是做事情周到,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圆滑是所有行为都是基于自我保护,自私自利。
2.老练而不世故
如果一个人到了三、四十岁以后不再坚持自己的原则、价值观,不再坚持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就不是老练,而是世故。
3.进取而不鲁莽
人是需要有进取精神的。
进取是要在思考问题正确,或者对未来前进的方向基本上有把握,并且知道这个道路如果走不通的话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的前提之下,再纵身一跃,进取往前。
4.果断而不愚蠢
愚蠢就是做事果断,但不经大脑思考。
果断有时候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是人云亦云;一种是固执己见。
这看起来表面上很果断,雷厉风行,但这是一种愚蠢,因为他没有真正地去思考所作所为对身边一切,包括人和 社会 的影响。
5.平凡而不平庸
做人是可以平凡、朴实、朴素,但是不能平庸。平庸就是自己不动脑子让自己的生命有所提升,心甘情愿地陷入懒惰或迷惘中。
平凡只是一种心态,我可以不穿名牌衣服,住小房子,不买 汽车 ,但是内心中间依然在追寻中未来更加美好的前途和生活。
6. 探索 而不迷惑
迷惑就是不知道东南西北,甚至不知道方向在哪,也没有意愿去 探索 。
7.孤独而不孤单
人可以享受孤独的生活,孤独的生活中可以有很多思考。但是孤单是感觉到形单影只,好像全世界就我一个人,无人陪伴。
8.失败不会气馁
很多人遇到困难容易气馁、放弃,这是种不成熟的标志。世上有各种艰难困苦、挫折不幸。
你的态度,影响未来你的生命到底是提升还是继续待在低层痛苦中的不同状态。
成长是对生命的深度、高度和意义的不停追寻。
人只有一次生命,因缘聚合成了我们,但当蜡烛燃尽时,火就灭了,没了。正因如此,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让每一天过得更加精彩、充实,幸福和快乐。
四、成长6大关键词
在人生的思考中间,我觉得一个人如果要成长的话主要是几个关键词:思考、选择、目标、行动、进取、挑战。
1.思考
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会思考。我们最初的成长是被别人安排的,比如从上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某种意义上是被父母安排的,因为当时我们还不具备思考的能力。
但是,一旦我们进入大学以后,思考能力就成了成长必备的能力。因为你要了解在人生之中,你到底最喜欢什么,应该选什么专业,学到什么样的深度,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寻找什么样的朋友、对象,什么样的书对你的成长更有好处……
只有你思考以后才能往前选择,你连思考都没有是不可能有选择的。
2.选择
思考完了以后,我们应该做出选择,决定往哪个方向走,但一次选择就等于一次放弃。你选择了住在上海,就不可能同时住在北京;你选择了创业,就不可能同时在其他公司打工。
选择实际上是放弃和得到的同步进行。如前面所说,凡是纵身一跃的选择我们就要思考特别完整。但也不能前思后想,瞻前顾后,最后干脆就不选,不选择是人生最糟糕的选择。
假如你对现状不满,又不选择改变,这才是人生最悲惨的境地。
3.目标
对我来说,我觉得人生目标一直是拉动我前行的一种力量。目标可以来自于内心对某种东西强烈的渴望,也可以来自于外在的某种刺激或。
如果让你去徒步20公里,完成以后你什么也得不到,或是告诉你完成之后,有一只烤全羊或一瓶美酒等着你,可能后者会促使你更愿意去行动。这一只烤全羊或一瓶美酒某种意义上就是目标。
有时候目标很平淡,有时候目标意义非凡。人生目标它总是不断变化的,但它会让你采取行动。
4.行动
人生如果没有行动的话,那么一切梦想都是白日梦。行动就像运动一样,刚开始你会觉得很累,但逐渐地参与到其中,慢慢获得了乐趣。
一旦行动起来,你就有了参与感,慢慢地就会发现不行动是很难受的。懒惰和勤奋都是一种习惯。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勤奋会很累,一个人懒惰了就不累,其实不是这样的。勤奋只要不是过度地拼命,过度消耗自身,就会带来活力。
5.进取
进取不是一次性的事情,是每天的事情,每天进步一点点,一生就是巨大的进步。
我们不要希望奇迹发生,没有人能够一蹴而就。所有的奇迹,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6.挑战
挑战就是要不怕失败,在失败中间寻找机会。有一句话说“失败对于真正有成功素质的人来说,那是宝贵的财富”。但是失败对于失败者来说,那就是一个纯粹的失败。
在我们人生中间发生的事情对我们来说到底是具备意义还是不具备,是要看你面对这些事情你所采取的人生态度来决定的。
五、小结
关于成长,最重要的还是这4个要素:
第一,成长是个人的选择, 无关乎他,甚至某种意义上无关乎周围的环境,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选择。
第二,成长是一种有意为之的行为, 不是潜意识的成长,也不是自然的成长,我们不是动物和植物,我们必须是有意为之。
第三,成长是要我们付出努力的, 我们如果不努力、不上进,我们当然就不能成长。
第四,成长是要我们付出代价的, 因为不抛弃原来的东西,甚至有些拥有的东西不抛弃的话你就不可能成长。
本文摘编自《俞敏洪:我的成长观》
统筹 | 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
什么叫成长?什么叫长大?
