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成长发育历程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小孩子各阶段的成长过程是什么?
儿童的成长包括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成长的儿童在各年龄阶段身心都有较大变化。儿童期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特点如下:
1、乳儿期(0-1岁):
(1)是指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的一段时期。是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最短的一个阶段。
(2)在这个阶段,婴儿不仅身体迅速长大,体重迅速增加,而且脑和神经系统也迅速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婴儿的心理也在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从吃奶过渡到断奶,学会了人类独特的饮食方式;从躺卧状态、不能自由行动发展到能够随意运用自己的双手去接触、摆弄物体和用两腿站立,并学习行走;
(3)从完全不懂语言、不会说话过渡到能运用语言进行最简单的交际等等。这一切都标志着婴儿从一个自然的、生物的个体向社会的实体迈出了第一步。他们在遗传的生物性的基础上形成着社会化的人性──社会性,逐渐适应着人类的社会生活。
2、婴儿期(1~3岁):
(1)孩子日长夜大,身体的各种器官、系统也逐渐发育成熟。第一年脑发育较快,脑重可达1000克,相当于脑重的75%。心理活动也有相应发展,如简单的语言发展,至3岁时词汇量可达成1000个左右;
(2)认知能力发展,3岁时能分辩基本颜色,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儿歌及简短故事;情绪和个性的发展,易哭易笑,喜怒无常,对母依恋,一旦分离,则出现焦虑哭闹。应将焦虑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感到舒适安全。婴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人格培养要从小抓起。
3、幼儿期(3~6岁):
(1)在幼儿期,个体的生理不断地发展变化,身高、体重在增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逐渐接近于,肌肉、骨骼越来越结实有力;更主要的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不断成熟和发展。六七岁时脑重量接近水平。
(2)言语发展很快,六岁时词汇量可达4000个;思维和想像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能重述故事内容,记住生字;情绪丰富,能意识到男女的不同。此期应注意个性的教育,其形成的性格倾向,对今后心理发展很有影响。
4、学龄期(6 ~12岁):
(1)此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水平。脑的形态已基本与相同,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
(2)应加强教育,使他们在学校、在家庭中打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这个时期发病率较前为低,但要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矫治慢性病灶,端正坐、立、行姿势,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注意情绪和行为变化,避免思想过度紧张。
(3)口头表达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增强;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听讲,但常不持久;能通过联想掌握课文;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个性和道德品质成长,能区别一般的是非善恶,作自我评价,心理个性趋向成熟。
5、青春期(12~16岁):
(1)身体发育加速,第二性征出现,性意识萌发,心理发育出现飞跃。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认识事物不单凭经验,而是应用理论指导;
(2)自我意识发展,要求受人尊重,既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支持,但又不愿受到父母的约束,做父母的应加强与子女的交流,正确引导,又不必管得太多,培养他们的性,促使人格的健全发展。
扩展资料:
青春期孩子父母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1、父母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认识逆反期现象,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学习有关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2、父母要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客观现实
