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成长各阶段特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每个月龄宝宝生长发育特点
每个月龄宝宝生长发育特点
每个月龄宝宝生长发育特点,每一个婴儿出生的时候,家长都会非常关注孩子的成长,婴儿每一个月都会长身体,每一个月的生长特点都会不一样。以下分享每个月龄宝宝生长发育特点。
每个月龄宝宝生长发育特点1
婴儿每个月的成长特点
新生儿出生后的一个月之内总是睡觉,脐带也会脱落。握紧拳头,可以稍微动手脚。皱着脸或笑,哭来表示内心想的,婴儿需要时候随时都可以。
能够跟着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能转头寻找声源;俯头时候能抬头片刻。手指能自己展开合拢,能在胸前玩,会吸收拇指。逗引时候会微笑。每隔3到4小时喂一次;喂5到6次每天。
宝宝几个月会说话
通常到10个月以后,有的婴儿就会发出他的第一个有意义的音节,一般是爸爸、妈妈等容易发的音。之后,语言就像他们每天的食物一样,不断地存储进他们的大脑,词汇量成倍地增长。这也显示出他们的大脑在不断地发育,负责语言的区域日益活跃。
虽然不同地区的孩子存在发音上的差别,但他们的大致经过是一样的。先能够发出简单的单音,处于咿呀学语阶段,之后能够发出一个字的音,然后是两个字组成词,之后是简单的句子,同时学习语法。
婴儿每个月的成长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时间越久,婴儿的成长显得变化越大,因为她学的东西在变多,慢慢就从婴儿变成幼儿了。成长不只有年龄,身体还有思想和心理上的成长,他们渐渐能明白大人说话是什么意思,慢慢的也就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每个月龄宝宝生长发育特点2
1~3个月婴儿的生长发育特点
婴儿的身长、体重、头围、胸围
婴儿出生后的前3个月生长发育最旺盛。此时婴儿的体重增长是不固定的,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出生后的前3个月是体重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每月平均增长700~800克,其中第一个月的体重增长可超过1 000克,一般每天体重增长约为30~40克,3个月时体重增长是出生时的2倍,约为6 000克。
出生时,新生儿的'身长约为50厘米,到满2个月的时候约为60厘米。
正常男婴2个月时发育标准:身长平均为59.6厘米,体重平均为5.59千克,头围为37.4厘米,胸围为35.7厘米。正常女婴2个月时发育标准:身长平均为58.4厘米,体重平均为5.49千克,头围为36.3厘米,胸围为35.1厘米。
正常男婴3个月时发育标准:身长平均为62.3厘米,体重平均为6.27千克,头围为38.8厘米,胸围为38.2厘米。正常女婴3个月时发育标准身长平均为60.9厘米,体重平均为6.23千克,头围为37.8厘米,胸围为37.3厘米。
婴儿的视觉、听觉
1个月大的婴儿视线已经能够集中,会注视鲜艳明亮的物体和大人的脸。头眼开始协调,头可跟随水平移动的物体进行转动。同时,1个月大的婴儿有了初步的颜色分辨能力,可区分白色和红色,但由于视觉距离较短,只能看到25厘米左右的东西。听觉有了一定的发展,对听到的声音能够作出反应,对突如其来的响声会表现出惊怒。
婴儿2个月时,视线集中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和明显,这时的婴儿特别喜欢看大人的脸和活动的物体,眼神能跟随并追踪物体。正常1个半月到2个半月的婴儿会有眨眼反射,慢慢将手掌移到宝宝眼前,他就会眨眼。听觉逐渐加强,可以辨别声音的方向,能安静地听较柔和、轻快的音乐,并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喜欢父母和他说话,不喜欢噪声。
3个月的婴儿视觉功能已经比较完善,头眼协调较好,视线可以跟随鲜明的物体移动,逐渐可以集中视线看距离较远的色彩鲜艳、带有声音、可以活动的物体,最远视觉距离逐渐可达到4~7米,经常会看自己的小手。听觉也有很大的进步,可转头去寻找声源,听到悦耳的声音会微笑。可以分辨出妈妈的声音,如果哭闹时听到妈妈的声音,可能会停止哭闹,寻找妈妈。
婴儿的运动功能
1个月婴儿的活动全身没有规律,头可以稍稍转动,会试着抬头,喜欢弯曲腿脚。
2个月的婴儿竖抱时,头可以稍稍挺直,并可以随视线而转动。
婴儿的双手活动变得频繁。经常本能地将手伸到头部附近,抓几下耳朵、眼睛,并会将手伸进口中吸吮。开心时,手臂和腿还会较大幅度地舞动。
3个月婴儿的头能挺直,可以更灵活地随视线转动。俯卧时可以稳稳地抬起头。可以用手抓起身旁的衣被,喝奶时也能用手扶住奶瓶。蹬腿动作比较有力,会经常举高腿脚又放下。