谢谢,
这个问题有点滑稽、可笑,但也是难答的话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
什么叫长大,什么叫成长?
一般来说安家立业就算长大,从少年到青年时代应该属于成长。可是很多人至到结婚成家也不知道自己已经长大,安家生活,反而事无大小还要依靠父母。而且当今 社会 太多太多……
【原创】对于什么叫成长?什么叫长大呢之话题,我个人的观点认为,成长是广义的,而长大是狭义的,长大存在于成长过程之中,而成长过程之中也包括了长大,既有联系又有区分。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
成长是广义的,除从幼儿成长壮大外,还包括学习方面的成长;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的成长;参与 社会 阅历方面的成长;吸取经验教训方面的成长;增加生存技能方面的成长;辨别是非方面的成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成长等等,总而言之,人成长是一种趋向于越来越成熟的表现过程,是迈向对 社会 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之同一目标的成长体现。
长大是狭义的,是泛指人从幼儿时期到成年之间这段在生理上不断发育壮大的成长过程,通常来说,凡年龄达到了18周岁的年青人,都可说其已长大了,女孩已长大成为一个婷婷育立的小姑娘,男孩已长大成为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这才人体长大成为成年人的重要标志。
由此可见,成长与长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成长是广义的,而长大是狭义的,但长大存在于成长过程之中,而成长过程之中也包括了长大,既有联系又有区分。
长大的意义现在已经很晚,丝毫没有睡意,抬头望着窗外,夜色是那么的寂静。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已发生了变化,在繁华的城市中,感觉自己好渺小。曾经的那个自己,似乎离我越来越遥远,脑海中的人和事,也变得模糊起来。曾以为结婚了就是长大了,后来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真正的长大是可以撑起一个家,是可以靠自己让家人生活的更好。或许只有经历了很多事情,才能算是真正的长大。
长大的实质意义就是,是可以从容的处理很多关系,蜕变成一个彻底的人,同时认识到身边的人都是的。真正长大 是可以,试着理解曾经不能理解的事,是可以原谅曾经不能原谅的人,是可以接受所有的难过和委屈。长大后 才明白,不要轻易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后,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所有的精神支柱。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行走,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它会让你更明白成长的意义。小时候总着急长大,想挣脱家庭的温床,想打破传统与刻板,去看看世界的新奇。只想奋不顾身奔向远方,想着有一天自己的肩膀,能够撑起 一片天,分担家人忧愁苦闷。真正长大后,我们却忽然不着急了,想依偎在家的臂弯里,想一直做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成长就是你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爬出来了,叫成长。
成长,不只在年龄,更是阅历的丰富、见识的增长。蓦然回首,曾经的焦虑不已归于平静,曾经的心心念念不再强求,因为你发现更值得的东西。
聪明人,不与别人攀比,不与自己对抗。纵然生活百般刁难,也要在自己的那个世界里热情似火。
长大,一般是指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自然成长到年满18周岁。而这个长大只是律法层面的,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长大。
长大就是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承受你不想承受的事,去你不想去的地方。
长大,就是折断父母给的翅膀,然后自由地飞翔;是你明明想哭,但是忍住了没有声音。
“长大”和“成长”意思一样吗
长大:动补式,
成长:联合式,另外还可以做名词
从意思上讲,长大是具体的,指人或动物身体变大,成长是抽象的,可以用在生物或组织,国家等等发展上面.
长大和成长
长大是不需要努力的。生活在岁月里,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长大。处境再艰难,努力不努力都一样,一下子也就过去了。长大,变老,是客观规律,儿童、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是生命的不同发展阶段,就像树的年轮一样,时光在人的身体上留下印记。从出生到长大,再到衰老、死亡,人的生命力,就像一条正态分布的曲线。
但是,长大不等于成长。长大与身体有关,与岁月有关。成长与心灵有关,与学习有关,与时间无关。
成长,学习,也有客观规律,却是可以跨越不同的年龄段。一个老年人,同样可以像孩童那样充满好奇心,敢于挑战权威,同样可以很纯真,不受世俗影响。很多人,一直在长大,却没有成长。很多人在离开校门以后就很少学习新知,很少反思自己,结果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变得碌碌无为。这样的生命,心灵和身体一样,随着长大而不断下降。
每个人都在长大。但是,并非每个人都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