逆反期是大多数儿童都要经历的现实,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也不能被动应付。要事先做好思想准备,提前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使关系和谐,做能够平等沟通的朋友,为下一步打下良好基础。
3、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
(1)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使他们产生感,这是心理上、自我意识中的感。现实中,他们仍然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并未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对自我的认识超前。而父母只把他们视为尚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未能认识到“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着的“现实”。
(2)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对儿童的认识滞后。一个超前,一个滞后,这种认识上的差距就成为双方矛盾的焦点。
4、父母必须正视少年儿童自主的需求
(1)正视儿童心理上的“自主”、“社会地位平等”、“人格受到尊重”的需求,是处理好亲子矛盾的关键。为此,父母需进一步端正儿童观和教育观。儿童本身是积极主动的发展者、学习者、前进者,不能视他们为被动的受教育者或被塑造的对象。
(2)对他们的教育应遵循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原则,正视、重视孩子们成长中的需要,理解他们,尽心尽责地完成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母亲和父亲的责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婴儿期
百度百科-幼儿期
百度百科-学龄期
百度百科-青春发育期
婴儿一个月到一岁的发育过程
婴儿一个月到一岁的发育过程
婴儿一个月到一岁的发育过程,婴儿的发育往往伴随着很多东西的改变,不同宝宝的发育过程也是会有一些不同的,但大致上都是相同的趋势,下面一起来了解婴儿一个月到一岁的发育过程。
婴儿一个月到一岁的发育过程1
宝宝从出生到满周岁,要成功地学会抬头、翻身、稳坐、爬行、站立和行走。1~3个月:俯卧抬头;3~5个月:从仰卧翻到侧卧;4~7个月:从扶坐到独坐;8~10个月:学爬;10~12个月:从站立到行走。
1、1~3个月:俯卧抬头。宝宝出生后几天就可以俯卧,但1个月内的婴儿俯卧还不能自己主动抬起头,只能本能地挣扎,使面部转向一侧,到2个月时能稍稍抬起头和前,3个月时头能抬得很稳。
2、3~5个月:从仰卧翻到侧卧。建议从宝宝3个月时对宝宝的翻身进行准备与训练。宝宝睡着时,可以试着让他侧睡,这对翻身训练有好处。宝宝醒着开始侧躺时,便可以训练他翻身了。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在宝宝进食后1个小时内进行翻身训练,否则可能引起宝宝溢奶或呕吐。
3、4~7个月:从扶坐到独坐。一般宝宝4个月时,在扶持下可短时间维持坐的姿势,6个月时能抱坐于大人膝盖之上,如坐着,身体会向前倾,须用手支撑,大约7个月时,才能地坐一会儿。
4、8~10个月:开始宝宝也许只能趴着玩但不能向前爬,或者是在原地扭转及向后退。妈妈可以用手掌抵住他的脚掌,帮助他前进。还可用一条毛巾放在他的腹部,然后提起腹部让他练习手膝爬行。
4、10~12个月:从站立到行走。宝宝走路有早晚,在训练过程中不要太强求。宝宝刚开始学走路时,别让他走得时间太长。学习走路的宝宝会经常跌到,这时父母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
婴儿一个月到一岁的发育过程2
一个月
很多妈妈都知道,刚出生的宝宝眼睛基本上是摆设。在宝宝出生一周的时候,刚能看到十五厘米之内的物体,一周之后,能看到大概三十厘米之内的物体,满月之后,就可以注视了。并且满月时的宝宝听到声音能有意识地停止哭闹,小手一般是出于握拳状态。
两到三个月
宝宝从两个月开始,就特别喜欢吃手,还能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寻找声源,三个月的时候,宝宝紧握的小手终于慢慢张开了,头部也渐渐硬朗起来。妈妈在宝宝这个阶段可以多训练他趴着,能锻炼孩子的小脑袋,使智商发育更快。
四个月到五个月
宝宝四个月开始,妈妈就可以适当给宝宝添加辅食了,这时候的宝宝对颜色、光线等的敏感度增加,妈妈可以用多彩的玩具逗逗孩子,跟孩子培养感情。一些孩子五个月开始就有长牙的迹象了,喜欢啃东西,不管是能吃的还是不能吃的,孩子都要往自己嘴里塞。
六个月
从第六个月开始,一些宝宝的牙齿就能看见头儿了。这时候宝宝最喜欢磨牙,妈妈可要找些能够让宝宝磨牙的.东西,别让宝宝抱着自己的脚丫子啃哦。
七个月到八个月
七八个月的宝宝已经能稳稳地坐住了,妈妈可以有意识训练他爬行的能力,尽管有时候不管宝宝怎么使劲儿,还是在原地不动。这个年纪的宝宝特别喜欢对着玩具说一些听不懂的话,妈妈也可以多和宝宝说说话。