婴儿的社会行为和语言发育
新生儿会对大人的声音和触摸产生反应,表现出愉快和安静等。2~3个月时,婴儿的啼哭、笑、伸手等行为及发声和眼神都表示出情绪的变化。2个月的婴儿已经有愉快或不开心的表情。3个月的婴儿开心时会笑得很大声。有意识地微笑是婴儿社会行为的表现,是婴儿智能发育的重要标志。
婴儿期是语言开始发育的阶段。1个月时的婴儿是反射性发声,因为生理上的需要而出现哭喊反射。1个月后出现的条件反射性发声,是用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思。2~3个月以发声为快乐,可以发“咿”、“啊”等音。
每个月龄宝宝生长发育特点3
1至2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特征是什么
1、动作发育:8周大的宝宝,趴在床上时,可以短时间地将下巴抬离床面45度。两三个月时,宝宝就可以把下巴、肩部和部分都抬离床面,用上肢支撑部分体重。这时父母要看护好宝宝,以免宝宝俯卧在床上时,因呼吸不畅而窒息。
2.听觉发育:一个多月大的宝宝,对日夜哺育他的妈妈的声音已经相当熟悉了,但是对陌生的声音他还会感到吃惊、害怕甚至大哭。应该给宝宝听一些轻柔的音乐和歌曲,当宝宝长到第八周时,他已经有辨别声音方向的能力,能对父母的说话作出反应,因此对宝宝说话要温柔,不要让他感到寂寞,让他听一些安静的音乐,不要让他生活在噪声超过100分贝的环境里。
3.感觉发育:一个多月的宝宝,他的皮肤感觉能力对于过热、过冷和外物的刺激都要比敏感,此时父母要多加注意。多观察宝宝的乱动和哭闹现象,看看是否有外物使宝宝感到不舒服。除了皮肤的感觉以外,宝宝对于光线的亮与暗都有反应,对于一些对味觉有刺激的,例如苦味和酸味的食品,他会表示拒绝。
孩子成长各年龄段的特点
孩子成长各年龄段的特点
孩子成长各年龄段的特点,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是我们关注的,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表现,这是孩子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道路,下面为大家分享孩子成长各年龄段的特点。
孩子成长各年龄段的特点1
(1)婴儿期: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在婴儿期开始的头1个月,又称新生儿期。“新生儿”是人们常说的“没出满月的孩子”。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2)幼儿期: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儿童从婴儿期发育到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并使其从家庭或托儿所转入集体、伙伴生活。
在学龄前期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一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劳动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时期。
(4)学龄期: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这一时期的开始,使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学校,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因此,要做好“幼小”(指从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儿童事适应学习生活的心理准备。否则,将会发生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学龄期的后期阶段是从12~13周岁到15周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学龄期的开始年龄,多数国家划在6周岁。我国解放前儿童7周岁入学,而目前满6周岁即可入学。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是少年期,也称“过渡期”,有人把过渡期的学龄界限划为12~18周岁,而现代汉语词典中结实少年期为10到15~16周岁。可见,在近代儿童发育超前。
儿童入学年龄提前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儿童期、过渡期(少年期)的年龄划分,各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从生理、心理发育来看,真正的单纯、幼稚的儿童期是12~13周岁之前。本书的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咨询的问题讨论重点上真正的儿童期,即从出生到学龄初期末。
孩子成长各年龄段的特点2
不同年龄段的身心,不仅受社会影响,还深受教育方面等多方面的影响。
婴幼儿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阶段如下:
1、婴儿期。婴儿期是孩子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而且这种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2、婴儿后期:(7~12个月)孩子的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五指分工动作和手眼协调动作同时发展。同时言语开始萌芽,依恋关系发展。
3、幼儿期,从1岁到3周岁之前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生长发育较前变慢,但是社会接触多,活动增多,容易发生外伤。
4、学龄前期,从3周岁至入学前为学龄前期,这个阶段宝宝的智力发育和社会社交能力都逐步得到提高。
5、学龄期,从入学开始到青春期前为学龄期,这个阶段的儿童智力发育更加成熟,可以接受系统的文化课教育。
6、青春期,年龄范围从10-20岁是儿童到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出现第二次体格发育,生殖系统也趋向成熟。
孩子成长各年龄段的特点3
各年龄段宝宝哭泣的特原因特点
1、6~12周宝宝最爱哭
6~12周的宝宝最爱随意哭泣了,这时候宝宝的知觉除了听觉外,视觉也开始渐渐成熟,逐渐辨识周围不同的事物:从1个月大的黑白模糊影像、2个月大的黑白清晰影像到4个月大的彩色影像。这时的宝宝虽然不会认生,但会出现黏人的情况,在四五个月大时。
2、4~6个月宝宝最黏人
宝宝最会黏人的时期在4~6个月,原因是此时宝宝渐渐发展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宝宝会要求妈妈更多地陪伴在自己身边。他会主动跟人家玩,好奇心与日俱增,双手会握着东西晃动发出声响。但是当没人理他时他会害怕、哭泣。这个时期也是他对周围环境认识、注意、学习的阶段。
这时候的爸妈,要多花点时间陪宝宝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也可以开始训练他的注意力,比如买一些鲜艳的、会发声的玩具,摆放在床边让他随时玩耍。不但可以培养宝宝将来的音乐素养、增加他视觉的刺激,也可以稍微分散他的注意力,不至于太黏人。
由于4~6个月能够较清楚地看东西、听声音,所以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能够辨别出身边亲近人的声音影像。当婴儿一直哭闹不安时,父母的影像和声音,可以产生安抚的功效。事实上,在4~8个月大时,宝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翻身、探索,以及坐和爬的动作练习上。和周围人和事物的互动也越来越多,喜欢和人玩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身边的人逐渐成为宝宝熟悉的人,当看到陌生人出现时,宝宝就会出现害怕、害羞等表现。
这个时期是宝宝认识爸爸妈妈、建立深刻印象的关键时期,因此爸妈可以利用这个时期与宝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7~8个月宝宝开始认人
7~8个月的宝宝,开始熟悉他身边的人了,谁是一直在照顾他的人,谁是陌生人,小家伙心里已经很清楚。所以当陌生人出现时,就会表现出敌对态度,这就是认人行为。而对于长期照顾他的人,宝宝会越来越依赖,当别人企图将他抱离妈妈时,他就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哭泣。
4、8~9个月宝宝容易无理取闹
8~9个月的小宝宝正好处于认人期的关键时候,经常会因为陌生人的出现而哭哭闹闹。爸妈们劳累一天回到家里,总是面对一个哭哭啼啼的宝宝,难免心里不舒服,可能会责骂孩子。要知道宝宝离开父母会很不适应,所以才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若是爸妈用责难或是惩罚的方法来对待小宝宝,孩子就会对爸妈失去信赖。