九个月到十一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不仅对各种食物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且行走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宝宝可以自己拿着奶瓶喝奶,自己用勺子吃饭,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这一阶段妈妈不仅要给宝宝补充充足的营养,还要多训练他独自走路。有一些孩子在十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走路了。
十二个月
宝宝已经满一周岁了,多数已经学会了走路,比较黏妈妈。孩子的第一个生日爸爸和妈妈可要精心准备,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包围的。
婴儿一个月到一岁的发育过程3
婴儿成长发育过程
①体重可以达到出生时的3倍,约为9000~10000克。
②身长在出生时约为50厘米,一般每月增长3~3.5厘米,到4个月时增长10~12厘米,1岁时可达出生时的1.5倍左右。
③头围在出生时约为34厘米,前半年增加8~10厘米,后半年增加2~4厘米,1岁时平均为46厘米。以后增长速度减缓,到成年人时约为56~58厘米。
④胸围在出生时比头围要小1~2厘米,到婴儿4个月末时,胸围与头围基本相同。
⑤婴儿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仍处于大脑的迅速发育期,脑神经细胞数目还在继续增加,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营养素(特别是优质蛋白)的支持,所以对热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需求特别旺盛。
婴儿足月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早产儿则较差。吸吮动作是复杂的天性反射,严重疾病可影响这一反射,使吸吮变得弱而无力。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3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个月时明显增多。3个月以下小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较少,不宜喂淀粉类食物。婴儿口底浅,不会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婴儿从出生到一岁的成长过程
婴儿从出生到一岁的成长过程
婴儿从出生到一岁的成长过程,每个宝宝都是父母的掌中宝、心头肉,宝宝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也会时刻记录,以下婴儿从出生到一岁的成长过程。
婴儿从出生到一岁的成长过程1
宝宝从出生到满周岁,要成功地学会抬头、翻身、稳坐、爬行、站立和行走。1~3个月:俯卧抬头;3~5个月:从仰卧翻到侧卧;4~7个月:从扶坐到独坐;8~10个月:学爬;10~12个月:从站立到行走。
1.1~3个月:俯卧抬头。宝宝出生后几天就可以俯卧,但1个月内的婴儿俯卧还不能自己主动抬起头,只能本能地挣扎,使面部转向一侧,到2个月时能稍稍抬起头和前,3个月时头能抬得很稳。
2.3~5个月:从仰卧翻到侧卧。建议从宝宝3个月时对宝宝的翻身进行准备与训练。宝宝睡着时,可以试着让他侧睡,这对翻身训练有好处。宝宝醒着开始侧躺时,便可以训练他翻身了。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在宝宝进食后1个小时内进行翻身训练,否则可能引起宝宝溢奶或呕吐。
3.4~7个月:从扶坐到独坐。一般宝宝4个月时,在扶持下可短时间维持坐的姿势,6个月时能抱坐于大人膝盖之上,如坐着,身体会向前倾,须用手支撑,大约7个月时,才能地坐一会儿。
4.8~10个月:开始宝宝也许只能趴着玩但不能向前爬,或者是在原地扭转及向后退。妈妈可以用手掌抵住他的脚掌,帮助他前进。还可用一条毛巾放在他的腹部,然后提起腹部让他练习手膝爬行。
4.10~12个月:从站立到行走。宝宝走路有早晚,在训练过程中不要太强求。宝宝刚开始学走路时,别让他走得时间太长。学习走路的宝宝会经常跌到,这时父母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
婴儿从出生到一岁的成长过程2
婴儿生长发育特点有哪些
从出生到一周岁的婴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表现为体重从出生时的平均3kg增至1岁时的9kg以上,身高从50cm增至75cm,头围从34cm增至46cm,上臂围从11cm增至16cm等。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肾脏等尚未发育完善,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对代谢产物的排泄能力较低。因此,膳食组成、烹调方法及餐次等应顾及其生理特点。
婴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婴幼儿生长发育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年龄越小体格增长越快。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尤其在出生3个月内。
2、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各系统发育快慢与不同年龄生理功能有关。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3、婴幼儿生长发育一般遵循由上到下,有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如运动是先抬头,后挺胸,再会坐,站和走;先抬臂和伸臂,后控制双手的活动;先控制腿,再控制脚的活动等。
4、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因此婴幼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应考虑各种因素对个体的影响。
婴儿的每一个进步,都和家人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宝宝的发育家长要了解每一个阶段的变化,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保证宝宝的健康。婴儿虽小,但是对于外界的变化是感觉的,家长要给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宝宝在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茁壮的成长。
婴儿从出生到一岁的成长过程3
宝宝1岁之前的生长过程
第1个月会长黄疸。在这一个月里了,宝宝长的是很快的 ,可千万别让宝宝感冒了哟。
第2个月爱哭。宝妈宝爸们要细心呀,可别觉得宝宝哭的心里烦。
第3个月能抬头。
第4个月添辅食。这个时候可适当的添加一些容易的食物了,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依次添加。
第5个月长乳牙。宝宝之前光是牙龈 ,到了五个月开始长第一颗牙齿。
第6个月厌奶
第7个月能坐。
第8个月会爬。
第9个月能睡整夜的觉。
第10个月会叫妈妈。
第11个月能站、走。
第12个月要断奶
新手爸妈看过来(四),带你了解9-12个月宝宝的发育历程
终于到了“0-12个宝宝发育历程”的最终篇,这一系列文章的本意是让新手爸妈们对婴幼儿每个阶段的发育能力有大概的了解。现在这一代父母的年龄是以90后为主,加上科学观念在不停发展,不再像以前一样还在愁温饱问题,所以不要以“新手”为借口而丢掉陪同宝宝成长的第一个重要阶段,不要因为老一辈能养活好几个孩子而放弃学习 育儿 知识。父母,始终是孩子成长环境里最好的引路人。
9个月的宝宝能以双手及双膝支撑爬行,即保健医生所说的“四点爬”。前面文章已经讲述了爬行锻炼对于宝宝体格、四肢协调能力都有很重要的锻炼意义,所以对于已经能做出腹爬动作的宝宝,爸妈们可以给宝宝增设爬行障碍物,用宝宝喜欢的玩具来吸引他爬过枕头或爸妈的大腿,有助于从腹爬过渡到四点爬。在这期间,宝宝的认知能力有明显提高,他会去寻找隐藏的物体。例如当你用茶杯把小积木盖住,他懂得先拿起茶杯,再拾起被遮盖的积木。与宝宝多进行这样的 游戏 互动,配合父母夸张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可以让宝宝更有兴趣接触学习新事物。
10个月的宝宝主要评估他的体位转移能力,例如他能自己从躺着到坐起;他能从坐位蹬出去变成四点爬行位;他能从爬行位扶着沙发慢慢站起来······10个月的宝宝比较明显就是他更喜欢站起来了,现在的 育儿 观点都不提倡使用学步车。因为过多使用学步车,剥夺了宝宝爬行的机会,而且在车里更容易造成踮脚的姿势。所以在观察宝宝站立的时候,要留意宝宝是否放平双足,如果有垫脚的情况,不要因为宝宝能站一会了而过分高兴,让宝宝长时间站立而强化了垫脚的异常姿势,往后的纠正治疗可能又要花费一番心血和金钱。另外,10个月的宝宝有比较强的模仿能力,他慢慢懂得听你指令“给玩具”、“放玩具”;他可能会较多地发出“bababa”、“dadada”的音调;他能学会“拜拜”、“飞吻”的手势;当你叫他小名的时候,他懂得回过头来看你。这时候的宝宝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适合慢慢让他学会一些规矩,对于日后的自律性和学习教育很有帮助。
11个月的宝宝能扶着沙发侧身走,然后逐渐能双手离开沙发,稳定平衡地单独站立片刻。他们慢慢会害怕摔倒,所以在学习”蹲下“这个动作时,他们逐渐懂得放慢节奏,通过控制身体慢慢蹲下来减少摔倒的风险。爸妈们可以多鼓励孩子练习”站起—蹲下“这一动作,有助于宝宝增强下肢力量,为下个月的独站及行走打好基础。这时的宝宝已经能熟练完成“放东西”的动作,爸妈们可以锻炼宝宝收拾玩具的能力,让他学会把玩具放回盒子里。而一直有给宝宝们讲故事的家长们,你们可以给宝宝尝试自己翻书,即使他一次要翻几页,也要鼓励他继续尝试,这有助于加强宝宝的对指精细功能。
12个月的宝宝站稳后便能行走。刚开始的步姿可能比较奇怪,宝宝会举起双手像投降一样,又或者好像还没走得稳便加快速度往前冲了。这是因为宝宝刚学走路,平衡感还不够,他举起双手来维持平衡,或者用速度的惯性来弥补平衡。爸妈们可以跟宝宝玩踢球、抛接球的 游戏 ,来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而因为个体差异的原因,有的宝宝可能晚2—3个月才学会走路。1岁的宝宝有自己的想法,他会用手势来表达想要的东西,让大人们理解他的需求。他能叫出“爸爸”、“妈妈”的单词,还能完成叠起两块积木的 游戏 。
希望这些科普知识对各位家长是有积极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